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390053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及高清解析版本(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 高 清 解 析 版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1C 解析 本题

2、主要考查等值线分布规律描述。由图中雪线高度等值线的分布可知,我国雪线高度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答案:A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2A 解析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气温,图示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雪线较低。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

3、“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图2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线 B.线 C.线 D.线答案:A【解析】北京时间11月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地区有极夜,但极夜范围较小,北极圈上没有出现极夜,因此可以排除、线;北京时间为1时36分6秒,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时间为6时)所在经线大约为174W,因此选A。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对接时北京时间为11月3日1时,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北京时间1时时,180附近地方时为5时,图示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在180

4、东边,大约为6时,符合“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4.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答案:C【解析】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C正确。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因此A错;流星和太阳辐射都不影响电离层,因此不影响信号接受,B、D项错误。4C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太阳活动中的耀斑爆发时可以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

5、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答案:B解析: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活动与我国的降水。高压脊和反气旋控制下是晴朗的天气,因此A、C错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影响我国主要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根据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也可判断。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

6、长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6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定位等知识点。图示大雨、暴雨地区位于我国珠江流域,因此C正确。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7.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答案:B解析:从题目所给的资料可以看出两湖水体面积先降后升再下降而不是持续下降;两湖均位于

7、长江流域,面积变化基本同步;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而不是2009-2010年变化最大。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观察能力。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故D错。8.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答案:A解析:外流胡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泊流域降水量的变化。8A 解析 影响季风区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的降水量,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是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主要因素。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

8、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 B. C. D.答案:D解析:此组题比较有新意,有野外地勘资料还原的风味。粗略图解如下:、岩层上弯其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了背斜谷地;处岩层不连续且下降,说明断裂下陷。本题具体分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符合题意。9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知识点。读图可知均为谷地;在背斜构造判断中为断层(谷地),据图并通过计算可知地下部分起伏较小,只有为背斜谷。10.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9、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答案:C解析: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10C 解析 本题考查断层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处岩层出现断裂且有明显下降现象。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

10、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答案:C解析:根据两幅图形比较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期间各个区域土地集约度均有上升,中间区域相对较高;辽远、通化两地由中度粗放利用到中度集约利用其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幅度最大。11C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变化。读图可以直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09年吉林省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其中松原市、辽源市、通化市、吉林市、通化市集约化水平提高幅度最大。1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答案:B解析:城市中各功能地商业用地租金高,集约度也好,中心商务区尤其如此。12B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及其

11、特点。城市商业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所在区域地价特别高,集约化程度最高。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1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年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并不是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最大。13D

12、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读图可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06年后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B. C. D.答案:B解析: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14B 解析 将纺织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地有利于节省资金、人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优化

13、产业结构。 图8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答案:D解析:20年来我国CGDP不断上升,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趋缓。单位GDP 2010年最低,能源消费GDP 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15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的关系。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量和GDP总量都呈上升趋势,GDP增速大于能源消费量增速,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单位GDP的能耗呈不断下降趋势。16.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答案:C解析:能源是产业的动力,GDP 增长标志产业活动发展,能源消耗相应会增多。A选项的说法显然不合理,B选项中区域能源缺乏可以通过调配来弥补,D选项中中国常规能源需求很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16C 解析 在单位GDP能源消费不断下降背景下,GDP的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不能满足本国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