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30269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测绘工程(工程硕士,) 本工程领域现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作为基础,2002年获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上述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云南省尚属唯一。本工程领域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技术开发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目前,我校在国内测绘工程领域建立了较为广泛、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结合红土高原的生产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获得省部级的多项奖励。地质工程(工程硕士,) 地质工程是我国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

2、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云南省地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矿产资源经济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2个二级理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1个二级管理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科还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与成矿预测,应用地球化学,地球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

3、,矿产资源经济,资源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资源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以及资源环境法学等。立足云南特有的地质天然实验室,历经四代人培植,造就了本学科领域博大精深的学科特色,获得了大批教学科研成果。现有在职教师5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本科毕业生5600多名、硕士生40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博士后5名,为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先后承担了50余项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2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矿业工程(工程硕士,) 矿业工程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

4、云南省的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具备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目前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设有矿物加工、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均有硕士点。本学科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70%教师具有高级职称,45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主要设有采矿理论及应用、爆破工程、矿业经济与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矿业安全技术与科学、矿物加工理论、工艺及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矿物加工数学模型及自动化、矿物材料等研究方向。目前在校研究生200多人。近5年来,1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研重点科技项目8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申请或取得国

5、家发明专利23项。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安全工程(工程硕士,) 安全工程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和活动过程中,在防御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以保障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物质财富损失为目的的安全技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手段的综合学科。该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目前本学科具有教授3人,副教授22人,45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13人具有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本学科具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安全总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安全管理与工程工学博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工学硕士点,在校

6、博士、硕士研究生60多人。近4年来,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研重点科技项目1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有:安全科学理论及技术应用、通风工程及除尘技术、工程爆破安全技术、岩土工程与安全技术、矿业工程安全技术等。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冶金工程(工程硕士,) 冶金工程学科是我国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冶金

7、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材料循环工程、应用电化学工程、冶金能源工程、冶金控制工程、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19人,讲师5人。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1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推广转让技术成果数10项,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出版学术专著和

8、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动力工程(工程硕士,) 本领域主要涉及动力工程及热工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问题和研究方法。 现有学科教授4名、副教授11名,在校工程硕士研究生30余人,有三个研究所;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2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3项、企业委托项目25项。科研经费达600万元。机电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机械工程(工程硕士,) 本学科已获硕士授予权24年,覆盖了

9、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全部二级学科。2003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授予权,2009年获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特别是在机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光机电液耦合及系统动力学、机械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车辆工程等方向上研究优势突出。近5年来在这些方向开展了190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形成了6019万元的科研经费规模,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4项,发表SCI、EI、ISTP 收录论文299篇,出版14部学术专著和13部专业课教材,获专利126项。在机械工程领域形成

10、了强有力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主要由中青年学者组成,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研科水平高,形成了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梯队。近5年来,本学科培养了360余名硕士生,与各学院联合培养了20名博士生。在学术和科研上已建成价值7157.8万元的设备条件,该学科点已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工程硕士,)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1999年招收本料、2003年招收工程硕士,依托于我校具有博士点的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已建成“物流仿真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拥有“和佳ERP”、“Flexsim”、“AUTOMOD”、“EFactory”、“Witness”等国内

11、外先进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物流仿真软件。现有教授、副教授二十余名,承担过多项国家、部委和大中型企业的科研项目,在工作研究、现代设备管理、现场管理优化、先进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精益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程经济、成本工程、并行工程、企业集成与信息化、企业建模与仿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服务运作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实力,已参编多本工业工程专业教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联系电话:0871-)仪器仪表工程(工程硕士,)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校本学科已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具备

12、了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达95%;具有2个高水平的测控技术综合实验室,长期与烟厂、昆钢、昆船等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特别在光纤传感器、光电检测、多传感器融合与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嵌入式智能仪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我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个二级工学硕士点的依托下,本工程领域已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硕士。我校仪器仪表工程领域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培养从事仪器仪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电子与

13、通信工程(工程硕士,)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一级学科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共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该学科拥有通信仿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与DSP应用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字程控交换机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3G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平台。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逐步形成具有较高研发能力的队伍。该学科还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为进行创新性研究创造了

14、良好条件。 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宽带网技术、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通信信号处理、DSP应用技术及3G应用开发及研究。控制工程(工程硕士,)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校本学科已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具备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达98%;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了省院省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具有2个高水平的自动化综合实验室,长期与昆钢、昆船、烟厂等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特别在智能控制、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5、 在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的依托下,控制工程领域已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 本专业是云南省内最早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现有教职工70人(计算机系、云南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41位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正教授职称的有 13 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17人具有博士学位,90% 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先后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嵌入式系统研究所、计算机光测量技术研究所、图形和图像处理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本专业是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应用和软件开发并使其应用于各工程领域的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学科点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涵盖智能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通过实际的科研项目,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工程硕士知识背景的快速扩充,以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