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7049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四:宏观调控体系一、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设置的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调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起主要作用。各国具体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各个时期主客观条件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这些都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解决的。(一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这就决定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的要求相背离,

2、个别企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正是由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而产生的社会生产中的矛盾多决定的。注意: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不排除市场调节,而只是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单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达到充分就业,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必须有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未能达到充分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一是因为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有递

3、减的趋势;二是因为利息率的变化又有个最低限度。消费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增量一般低于收入增量,即人们收入增长后消费不按同比例增长,使一部分社会产品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措施,只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行,必须实行国家的调节。政策主张主要是由国家进行需求管理,即由国家设法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其中,重点是刺激和扩大投资需求。因为按照他的乘数原理,投资增加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就增加,投资也会增加,而投资增加,又会引起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目标六个目标:谋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充分就业。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率。

4、平抑经济波动,防止经济萧条或衰退。稳定物价,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谋求公平与效率,改善国民福利。需要指出:所有这些目标的实质,从根本上说,无非是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二次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各种政策措施为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广泛的调节。主要的政策措施有: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节,是指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工程、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以及对社会成员的转移支付等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2、货币政策货币政

5、策的调节,是指由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等。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定义:国家通过确定支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组织合理化的政策。具体途径:通过规划经济目标政策,完善要素流动市场政策、产业标准和技术进步政策、企业规模结构政策和企业集团政策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在宏观上有重点地推动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产业政策的作用:

6、引导并保证产业结构合理化,并通过结构合理化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实现。产业政策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政策目标,即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趋势及某些特定的目的而确定的发展目标。二是政策手段,即为了实现政策目标,从实际出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两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4、收入政策收入政策的调节,是指通过确定工资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抑制失业上升和经济衰退。以管制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政策是从“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出发的。收入政策的形式主要有:工资-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要求把工资-物价增长率限制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

7、均增长幅度以内。实现工资-物价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暂时加以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政策,即政府以税收作为惩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作用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大都实行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生产中的矛盾,刺激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八个方面:第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利于协调部门比例,改进地区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改善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和弱点,促使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结合。第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通过国有垄断

8、资本的活动和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和经济计划的实施,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发生了变化。战后20多年中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相对高速增长的时期,经济危机时间缩短,危机程度减轻,生产过剩规模缩小,危机破坏力减弱。第三,国家通过税收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科技研究,投入私人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大型工程或耗资巨大、技术密集的新兴工业部门,使战后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第四,国家用其巨额投资,促使垄断资本加强科技的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竞争能力,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

9、五,国家用其掌握的财力资源,建立和发展数额巨大的国有经济,可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任何私人垄断资本所无法比拟的。第六,国家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组织、参与、兴办一些投资巨大、风险大、利润无保证的事业,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第七,国家利用经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方向进行调节,对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第八,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工人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对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较长一段时期里的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

10、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成效是有限的,它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不可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体系(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第二,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的需要;第三,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并不否定国家宏观调控,相反,市场本身的局限性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宏观调控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不同国家乃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宏观调控模式

11、也是不完全相同的。1、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曾经形成多种宏观调控模式,其中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曾造成很大的危害。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它应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三,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第四,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相结合,逐步地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仅仅作为辅助手段。(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2、。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物价稳定,确切地说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资本流出、流入的平衡和进出口的平衡。(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以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规则。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2、经济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计划,是建立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

13、,并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和中长期计划为主。3、法律手段:严格地说,法律是实行宏观调控和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但从一些法律条文对经济也能起调节作用的角度看,法律也可被视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4、行政手段:主要是指依靠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任务或某些具体限制等行政方式调控经济的运行。(五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的要求和目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国有资产上来;形成行

14、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需要做的工作:首先,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就是政企脱钩,企业不再在行政上隶属于政府部门。政府要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其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率。2、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第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第三,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与分级调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1要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要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4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

15、务;(5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1加快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2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4推行政府采购制度;(5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6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7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8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范财政风险;(9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3、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用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法律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政府宏观调控的程序化和高效化。(2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宏观调控的法律体系应做好的工作:首先,明确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树立依法进行宏观调控的观念;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再次,加快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最后,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下一讲:第九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五: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