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422310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尚贤释文题“尚贤”是指治理国家政事者必须尊重、任用有才德的人。在墨子看来,“尚贤事能”,国家就治理得好;相反,国家就治理得差。所以,“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是治国的根本措施,也是墨子的一项基本政治主张,不仅在当时是有胆有识、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明主旨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不仅如此,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

2、”的原则和方法。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1词语理解(1)通假字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通“_”,_ 四鄙之萌人闻之 通“_”,_ 谨上为凿一门 通“_”,_ 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 通“_”,_ 莫不敬惧而施 通“_”,_ 美章而恶不生 通“_”,_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通“_”,_ 答案避回避氓民仅只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用的器具

3、惕警惕彰明显、显著倘如果 (2)一词多义薄尚举逮下国上答案治理不好/迫近/减轻,减少崇尚/超过,高出/主管,管理帝王之物选用/兴起,发动/举出,提出 及,达到/比得上/逮捕臣下/降去、去除,此指罢免国家/国都君王/上面(3)古今异义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_今义:敬辞,称长辈(多用于书信);成人(对“小孩儿”而言)。国中之众古义:_今义:国家。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古义:_今义:a.连词,表示因果关系。b.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答案指在高位者。国都。用来的。 (4)虚词归纳其则答案代词,他/句中语气词,表反问连词,就/副词,表判断2词类活用(1)不能以尚贤事

4、能为政也:_(2)将在于众贤而已:_(3)必将富之贵之:_(4)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_(5)不义不亲:_(6)不义不近:_(7)今上举义不辟贫贱:_(8)今上举义不辟疏:_(9)今上举义不辟远:_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德的人(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众多(3)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有。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4)动词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密(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接近(7)形容词作名词,贫穷低贱的人(8)形容词作名词,跟君王关系疏远的人(9)形容词作名词,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3特殊句式(1)是其故何也?(2)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

5、言谈、博乎道术者乎!(3)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4)始我所恃者富贵也。(5)此若言之谓也。(6)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7)禹举益于阴方之中。(8)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9)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答:_答案(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5)判断句,(6)(9)介宾短语后置句。4语句翻译(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译文:_(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译文:_(3)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译文:_(4)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6、译文:_答案(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2)譬如要让这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一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样以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3)当初我们所依靠的是富贵,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而不避贫穷低贱的人,那么我不能不行义了。(4)给他高的爵位,给他多多的俸禄,让他承担职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文本名句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2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3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4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

7、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文外名句1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4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尚贤上) 1文中提到的“善射御之士”是“国之良士”吗?答:_答案墨子认为“善射御之士”不是“国之良士”。因为“国之良士”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就是说那些道德品行纯厚、在言谈方面有口才、在治国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而“善射御之士”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只是墨子拿来论证的一个事例而已。2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答:_答案在

8、古代,统治阶级对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在。3在所谓的“上”和“下”上,墨子和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答:_答案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孔子则认为“上智下愚不移”,意思是说统治者是智慧的,百姓是愚昧的,这种状况是雷打不动的,具有很浓的等级观念和愚民思想

9、,应该批判。墨子“尚贤”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你的理解。 答:_答案在春秋以前,基本上依据宗法血缘的“世卿世禄”制度的规定来进行任官和封赏,所谓“周道亲亲”“立嫡以长不以贤”。 春秋中后期,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贤能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统治者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如晋文公虽仍“昭旧族,爱亲戚”,但更重视“明贤良”“赏功劳”,以至“左右皆卿才 ”。吴公子季札甚至说:“君子务在择人。” 真正系统地提出“尚贤”思想的是孔子。孔子不仅论述了“尚贤”的重要作用、贤能的标准,而且也提出了识贤的原则和用贤的策略。而孔子的“尚贤”还局限在贵族阶级内部,与一般平民无涉。 墨子在继

10、承孔子“尚贤”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发展了这种“尚贤”思想,在选贤、用贤、众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方案,含有平等选拔人才的民主因素和合理使用人才的思想,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性。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书上讲有一郭翁善于种树,选择肥沃土壤种下幼苗,任其自由吸收深层水分,他只间或去一次树林,而长出的树却比受到精心呵护的邻居家的好。(1)可见种树不在于无微不至的呵护,而是讲求一定规律的。其实培养人才也是如此,尊重规律,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材料中所言现象就包含了培养人才的规律和方法。为人才提供宽松的环境,才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培养好奇心,在探索中求创新;不要忘记对人才寄予期望,鼓励可以充盈其斗志,争取更大的成功。(2)提供宽松的环境是根本前提。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也为更多学术思想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都可以无拘束地宣扬自己的思想,感染更多的人学习并发展其外延,于是一个个思想的萌芽渐渐成长、开花,结出一颗颗晶莹的果实。儒家、法家、墨家共同发展,中华文明得以在此时发扬并且光大,中华文明之花璀璨夺目。提供宽松的环境,思想将不再拘束,文明得以升华。培养好奇心是根本。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因好奇得以探索,因探索得以发现,因发现得以利用,因利用得以进步。伟大科学家牛顿因头被坠落的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