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8223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 周丽红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背景)1.课题提出随着教学改革的进步深入,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显然,这样的教学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像“新课程”,在教学工作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其

2、中一个方案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高效课堂的理念,掌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技术。为进一步总结、完善、提升近年来的课改经验,教育局明确提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的力度,因此,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进修学校的“研究、服务、指导”作用,特提出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与实践的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

3、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2.国内外研究背景高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惟一标准。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1)20世纪初研究的是教师特征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2)20世纪60、70年代研究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主要研究人员有加涅、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关注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3

4、)教学媒体与教学的高效性。微格教学。六十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是为培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而设计的。新技术与教学的高效性。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1999)认为,由于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因而现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国内近几年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如密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但针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特别是“深入了解学生

5、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多样化的教学呈现策略”、“巧妙掌控教学时间的运筹”、“掌握教学艺术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等都很重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化学高效课堂是针对化学课堂教学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

6、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教学策略”就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评价化学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化学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化学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

7、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着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化学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大纲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孔子的启发式和“知-乐-好”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2. 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

8、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观的经验、解释和假设,“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和假设。它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管理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进

9、行协作学习和探究交流,从而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有效教学。4.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把人的能力总结为八点,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他认为,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每个人都具备多元智能的潜能,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每个人都有能力使所有的智能发展到一个适当的水准。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

10、整体素质的目的。5. 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研究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高效教学观

11、。通过研究与培训从根本上改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总结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化学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从而加快我区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减轻学

12、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即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2研究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化学高效课堂的备课策略。化学高效课堂的上课策略。化学高效课堂的学习策略。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化学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具体安排及进度第一阶段(2014.22014.3)课题准备阶段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

13、和管理制度,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第二阶段(2014.42014.12)课题实验研究阶段课题开题,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在分析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良好习惯监督表,学生对自己每天的行为进行自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组各实验成员继续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交流实践体会,推广教师在教学中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收集反馈信息,适时反思、感悟,进行再研究、再实践,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第三阶段(2015.12015.3)总结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资料,提交课题组鉴定、

14、验收。科研成果推广。2课题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个案研究法: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六、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观

15、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目标定学;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反思提高的高效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研究的创新点:树立、探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课题最大创新点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关注的主体是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另一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研究观念的改变。课题研究从以理论专家为主体的传统教育研究转变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范式。本课题研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个人研究、校本教研、县级教研与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使课题研究富有生命力和研究价值。七、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承 担 人12014.34开题报告报告周丽红22014.34实施方案报告周丽红32014.58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周丽红42014.412教学设计、案例(课例)汇编马艳玲52014.412导学案汇编柴欣62014.41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案例高丽伟72014.412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教学论文汇编胡振坤82014.412课件汇编柴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