自考的设计基础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77939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的设计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的设计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的设计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的设计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的设计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的设计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的设计基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美学课程(课程代码:04026)考试大纲目 录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第一节 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第二节 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第三节 现代设计的原则第四节 变动的家族第五节 美的呼唤第二章 人、人造物与环境第一节 人机系统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节 设计与文化传统第四节 结合:一致与反衬第三章 设计信息传播与接受第一节 设计对话信息 第二节 多元与主导 第三节 传播媒介与法则 第四节 受众的权利 第四章 设计与心理第一节 视知觉及其他 第二节 牵住观众的视线第三节 色彩心理效应 第四

2、节 光影感 第五节 空间感第六节 图形错觉第七节 流行心态第八节 心理厌倦 第五章 形式的魔方第一节 点、线、面 第二节 整齐一律与调和 第三节 均衡第四节 比例与尺度第五节 对比与特异第六节 节奏第七节 有机整体性第八节 形式个性 第六章 设计师与设计群体第一节 素养与培养第二节 创造性第三节 走向风格 第四节 设计群体 第三部分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设计美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设计专业的较高层次的思想指导,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论和概念问题。它

3、是把美学原理广泛运用于艺术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本课程探讨主要围绕现代设计审美这个中心,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人体工程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设计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其研究对象包括设计艺术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计划、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表现形式风格等;从造物的形态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审美时尚到市场消费等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研究。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

4、设计美学(Design & Aesthetics)与设计概论、设计史共同构成设计类各专业史论课,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学习设计美学有助于理解、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对提高设计水平,创造美的设计,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大有裨益。同时学习设计美学,有利于整个美学学科的建设。三、教材的第一、四和五章是考核重点,第二、六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三章是考核一般章。第一章是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美学本质规律性的探讨,并关涉到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和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以及现代设计原则和形态体系。第二章是从人体工程、环境科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分析人、人造物与环境之间的

5、相互关系和现代设计美。第三章是研究设计信息的本质特征、构成和传播原理以及设计信息接受的规律。第四章集中于对设计审美心理的研究,重点在其中的设计光影感、空间感和流行心态等方面。第五章重点探讨设计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审美的关系。第六章是对现代设计师的素养能力及社会责任作出较为翔实可信的分析,加强未来设计师的角色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一词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技术美学的研究范围;了解现代设计分类的诸形态;理解罗斯金的设计思想;理解现代设计的原则;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掌握莫里斯的美学

6、观念和“工艺美术运动”;掌握“格拉斯哥四人派”和“新艺术运动”;掌握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掌握现代设计的特性;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原则和特性。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一)现代设计艺术与工业技术结缘(二)“非艺术”辩(三)技术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 第二节 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二)从罗斯金到新艺术运动(三)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到包豪斯(四)播散与成长第三节 现代设计的原则(一)多轴的坐标系(二)功能原则(三)经济原则(四)科技原则(五)信息原则(六)艺术原则(七)合理原则第四节 变动的家

7、族(一)现代设计的特性(二)不定型的形态体系第五节 美的呼唤(一)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二)普遍的存在三、考核知识点(一)艺术与视知觉;技术美学的研究范围;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二)现代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设计组织“格拉斯哥四人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现代设计美学罗斯金、莫里斯的美学观及包豪斯学院的设计理念。 (三)现代设计的一些口号与著述;现代设计的功能原则和审美原则。(四)现代设计的特性;现代设计分类的诸形态。(五)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四、考核要求(一)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1. 识记: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和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2. 领会:技术美学的研

8、究范围。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 (二)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l. 领会:“工艺美术运动”、“格拉斯哥四人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罗斯金的设计思想;莫里斯的美学观念。2. 简单应用:新艺术运动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3. 综合应用: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教学理念及其影响。 (三)现代设计的原则1. 识记: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阿道夫洛斯“装饰是罪恶”;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格罗皮厄斯的设计理论作品。2. 领会:现代设计的原则。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功能原则和审美原则的特点。(四)变动的家族1. 领会:现代设计分类的诸形态。2. 综合应

