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82262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车间设备维修规程编 号:编 制: 叶 春 林 审 核: 李 亮 批 准: 张 彦 军 二一三年九月十日一、给水泵的检修1检修工艺1.1 泵的拆卸;1.1.1 断开电源、水源,卸下进出口法兰螺丝,然后拆除泵体上仪表、水封管、平衡管,泵体下堵塞,放完泵内存水。1.1.2 卸联轴器;1.1.2.1 卸下联轴器保护罩。1.1.2.2 检查联轴器是否有标记,若无则用钢印打上记号。1.1.2.3 拆下联轴器螺杆,检查或更换。1.1.3 拆卸后轴承架(出水侧)及尾盖:1.1.3.1 卸下后轴承架端盖,松下轴头的并帽。1.1.3.2 卸下后轴承架与出水段相连的螺栓,取出后轴承架。1.1.3.3 卸下滚动轴

2、承及带密封槽的端盖。1.1.3.4 卸下机械密封压盖及机械密封,取出尾盖。1.1.4 拆卸平衡装置:1.1.4.1 取出轴承挡套及轴套(机械密封轴套),测量推力间隙,做好记录。1.1.4.2 拉出平衡盘。1.1.4.3 卸下平衡环,取出平衡套。1.1.5 拆卸出水段:1.1.5.1 拧下穿杠螺杆(紧固导叶轮的长螺杆)两端螺帽,抽出穿杠螺杆。1.1.5.2 拧下出水段地脚螺栓,用手锤轻轻敲打后段凹缘,使之松脱后即可将出水段吊下。1.1.6 中部各段的拆卸;1.1.6.1 用木锤沿末级叶轮(靠出水侧第一级叶轮)四周轻轻敲打,用手将叶轮沿轴向拉出来。如叶轮锈在轴上,则可先用煤油浸洗,然后再拆。1.1

3、.6.2 取下第一个叶轮后,余下每一级中段都是先取其外壳和导叶,再取其叶轮。只要用撬棒沿中段壳体两侧撬动即可取下该壳体,并从它上面取下轴封密封环(口环)。这样逐级逐级拆卸,直至第一级叶轮。 1.1.6.3 在拆卸过程中,应注意几个中段拆下后,轴就处于悬臂状态,为了防止其弯曲应加设临时支撑。1.1.6.4 拆下的叶轮、导叶、键等零件都应编号放置。1.1.7 卸进水段前轴承:1.1.7.1 卸下联轴器(在吊开电机后)。1.1.7.2 卸下前轴承架端盖,松开轴套螺母和前轴承架与进水段连接螺栓,取出前轴承架。1.1.7.3 卸下滚动轴承及内端盖。 1.1.7.4 卸下机械密封压盖,拆除机械密封及轴套,

4、然后抽出主轴,进水段可根据情况吊下或不吊下。1.2 各部零件的清洗,1.2.1 刮去叶轮和导叶内外表面,密封环(口环)和轴承架等处的水垢和铁锈。1.2.2 清洗刮干净壳体各接合面上的污垢和铁锈。1.2.3 清洗水封管并检查管内是否畅通。1.2.4 清洗轴承。1.3 各部零件的检查与修理:1.3.1 滚动轴承。1.3.1.1 检查滚柱与外圈的径向间隙是否超过标准。1.3.1.2 检查外表是否有裂纹,如有应更换。1.3.2 叶轮与导叶:1.3.2.1 检查叶轮与导叶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因腐蚀而形成较多的砂眼,叶轮壁是否因流体冲刷而磨薄,如有而影响其强度时应换新。1.3.2.2 在个别地方(如叶轮入口处

5、)如磨损的沟痕或磨偏现象不严重时,可用砂布打磨,或在厚度允许情况下用车床车光。1.3.2.3 更换的新叶轮或修后的叶轮应进行静平衡校验。1.3.3. 密封环(口环)与导叶套:1.3.3.1 检查密封环与导叶套是否有裂纹、破裂,内孔是否有磨损的痕迹,如有应换新。1.3.3.2 用游标卡尺测量密封环,导叶套内径和叶轮入口、叶轮柄的外径,取其差值为其间隙(也可在拆卸时用塞尺在四周测量),如间隙超过标准应换新。1.3.3.3 新配制密封环,导叶套应按叶轮入口,叶轮柄的实际外径加工,使其间隙符合质量要求。1.3.4 轴:1.3.4.1 检查轴表面是否有裂纹,磨损、沟痕等现象,如有且影响其强度时应换新。1

