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21615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体育产业化分析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释放潜力,强大体育产业,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对策 一、体育产业化内涵界定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

2、年来,体育所蕴含的巨大经济能力与价值越来越被国人认同,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体育产业,第一是要营利。体育产业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是谋求获利,更注重经济效益;第二要衍生出相关产品。如美国四大职业联赛的发展,促进了从中衍生出的相关制造、销售、经纪人、赛事组织等产品或产业的发展;第三是带动经济的发展。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也大约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可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推动了本国经

3、济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在中国,体育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行业的制度。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潜在需求非常大。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

4、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 三、我国体育产业化存在问题 (一)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 体育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交叉、越权或不到位管理的

5、情况,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行业标准也未出台,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和调空机构不完善。不少体育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时常开发上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远见的措施,加上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的滞后,使本应利润可观的行业变得无太大吸引力。 (二)外来品牌对国内品牌冲击大 在中国体育市场上立足的国外体育企业几乎涉及了整个体育产业。从体育用品业来看,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国际品牌与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运动器械器材商品中,国外产品几乎占领了高档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三)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产业化发展不协调 主要

6、表现在用品业与彩票业不平衡和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出现了东部沿海省市体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城镇发展水平也明显好于农村,同一市场内产品中篮球、足球倍受关注,在健身娱乐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健身、乒乓球等项目之上。 四、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对策 还记得当年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动,因为奥运会能推动一个国家体育产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都会去关注奥运会,这种关注和民族自豪感会使得各个国家都会推广,有利于奠定体育产业的基础。因此,我国必须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另外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

7、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国还应将我国体育品牌注册商标,尽快纳入商业化体系。在体育内部设立专门的决策部门,如董事会,增设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联赛的各种项目事宜,如市场开发、电视转播、球员选拔和训练、球星包装等。梳理商业链条,完善营销体系,逐步取消各俱乐部的冠名制,将体育各支俱乐部建成真正自负盈亏的经济主需求体;通过商标授权,大力开发体育系列产品,扩大知名度;开设体育娱乐公司来包装明星球员;定位于商业,增加娱乐项目,扩大市场。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分析研究,找出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期从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中寻求一条通往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魏思宇(1995.12-),女,江苏苏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管理。 参考文献: 1柴萍.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黎桂彬.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