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43355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一、选择题:1、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_D_。A.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 B.排气损失 C.进气损失 D.摩擦损失 2、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_A_。A.升功率 B.有效热效率 C.有效扭矩 D.平均有效压力 3、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_A_。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4、发动机的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油发出的热量Q1的比值称之为_B_。A.有效燃油消耗率 B.有效热效率 C.有效扭矩 D.平均有效压力 5、

2、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B_。.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D.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6、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_A_。A.平均指示压力 B.循环指示功 C.有效功率 D.平均有效压力 7、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_D_。A.平均有效压力 B.有效扭矩 C.有效功率 D.有效热效率 8、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_D_。A.有效燃油消耗率 B.有效热效率 C.每小时的油耗量 D.平均有效压力 9、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_A_。A.机械

3、效率下降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 C.指示功率增加 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选择题: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_D_CA。.180270 .300360 .340400 .410480 2、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A_。.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进排气重叠的目的是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进气门滞后关闭的目的是利用气流的惯性进气。D.高速内燃机的进气滞后角较大。3、在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中,若膨胀损失为w,推出损失为x,进气损失为y,则发动机的换气损失为_A_。.x+y+w .x+y .x+yw.wxy 4、关于发动机

4、换气过程泵气损失描述正确的是_B_。.泵气损失等于进气损失加进气损失。.泵气损失属于机械损失。.泵气损失大于换气损失。D.泵气损失等于膨胀损失、推出损失和进气损失之和。 5、在配气相位中对v(充气效率)影响最大的是_B_。.排气滞后角 .进气滞后角 .进排气重叠角 .进气提前角 6、在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大部分的废气是在_A_阶段排出气缸的。A.自由排气 B.强制排气 C.扫气 D.惯性进气 7、随着发动机排气提前角的增大,会使_D_A.泵气损失增加 B.热效率增加 C.推出损失增加 D.膨胀损失增加二、简答题: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有哪些?答:1.减少进气系统能够的流动损失;2.减小对

5、新鲜充量的加热;3.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4.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第四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一、选择题:1、关于发动机增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B_A.提高了内燃机机械效率; B.减小了内燃机的机械负荷C.增加了内燃机的热负荷 D.提高了内燃机的指示热效率 2、增压压比在1.62.5范围的增压属于_B_.低增压 .中增压 .高增压.超高增压 3、提高发动机功率最有效的途径是_C_.改变气缸结构参数 .提高转速 .提高平均有效压力 .提高压缩比 4、利用气体质点和压力波的反射特性,使排气和进气之间进行直接的能量交换,以增大进气密度。这种增压方法称为_B_.废弃涡轮增压 .气波增压 .谐波增压 .机械增压

6、 二、简答题:(1)增压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1.机械增压系统;2.废气涡轮增压系统;3.符合增压系统;4.气波增压系统。(2)什么是喘振现象?产生喘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喘振现象:压气机中,当空气流量(mk)减小到某一值后,气流发生强留脉动,压气机工作不稳的现象。喘振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压气机工作轮叶片及扩压叶片局部区域气流发生周期性的严重分离现象所引起的。(3)简述增压系统的选择原则。答:低增压时选择脉冲系统,高增压时选用恒压系统。车用发动机均选用脉冲增压系统,这是因为车用发动机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工作,对转矩特性和加速性能等要求较高。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热化学一、选择题:1、汽油的牌号是

7、根据_D_确定的。A.抗暴性 B.蒸发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2、柴油机的牌号是根据_A_确定的。A.凝点 B.浊点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3、评价汽油蒸发性的指标是_C_A.沸点 B.低热值 C.蒸气压 D.蒸发温度 4、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_D_A.抗暴性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5、评价柴油着火性的指标是_C_A.凝点 B.蒸发性 C.十六烷值 D.辛烷值 6、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0.850.95的混合气成为_A_.功率混合气 .过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7、汽油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1.051.15的混合气成为_C_.功率混合气 .过

8、浓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一、选择题:1、提高柴油机的压缩比,会使柴油机_D_.工作粗暴 .降低机械磨损 .压力升高率增加 D.热效率提高 2、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率最快的是_B_.滞燃期 .速燃期 .缓燃期 D.后燃期3、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_C_.滞燃期 .速燃期 .缓燃期 D.后燃期 4、柴油机燃烧室中,混合气形成以油膜蒸发混合为主的燃烧室是_B_。A.形 B.球形 C.浅盆形 D.预燃室式 5、柴油机燃烧室中,需要产生较强进气涡流的燃烧室是_B_A.涡流室室B.球形C.浅盆形D.预燃室式 6、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_A

9、_A.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 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C.柴油机转速低; D.柴油机功率大。7、柴油机燃烧的最高温度点出现在_B_.滞燃期 .缓燃期 .速燃期 .后燃期 8、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则柴油机的_B_.起动性差 .滞燃期短 .工作粗暴 D.着火能力差9、当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温度增加时,_D_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10、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喷油主要是在_C_.滞燃期 .缓燃期 .速燃期 .后燃期 二、填空题:(1)柴油机混合气

10、的形成方式有_空间雾化混合_和_油膜蒸发混合_两种。(2)油束本身的特性可用_喷雾锥角_、_射程_和_雾化质量_来说明。三、简答题:(1)简述柴油机的四个燃烧过程?答:1.着火延迟阶段(滞燃期);2.速燃期;3.缓燃期;4.后燃期(2)简述柴油机比较合适的放热规律。答:燃烧先缓后急,即开始放热要适中,满足运转软和的要求;随后燃烧要加快,使燃料尽量在上止点附近燃烧。(3)简述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答:燃料性质、负荷、转速、供油提前角第七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方法可减少爆燃_C_A.提高压缩比 B.降低转速 C.加快火焰速度 D.增加点火提前角 2、对于汽油机来

11、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正确的是_D_。.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 .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汽油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在_B_范围内最容易发生爆燃。. 0.750.85 . 0.850.95 . 0.951.05 . 1.051.15 4、下列哪一种方法会增加爆燃程度_A_A.减小气缸直径 B.提高混合气紊流 C.提高压缩比 D.减小点火提前角 5、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小会导致_A_。A.发动机过热 B.爆震倾向增加 C.后燃减少 D.排温降低 6、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大会导致_A_。A.发动机过热 B.爆震倾向减小 C.后燃增加 D.排温降低 7、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增大时_A_。A.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基本不变,柴油机减小B.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柴油机基本不变C.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基本不变,柴油机增加 D.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柴油机增加 8、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放热量最多的是在_C_。. 滞燃期 . 缓燃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