6、.3.4.2 测量轴的弯曲度,超过标准应校直或更换。1.3.4.3 测量轴颈的锥度和椭圆度,超过标准可镀硬铬或更换。1.3.5 泵壳:1.3.5.1 检查泵壳有无裂纹、穿孔,砂眼等缺陷。1.3.5.2 裂纹的修补方法详见灰渣泵检修工艺。1.3.5.3 进,出水段的底脚与泵座接触部位应涂红丹粉检查和刮研,使其接触符合质量要求。1.3.6 平衡装置:1.3.6.1 平衡盘与平衡环应置于涂有红丹油的平板上进行研磨检查,平衡盘及环上沾有红丹油处是应修刮的地方,最后将平衡盘装入泵上进行工作位置配研,使表面平整,直至圆周均匀接触为止。1.3.6.2 平衡环、平衡盘、平衡盘衬套磨损过多时必须更换。1.3.7

7、 机械密封装置:1.3.7.1 密封环应无裂纹、磨损情况。1.3.7.2 密封处的轴套磨损较大或出现沟痕时应换新。1.3.7.3 更换机械密封。1.4 泵体组装:1.4.1 转子的预装及检查;1.4.1.1 转子部件在装配前除进行仔细检查外,还须对转子进行预装(小装),以便检查叶轮入口轮缘、出口轮缘(又称叶轮柄)或定距挡套、平衡盘等处的径向晃动及平衡盘的轴向晃动。1.4.1.2 从低压侧第一级开始,把所有轴套、叶轮、挡套、轴承、平衡盘等按顺序逐个的装在轴上,然后用轴端螺帽锁紧。1.4.1.3 将转子放到轴瓦或两个V型垫块上,用千分表检查之。如图54所示。1.4.1.4 先检查轴套、挡套或叶轮出

8、口轮缘(叶轮柄)及平衡盘,再逐个检查叶轮的进口处轮缘。轴每转一个角度,千分表就有一个指示值,转子转一周后,将会有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二者之差即为晃动度。1.4.1.5 为避免混乱,应将每个测点(即要测的轴套、挡套、叶轮等),每个转动位置的数据加以记录。如图55和表59所示 表中: I代表叶轮、挡套等测的零件。 1 2表示每一零件转动的位置,表格数字代表每个零件最大跳动值。1.4.2 泵的组装;1.4.2.1 将导叶、密封环、导叶套牢固地装入泵壳内。1.4.2.2 将进口侧轴套,填料轴套、轴承挡套、轴承内端盖、滚动轴承装在轴上,带上轴套螺帽。1.4.2.3 将填料环装在进水段填料孔内,填料压盖套

9、在轴上,填料环安装时,应将环上的孔对准轴封水管孔。1.4.2.4 将前轴承架与进水段用螺丝连接紧固,再把轴从进水段左侧穿入,装上前轴承架端盖,固定轴承。接着装第一级叶轮,检查叶轮与密封环的配合尺寸是否合乎要求,在泵壳中的位置是否正确。1.4.2.5 装中间段带有导叶的第一级外壳,可用铜棒对称地轻轻地将其打入进水段环形凹面内,两端面应贴合紧密。这样逐级逐级地装配,直至末一级叶轮和出水段,并均匀对称地紧好穿杠螺丝。1.4.2.6 在装配过程中,每装一级都要测量一级下叶轮与导叶的相对位置,使导叶出口中心和叶轮出口中心重合,若两者中心相差时可将叶轮前面一级叶轮柄(或挡套)车去适当的值,后一级叶轮可在叶

10、轮进口轮缘处加垫圈调整之。1.4.2.7 装配叶轮时,每级叶轮应有一定的相对于其外壳的轴向窜动量。自正常工作位置(在此位置上叶轮与其导叶的出口中心一致)向进口侧要留有2毫米的窜动量,向出口侧也要留有3毫米的串动量。1.4.2.8 装平衡装置,测量推力间隙应合符质量要求。1.4.2.9 依次装复出口轴套、轴承挡套、尾盖填料压盖、轴承内端盖、轴承架,滚动轴承、锁紧螺帽、轴承外端盖。1.4.2.10 对轮找中心。1.4.2.11 装复各连接管路。1. 质量标准 3.1 叶轮与导叶应清洁无损伤和裂纹。3.2 新换或修补叶轮应做静平衡校验。3.3 泵的轴向总串动量为51毫米,平衡环与平衡盘紧靠时,轴向右

