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90384784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新人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发展历程,模块三,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5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栏,目,导,航,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重点掌握宋明理学的形成演变过程,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和影响。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宋代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世俗化及西学东渐、东学西传,新教材连线:魏晋玄学。从考查学科素养上看,唐代不同时期三教地位的变化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的素养立意;宋明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考查“时空观念”的素养立意;宋明理学家关于人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 2预测2020年高考其命题着眼点仍将会强调宋明理学的主张及评价,或以民族气节、社会责任为切

2、入点,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以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考查“经世致用”的思想,也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一、宋明理学儒学的世俗化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_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教、道教,2内容,伦理道德,格物致知,三纲五常,反省内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3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官方哲学,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儒学的时代化 1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

3、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离经叛道”的李贽 (1)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 _”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时期的要求。,存天理、灭人欲,资本主义萌芽,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君主专制,民主,经世致用,朴实学风,辩证法,思维方法,易错易混 “理学”和“理” 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4、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轻巧识记 1“二程”的思想 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 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易错易混 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5、,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图解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通史链接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宋代的儒学复兴运动 (1)原因和条件 政治上,巩固统治的需要: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纲常松弛,道德式微(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不利于国家大一统。宋朝统一政局后,为巩固统治,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同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化政策相对宽松,也有利于儒学的发展。 物质、科技条件:宋朝建立后,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想史

6、自身的发展进程:宋代儒学既继承了儒学道统,又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独立思考,大胆立论,吸收了佛、道的思辨哲学来阐释儒学,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 儒学家自身的反思: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即理学,又称新儒学。 (2)基本主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不尊儒学导致女后专政、权臣跋扈、藩镇割据;强调“华夷之辨”,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视之为夷狄之教。 (3)影响:在北宋新儒家的努力下,大开研习儒经义理之风,理学在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2理学的世

7、俗化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3西学东渐、东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

8、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东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中国的中学西传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4新教材连线:魏晋玄学 部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关于宋明理学的背景补充了魏晋玄学的相关内容,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为清晰,特此摘录,以供备考参考。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

9、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例 (2014 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探究1 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解析 “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

10、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 C,史论链接 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训练1 (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 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 ) A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B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解析 由材料可知

11、,“天理”指人的正当欲望,“人欲”指人过分的欲望,朱熹主张正君心,统治者也要做到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朱熹政治主张而非理气观,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认识理的方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理”而非“道”,故D项错误。,A,训练2 (2019河北唐山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辟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解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早于西方启

12、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故D项正确。,D,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二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名句:“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光涑水纪闻

13、记述:宋太祖尝弹雀(用弹弓打鸟)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探究2 理学的积极意义,史料三 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探究问题 (1)根据史料一,指出理学寻求“理”的方式及其本质。 提示:方式:“格物致知”。实质: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史料二的名言名句和事例集

14、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官员体现出这种精神的原因。 提示:精神:知识分子(士大夫)心系民生、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精神。 原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儒家,本身就有重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北宋重用文臣、崇尚文治、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图激发了士大夫(文官)一心为民忠君报国的热情和责任感;北宋理学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3)根据史料三,指出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提示:思想:“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 意义:在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实现人的价值等方面,有其重要意义。,教你读史 (1)史料一说明“二程”

15、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万事万物来源于“天理”,在社会中,“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2)史料二主要涉及理学的影响。读此史料获取信息的步骤:,(3)史料三中可从“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分析王阳明的思想。根据思想内容,可推知其意义。,史论链接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归纳拓展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 (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