9、用:现代设计的特性。(五)美的呼唤1. 识记:(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2. 领会: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第二章 人、人造物与环境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人、人造物与环境。通过本章的学习,从人体工程、环境科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分析人、人造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现代设计美,使学生了解“人机环境”系统;理解设计的生态环境;掌握人体工程学的涵义;掌握设计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本章重点:人机系统。本章难点:设计生态社会环境对设计的影响。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人机系统(一)为了宜人高效(二)应用与渗透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设计离不开环境(二)设计生态环境(三)自然环境的影响(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10、(五)环境的相对性第三节 设计与文化传统(一)文化及其构成(二)设计圈无所不在的文化(三)设计中的传统与“无传统” 第四节 结合:一致与反衬(一)设计的结合性(二)结合的主调:一致(三)反衬式结合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格罗皮厄斯、勒柯布西耶、马斯洛的设计理论代表作品及观念;“人体工程学”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人机系统”的生理、心理和文化因素分析。(二)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国际文化”;文化图式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四)罗杰斯克拉顿建筑美学;米切尔后现代主义设计;建筑设计的结合性;“有机建筑”观。四、考核要求(一)人机系统1. 识记:格罗皮厄斯全面建筑观;勒柯布西耶模数;马斯

11、洛超越性动机论。2. 领会:“人体工程学”的含义;马斯洛关于人的五种需要的观点。3. 简单应用:列举洛伊(Raymond Loewy)应用人体工学方法的工业设计产品。4. 综合应用:“人机系统”的生理、心理和文化因素分析。 (二)生态环境的影响1. 领会: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离不开环境。(三)设计与文化传统1. 领会:“国际文化”。2. 综合应用:举例说明文化图式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四)结合:一致与反衬1. 识记:罗杰斯克拉顿建筑美学;米切尔后现代主义设计。2. 领会:建筑设计的结合性;“有机建筑”观。第三章 设计信息传播与接受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设计信息传播与接受。通过本章的

12、学习,了解和掌握设计信息的本质特征、构成和传播原理以及设计信息接受的规律。本章重点:现代设计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传播法则。本章难点:传播设计信息的符号与象征。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设计对话信息(一)审美信息、艺术信息与设计信息(二)设计信息层次(三)设计信息与同构(四)设计信息的流动环节与特征 第二节 多元与主导 (一)设计信息的多元状态(二)有序与主导 第三节 传播媒介与法则(一)设计信息传播(二)符号与象征(三)法则与策略 第四节 受众的权利(一)差异的客观性(二)阐释与扩充(三)在接受中提高三、考核知识点(一)相关著述及代表人物名称;“审美信息”;“艺术信息”;设计信息的层次、环节与特征。(

13、二)设计信息的载体和信道是多元的;“国际风格”;拜尔世界地理图册的设计特色; 1989年日本世界设计博览会海报的设计特色。(三)“名家效应”;象征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设计信息传播的媒介特征及原则。(四)皮亚杰关于认识活动的公式;受众对现代设计的认知权利和特征。四、考核要求(一) 设计对话信息 1. 识记: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超短裙之母”匡特(Mary Quant);里奈斯审美趣味制造者们。2. 领会:“审美信息”和“艺术信息”的含义。3. 综合应用:试析设计信息的层次、环节与特征。(二) 多元与主导 1. 领会:设计信息的载体和信道是多元的;“国际风格”。2. 简单应用:简述拜尔世界

14、地理图册的设计特色;简述1989年日本世界设计博览会海报的设计特色。(三)传播媒介与法则 1. 领会:“名家效应”2. 简单应用:列举象征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3. 综合应用:设计信息传播的媒介特征及原则。(四)受众的权利 1. 识记:皮亚杰关于认识活动的公式。2. 简单应用:受众对现代设计的认知权利和特征。第四章 设计与心理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设计与心理。通过对设计审美心理的研究,认识其中设计的光影感、空间感和流行心态等方面;掌握图底关系原理和色彩的视知原理;掌握设计中的用光及其相关理论;讨论现代设计中的空间感及其利用;掌握图形错觉及其设计利用;认识受众消费心理的特征和规律。本章重点:设计审美心理。本章难点:受众消费心理的特征和规律。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视知觉及其他 (一)我们怎么看(二)“视觉质感” 第二节 牵住观众的视线(一)定势与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