11、(出口侧)的串动量为30. 5毫米。3.4 泵在组装前,转子必须进行预装并做晃动度的测量,其叶轮的进口轮缘和叶柄(出口右侧轮缘)以及轴套的径向晃动值(对轴承的跳动)不超过01毫米,平衡盘端面(与平衡环接触面)的晃动值不超过006毫米。3.5 平衡盘用颜色检查密封面应全部均匀密合。3.6 密封环其内外圆锥圆度应不大于0. 03004毫米。3.7 密封环(口环)与叶轮进口轮缘的径向间隙(半径方向)? 3.8 叶轮内孔和轴套以及平衡盘内孔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00004毫米。3.9 导叶套与叶柄(叶轮后面轮缘)的径向间隙(直径方向)为0250. 35毫米。3.10 平衡盘与平衡套的径向间隙(直径方向为0

12、250. 35毫米。3.11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间隙0000. 04毫米。3.12 轴的弯曲度不超过005毫米。3.13 轴的圆锥度和椭圆度不超过003毫米。3.14 两对轮端面间距?二、水冷壁管的检修1. 检修材料、备件及工具准备:1.1材料、备件:脚手架及架板、水冷壁管、鳍片等;1.2检修工具:电源盘(需带有漏电保安器)、照明灯具、钳工工具、测量工具、角向砂轮机、电磨、电动锯管机、电动坡口机、对口钳等;2. 小修项目:2.1 检查水冷壁管的磨损、胀粗、变形等情况;2.2 检查管子的挂钩;2.3 检查水冷壁的腐蚀情况;3. 大修项目:3.1 清除管子外壁的焦渣和积灰;3.2 检查水冷壁(

13、特别是喷燃器周围的管子)的磨损、腐蚀、胀粗、变形等情况,并作好测量记录;3.3 检查水冷壁的支吊架和挂钩,并作好记录;3.4 割管检查水冷壁管内部的腐蚀,结垢情况(根据化学监督的要求);4. 检修程序:4.1 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票,所有安全措施都按要求得到实施;4.2 按要求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充分冷却;4.3 按照检修人员的要求搭好脚手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4.4 清灰除焦过程中,应联系打开引风机,以加强炉膛内通风;5. 水冷壁管子的检查及测量:5.1 检查测量应设专人负责,多人次反复检查;5.2 检查喷燃器周围管子的磨损、腐蚀、胀粗变形等情况,并作好测量记录;5.3 检查吹灰器吹扫范围内

14、的管子是否有吹损痕迹,测量其厚度,作好测量记录;5.4 检查各入孔,看火孔周围的管子是否有磨损痕迹;5.5 对损坏部位进行堆焊或更换管段;6. 割管检查:6.1 割管的具体位置、长度、数量由化学人员决定;6.2 割爱时应避开弯头、管卡、焊缝等部位,同时还要便于钳工和焊工进行施工;6.3 在割管过程中,不准向锯口部位加冷却水;6.4 锯下的管子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锯管部位、长度、介质流动方向、规格等;7. 联箱检修:7.1 检查联箱外表面的磨损、变形、腐蚀深度等情况,并做好记录;7.2 检查联箱弯曲变形的情况,可用拉钢丝的方法,并做好记录;7.3 检查联箱的吊耳、吊杆、杆销、销紧螺冒等,并做好记录

15、;7.4 沿联箱手孔焊缝将孔切开,通知化学人员对联箱内部的腐蚀,结垢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垢样;7.5 将原焊缝全部打磨干净,在按要求打磨焊接坡口;7.6 检查水冷壁各层刚性梁有无变形,刚性梁连接铰链的销、套并测量销与孔之间的间隙;8. 管子对口及焊接:8.1 按要求将管子的坡口打磨好,坡口及其附近30mm范围内,应清除管子内、外壁上的油污、油漆、铁锈等,直至发出金属光泽;8.2如新管的内径与原管相差较大,应将新管的内径平滑过度打磨至原管的内径值;8.3 对接管子管面的错口值,管子中心线偏斜应符合要求,对口时可用管子对口钳对口,对口间隙应符合要求;8.4水冷壁管焊接完工后,应恢复割除的鳍片;9. 质量标准9.1 管子上不存在有影响检测及其它检修工作的积灰;9.2 管子胀粗3.5%D;9.3 管子磨损1/3壁厚,管子局部磨损和机械损伤面积10cm2;9.4 管子表面腐蚀坑深度20%壁厚;9.5 割管时尽量避免使用乙炔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