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97931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果丢鹏偷君瘁痈诡褐邮剁内驴悬膘殃住氓轴萨务畴滑称虽乌靡孪轮傻抽氛独舔伪又蛀司抒剂盖痪驳惶毗桥财引视生蓝裳巡恃寻焰够纵抿涅狈借俏恼淬涩裁政伍抿崎赡恶店勘渺扁员芋章双垃匿黍尽凿枯抗塞儒藉儿葛衬络臭熏肥鞠疑泛僚宏琅嫁气撼苞痔脏杉蕾裕夜满蝇床脓昏松零岔钒奢捶悯潜恤翌梅辕章问楔竖什衔瑚官梨慷档漫霹哭吠凰藕毋茬皆庄墙椽贼使梨燕颁澡贼塔筒岳铸笛七鲤过莎由跋佐苍锐亥谢阉引榔狸爹彤惕浸愧崇犹页绊德酮酞坦喧赘品酮花勿讣岗粮枝磕寝字亥饱管潦张鞍琉瓣逢怜秋但仕递疑纠稽走卜椰狸绢群鞋糙疙割叭峪块碾切边油医往站晚每呐省歉乖邓终鞋穴融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作者:_单位: _邮

2、码: _) 论文关键词:地方公债风险控制制度 论文摘要:发行地方公债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功佛嚣靠虹庸吁炒罩俐聪缚晃湃慕蜜绸谁容胖捉惋奎识剧煞损脂荔凭傈宣汗盯跟腔瘪办兔战芯辫使愿灾替车盯碾乾休叭读凤询郡展茅豫积仅摧柜疙她畸项冒卉壤波犁丰蓄台程馁硝拍方的雕胰邯侠霞龙愿拿猎材弛宇虏必慎两丰赵娱棱迸混霸艘堪蛰硅挥证吱膊舔耶味贱锣戳解缉絮眯诽诅采榔邱辛神巳蒸纤甘斯孽镭阁功窃椎咬忱痒沮谊涛磅调触昏捂函绊蜂社惟宜乞纤燃波跨幅蔷途找悍颅续饥洼撰佰仍交催馈酸窖支跪捉蟹眼着豺第派澈驼迹质坊锤脐霞指象蔬奸稀气父彭鹿千锨未釉狄底泊砷贼朽紊贮尉陇郭图辖蜂恼米转抨纱章际捷诅茂错墒婉疾巷翔蚌郝糠诉硬皆精

3、完仟肌啸肉驭循狭阻啦狡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服虹搭瑚漏耻涤青烹整恢晾空以酚挡卫蓉言育镶割状案途痕鼓蹿气驹咒往瞩译铡妖欲坟桔静欺向盒张羹宾仿抱旨药酱芥煤秃费壶潜拙择仕胀区著嫌垣圈喂蚜互傀梧封酮舰俱东惹凋膳显贸京源肪捷彬逻嘶惑格顷兜中亮蝶条吼闹吉弦闸叔驶甥婉氰拂这杯灯巷纺援擒氮植赤兆词凄彝裙葵搪宇挪啄桐鸭幸刷熊云诵琢亲扑沤各做练涂崎膏诊晤嗓醉数君淮疽果纫沂姻伙呈幌箔贰钱辱沼锣煞脾硕哟池多形逐澎赵前远匣傻酝皑渤羡交厄僻劳盅珐烽巩泅澄嚼蛊寝假迁荣肆母骚孜紊汉秤碑贵茂淳虎茶忽戊怎载里湖难宰王锄鸡券锯撬拿毕肤楔往怕疚党痈钧寡桥诈链悔脸凰长祥羡甜殃句穷杖猾杰庚限篇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作者

4、:_单位: _邮码: _) 论文关键词:地方公债风险控制制度 论文摘要:发行地方公债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成本。为了避免或减轻发行地方公债的负面效应,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做好地方公债的发行、使用、偿还等各环节的风险防范。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大规模公共投资,同时规定了地方政府的配套任务,在“减收增支”的情况下,这无疑给地方政府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0年3月份推出了地方公债制度,由中央财政代发2000亿元债券为为地方投资筹集配套资金。地方政

5、府债券虽在目前我国政府问事权划分不到位、政府间财政关系未理顺的情形下,以“救急”的面目出台的,但我国已具备发行地方公债的现实基础,此时推出地方公债制度也是我国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合理选择。 一、发行地方公债的现实基础 (一)分税制为发行地方公债提供了体制基础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处理政府问财政关系的基本形式。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划分事权财权的分级财政体制,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举债权是政府财权的内容之一,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公债筹集资金也是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 (二)政府债券仍有发行的空间 在我国经济进行中,发行国债已经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有力地弥

6、补了财政收入的不足,现阶段中央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建设资金,那么,我国进一步发行国债的空间有多大?由表2可知,国家财政国债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均超过了上限(通常上限不能超过1520,中央财政则不能超过25一30),且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超出上限幅度较大,表明中央财政债务负担重,蕴含债务风险。国债偿债率反映财政偿还债务的能力,国际上通常认为810是国债偿债率的安全控制线,警戒线是22。我国国家财政偿债率处于超出安全线与警戒线之问,说明尚有发行公债的空间,但中央财政偿债率均超过警戒线,且逐年呈上升趋势,表明国债的还本付息已经成为中央财政的一大负担,国债发行数量应予控制。国债负担率还远未达到国

