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16516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观看央视先辈的旗帜有感导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学第一课”的启迪性应大于形式感,不仅要启迪孩子,还要启迪社会与家长。下面是XX收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建党 90 周年前夕,终于看到了这部传说中的献礼片建党伟业。对于影片早有耳闻,铺天盖地的宣传加之一百余位明星的加盟,让这部红色影片似乎更胜一部娱乐、商业大片。近 2 个小时观影结束,从一开始的“数星星”到逐渐被剧情所吸引,这部影片的“红色”意味愈来愈浓,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部与众不同的教育片。影片打破传统的“正襟危坐”的教育形式,以一种迎合大众的姿态去描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让更多的年青一代愿意主动走进影院,接受洗礼。亮点一:袁世

2、凯的人物塑造丰满、立体以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袁世凯都是以自大、愚蠢的光头形象出现,而本部影片中却至少用了 40 分钟的时间去刻画这个角色,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全面而丰满的形象。影片中的袁世凯是个野心家,同时作为晚清遗老,他在内心深处是拥护帝制的,甚至不惜众叛亲离他也要坐一坐皇帝的龙椅,最终导致灭亡。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在日本要求割地时也曾义正言辞地一口拒绝,让人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高傲和民族自尊心。但是,当这与称帝的梦想违背时,他还是屈服了,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将自己推到了大众的对立面。他对朋友亲信的情感是真实的面对多年的挚友冯国璋的试探,他还是小心谨慎,未敢流露其称帝野心,生怕树敌太多;面对

3、蔡锷的反击,他大惊之余也痛心地接受现实。他明明知道大势已去,仍坚持完成新帝登基仪式,了却多年心愿,最后却难以抗拒心魔,在举国谩骂声中忧愤而死。亮点二:毛泽东的人物塑造另辟蹊径太多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去讲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事,从少年时期到老年时期,留给我们的仍就以“领袖、决策者、伟岸”等“神”的印象为主,而他作为“人”的那一面却展示的很少。在建党伟业中,他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主角。这段婚姻对两人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彼此的记忆中一定是刻苦铭心的,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影片中的爱情故事塑造的很唯美、浪漫,甚至有“韩剧”的感觉,尤其是雪地里看烟火的场景,更是让电影院的年青人感慨不已。不过,作为中国

4、共产党的关键人物,光是爱情,显然是不够的。伴随着一系列大事件的产生,内心的碰撞、新思想的进入,新理念的产生,一代伟人的心理成长之路在我们眼前显现,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贴近大众的毛泽东。亮点三:对历史多角度、多维度的叙述作为建党 90 周年的献礼片,影片并不单纯地停留在为中国共产党唱赞歌的层面,而是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示建党历史。影片大部分时间在讲述袁世凯的违背历史进程的称帝之路;国民党领袖孙中山与蔡锷将军的携手抗击之路;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学生运动这些内容不是凭空出现的,更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助推器和营养剂,正是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中汲取经验,最终成为了

5、领导广大无产阶级的先锋。一部 2 小时的影片,不能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过程一一表述,但作为普及基本党史知识,灌输爱党爱国教育的功效而言,它做的相当到位了。从其一路高涨的票房数据便可以了解。片尾,在电脑特效的帮助下,嘉兴南湖如仙境一般,那条漂浮在南湖的一叶小舟宛如婴儿的摇篮,随波摇曳。而现在,婴儿已步入壮年,大步行走在宽阔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这几天,连续看了三场焦裕禄的电影。一场是市委安排的,一场是局机关组织的,一场是回到家后在电影频道里看到的。每看一次,心灵都受到震憾,灵魂都受到冲击,思想都受到洗礼。我以为,一个人所以受到人们的记挂和崇敬,并不需要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伟业,只要他心里时刻装着党的事

6、业,惦记着人民的困苦,并以自己所能去全心全意地做了,就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就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干部人心涣散,群众困厄饥荒,从哪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呢?他做到了两点,一是用情,一是用心。“用情”讲的是作为共产党的县级干部,你的心是否和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没有间隙,没有隔阂。当外面下雪时,你感到了群众身上的寒冷,当灾荒来到时,你感到了群众肚子的饥饿,当你跟老大娘道一声我是你的儿子时,那一份表白都发自于肺腑,不惺惺作态,也毫不做作。“用心”讲的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它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相信群众,依靠群

7、众中获得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焦裕禄那里,用情和用心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对百姓用情,顶风沙冒严寒、忍饥饿抗病痛,在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走村入户察民情,无微不至送温暖;他对基层干部用情,在极其敏感的政治环境下,拍案而起扬正气,勇于担当不推诿!真情实感的累积,必然会产生用心于民的强大动力,必定会找到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正是在血浓于水的情感驱使下,他对水患“用心”,越是刮风下雨越要到第一线查水情、看水路,修葺了百里沟渠,保证了三天大雨而不涝;他对风沙灾害“用心”,跑农场留人才,找到了种泡桐治沙害的脱困良方。从焦裕禄那里,我们知道,好的工作方法固然XX于用情,没有情感的靠近就不可能对百姓

8、的生活真正的“用心”;但真情实感的获得,又必须靠科学的“用心”来丰富。比如:没有深入细致地走访群众这一科学方法,哪里会有群众逢灾遭难的痛苦体验,没有在群众中得到的“治沙靠泡桐”的真知灼见,哪里会有对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那一份感佩和敬仰之情。因此,学习焦裕禄,一要学他的用情,把人民当成自己的父母,对人民用真情,显实感。二要学他的用心。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靠扎实管用的调研功底,获得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只有心随情走,情为心发,我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地为民服务的自觉动力;只有紧紧依靠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真正学到了焦裕禄同志的“用心”精髓。在看建党伟业之前,我

9、已经阅读了有关这部影片的很多报道,也有意地翻阅了有关这段历史的一些书籍,6月15日,该影片在各大媒体沸沸扬扬地报道中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怀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片子期待,我赶在“七一”之前观看了这部影片。苏联开国领袖列宁同志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建党伟业这部流行又经典的红色电影缅怀过去,其中蕴含“饮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叙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故事,这短短的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然而却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许许多多著名事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并将中国引向了最为光明的方向。面对众多历史事件,众

10、多知名人物,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共一大,向观众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历史长卷,演绎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电影。其中色厉内荏的袁世凯、慷慨悲歌的孙中山、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是各自段落最富标签性质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手握富国强民的历史机遇,却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剧下场;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的政治信仰,却遭遇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毛泽东背负“体育救国”的最初理想,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和锤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袁、孙、毛三者的抉择与境遇,既在中国历史的天秤上,也在电影观众的心目中。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事件和人物为着眼点,影片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

11、胜。影片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让我激情万丈,为之沸腾。最让我感到血脉愤张、激动莫名的片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同样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

12、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在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谁又能想到,一个成立之初只有寥寥几十个党员,连开会议都避藏的政党,能够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终于在28年后成了新中国的执政党!“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电影鲜活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众望所归的人间正道,也是滚滚历史的沧海桑田。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

13、,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