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4484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郭道镇段家庄村 李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

2、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而我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形式是最初级的合作医疗。二、农村医疗保障的意义办好农村医疗事关农村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保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以及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了解农村医疗

3、的现状的前提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报销标准:采用起付线、超过起付线部分分段支付、最高限额额封顶的办法,每人每年累计最高给付限额为15000.00元,具体标准为:1、500元及以下,不予报销;2、501元至5000

4、元部分报销20%;3、5001元至10000元部分报销30%;4、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报销40%;20001元以上部分报销50%。在一个结算年度内有效住院费用达到40000.00元以上,并且由于大病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者,还可申请大病救助。报销方法:病人出院时,需开住院发票及住院期间病人费用汇总清单;随带病历,本人身份证,合作医疗证,转院证明,各种跌伤、撞伤还需村(或学校)证明,一般每月5日、15日、25日报销,如有特殊情况也可随时报销。特殊病种门诊报销时,除以上有关材料外,医院必须出具医疗证明单。全年可多次报销,累加支付。四、调研样本村的现状1、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工业,没

5、有特色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限且不能形成产业链。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输出劳力,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的挣钱方式。大多数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收入处于收支平衡状态。按照村民自己的说法:“有吃有穿有用,就是害怕生病。”可见其经济的脆弱性。像这种刚好满足最基本生活资料的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丰富精神生活的,也无力抵御疾病等意外事故的侵袭。2、群体构成,在家的主要构成人群是中老年人及儿童,他们大多数是无劳动能力群体,而且抵御疾病的能力差,健康状况堪忧,因此成为生病的主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行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差的主要原因:(1)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没有其他可靠的经济来源,大多数在家

6、的中老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经济收入,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还延续传统的耕种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成了农民的真实写照。其次,很多家庭子女外出务工,没有肩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致使出现大量的留守老人,他们迫不得已又继续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维持生活。(2)生活条件差,造成营养不良。从客观上来说,农村生活贫困,想改善生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农村家庭多子女,教育投资大。主观方面,许多农民思想落后,手里拽着钱但舍不得花,想把平生积蓄留给后人,自己却清平一生。(3)农村社会保障落后。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病”、“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

7、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4)精神状况差。老人普遍比较担心没有生活来源、生病没钱治、没有人照顾以及子女不孝顺。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显然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娱乐方式。这致使精神过于压抑而又缺少倾诉的对象,长年累月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五、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共发放60份,以户为单位,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6份,在发放问卷的同时还进行随机采访。现将问卷调查及口头采访的结果进行如下分析:根据调查发现有超过90的农民认为农村医疗保障很有必要而且对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其中有60的人认为它给他们带来了较多实惠并且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

8、是有不低于70的人认为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有40的人表示不满意。其主要问题表现为资金短缺,补贴水平较低比如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地区医疗水平低而且信用度比较低(主要表现为医院哄抬药价,医院拖延农民报销的医药费或少给等等)另有一部分人对定点医院的药品的质量和医师的水平表示怀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十分担忧自己因看不起大病走向贫困或者死亡。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有大约50最担心生病, 20担心粮食不丰收,超过20最担心儿女不寄钱回家。担心生病的家庭成员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身体比较差,担心不丰收的家庭主要是青壮年。担心儿女不寄钱回家的家

9、庭成员主要是老年人,他们同时又是是生病的主体。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现在农村的主体人员是中老年人及其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忧心,只有少部分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务农工作,因此农村越来越依赖医疗,但是现在实行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迭出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上我国农村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医疗更是雪上加霜。还有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不良人为因素使之事倍功半。六、针对以上分析出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近几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城乡收入悬殊,据了解1978年至1985年7年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本保持在410元

10、左右。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拉大,并且呈现不断加剧的倾向。2000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元的2.78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出农村居民2.8个百分点。到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扩大到3.15倍,增幅差距也扩大到5.9个百分点。贫困依旧是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很多农村仍然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我村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比较富裕的人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积攒起财富的。现在留守农业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然而他们的健康不容乐观,其经济也不怎么宽裕,因此有高达50的人害怕患病,在找不到出路的

11、情况下大多数人寄希望于农村医疗,希望它能够带给他们福音。可以说贫困是造成农村社会保障滞后的最主要原因。2、认识上的误区由于构成农村的主体人群是中老年人,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旧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农村医疗保障在实行上遭受一定的阻力,农民在享受优惠待遇的同时出现了不少的被侵权事件,但是他们缺少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不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七、针对以上调查分析出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医院建设。1、提高医院信誉,加强医师道德教育;2、吸引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素质医师扎根农村,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医师队伍;3、强化医院领导阶层,培养清正廉洁的领导者;4、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加

12、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5、医院公布药价,做到明码实价,公布进货渠道保证药的质量。(二)加强宣传,使农民了解政策并能根据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利益,并且保持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三)畅通投诉渠道,加强农民对医院及政府的监督。(四)实施医疗救助计划,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直接设立政府或非政府医疗救济基金来扶助贫困人群,可以对医疗保障的死角或力度不够的地方进行补充保障,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程度,这与有些地区每年组织缴费动员“战役”投入的大量项目经费相比,也较经济可行,有助于建设有效运行的基本医疗保健。(五)发展农村经济。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只有充分发展农村的经济才能使农民摆脱贫困根本解决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实现较高级的农村医疗保险形式,最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2019整理的各行业企管,经济,房产,策划,方案等工作范文,希望你用得上,不足之处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