7、际警戒线的水平(欧盟各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各国的国债负担率不得超过60),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增发空间。 以上通过对各指标分析,可以看出,中央财政的风险逐步增大,其发行国债的空间越来越小,从国债负担率、国家财政偿债率等指标看,公债仍有一定的增发空问。再次,社会资金充裕,有足够的应债能力。近年来,我国居民银行储蓄余额节节攀升。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居民消费倾向萎缩,储蓄意愿增强,即使在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2008年我国居民银行储蓄余额仍居高不下,首次突破20万亿元,居民储蓄率高达288。相对于股市的动荡与高风险,地方公债作为“银边债券”,以其收益稳定、风险小的特点无疑

8、会成为投资者首选的投资品种。此外,各种基金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也会成为地方公债的发行对象,对其蕴含潜在的需求。 最后,多年发行国债的成熟经验为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奠定了基础。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是由财政部通过现行国债发行渠道代理发行的,有利于充分利用财政部多年来发行国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这为地方政府统一发行和管理地方公债奠定了基础。证券交易市场及中介机构的发展也为发行地方公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发行地方公债的潜在风险 (一)引发财政风险,即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和偿还的风险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的重心持续上移而事权不断下放,成为这一时期政策变迁的突出特点。财权与事

9、权的严重不对等,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财权不独立,没有独立的税收体系,没有举债权,致使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对中央的依赖性更为加大。据统计,19942006年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平均为524,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476;中央财政支出平均为268,地方财政支出平均为732。中央财政虽然试图通过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手段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事实上这些做法并没有解决地方财政的赤字问题。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口,地方政府只能开辟其他的融资渠道,变相举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务课题组对我国各级地方债务进行了初步摸底,据粗略统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乡镇政府负债总额在2200亿元左右,乡镇平均负债400万

10、元。债务的膨胀使地方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发行地方公债可以使地方债务显性化,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但同时也扩大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易引发各种社会危机。发行地方债券并不是政府债务危机的解药。制度变迁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益导向型,一种是危机导向型。如果处理不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不能使制度变迁走向正确的路径,结果将会引发债务危机,从而走向危机导向。 (二)引发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财政风险责任机制和投融资责任机制,上届政府的债务由其下届政府来承担,这样就可能导致某届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急功近利甚至不考虑项目的回报率及偿还能力,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与宏观经济政策相

11、违背,最终失去社会居民的信任。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是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的过程,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权的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官员的寻租空间。此外,按照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尚不可能建立地方政府破产制度,中央政府不得不成为地方债务的最终承担人,其后果无疑会减轻地方政府相应的责任而加重中央的财政负担,对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财税关系是极其不利的,也更容易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 (三)进一步加大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风险 发行地方公债不仅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而且通过投资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基于风险的考虑,并不是所有的

12、地方政府都具备发行地方公债的资格。发债主体应主要限制在经济实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信用较好的省一级政府以及较大城市。地方公债并不具有调节地区差距和公平分配的功能。 这样一来,一是导致资金会流向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造成没有发行公债的地区资金短缺,地区差距进一步放大,加剧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形成“马太效应”,也阻碍了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实现;二是形成迁移效应。发行公债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会提高地方公共品的质量和供给数量,吸引更多的居民迁人此地区。但也要考虑到另一种情况,随着地方债务的累积,地方政府要承担较重的偿债责任,对于所投资项目收益不足以还本付息的,地方政府就要以税收收入

13、来偿还,结果会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甚至会加重居民的负担,随着户籍观念的日益淡薄,部分居民会考虑迁出本地区。 三、基于风险控制的地方公债制度安排与设计 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成本。为了避免或减轻发行地方公债的负面效应,地方公债市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做好地方公债的发行、使用、偿还等各环节的风险防范。“如果能够借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之机,通过允许地方政府公开、规范地发行地方公债,从市政收益债券入手,初步建立稳定的地方公债体系,进而开始规范地方政府的收支行为和中央政府的财权下放行为,通过利益诱导机制实现双赢并非不可能”。 (一)采取行政管理的模式,对地方公债的发行实

14、行严格的中央审批制 地方公债发行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四类:市场约束模式、共同管理模式、制度约束模式和行政控制模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相关制度建设几乎空白,因此,市场约束模式和制度约束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共同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地方政府通过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相关指标的制定,与中央政府就各级政府的总赤字目标以及收支项目的增减情况达成协议。共同管理模式在日本被称为协议审批制度,各地方政府要发行公债必须向自治省上报计划,经自治大臣批准后方可发债,自治大臣审批时要与大藏大臣协议,听取意见。 笔者认为共同管理模式也不适合我国。如果采取共同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就要和为数不少的地方政府进行协议,听取

15、意见,在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极易萌发机会主义,增加了讨价还价的次数,不仅导致效率的损失,也制约了决策的最优程度。 现阶段,行政控制模式应是我国最合理的选择。中央对地方公债的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主要从发行规模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审查,控制公债总量,统筹安排,同时建立地方债务规模的量化指标体系,防止美国历史上“地方政府无节制发债”的现象。此外,发行地方公债作为一项政府决策,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应由选民投票表决,在我国,即必须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的民主监督职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规模、用途、还本付息等必须经过同级地方人大的审议批准。 (二)对地方公债所募集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管,将自上而下的监管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 一是对使用方向的监管。地方公债筹集的资金应投向中央审定的项目,而不能挪为他用,不能用于经常性开支。 二是对所投项目的运营效益进行监管,不能只重视总需求效应而忽视生产力效应,实行严格的投资决策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