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80973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集聚-加快公司转型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聚集,促进公司职业团队化建设公司领导:为推动公司转型发展,打造我司的职业化团队,而职业化团队需要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和基层员工的不断更新,为此需进一步加强与本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公司技术力量的增强和基层员工的持续优化,现就加强校企合作背景原因和建议如下:一、公司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公司上半年在编员工共计727人,按用工性质划分:其中公司制员工693人、常烟派驻员工32人、港方派驻员工2人。年龄段分布情况:30周岁以下员工246人,占比33.8%,31-50周岁员工433人,占比59.5%,51周岁以上员工48人,占比6.7%,平均年龄达到38岁。学历情况:研究生12人

2、,占比1.7%,本科生277人,占比38.1%,大专生218人,占比30%,大专及以下220人,占比30.3%,但是机械、电气、包装设计、印刷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占比极少。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员工整体老龄化当前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达到了38岁,其中生产部、设备动力部、办公室员工平均年龄达到了45岁左右,年龄最小的部门财务部、车间、政治工作部平均年龄也达到35岁左右。(二)专业匹配度不高公司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共507人,占比69.7%,员工整体素质较高,但是员工的专业结构存在问题,专业匹配度不高。二、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背景情况(一)员工整体老龄化背景情况 根据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

3、关于适度缓解员工子女就业压力的指导思想,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现状和需要,我公司自2007以来工接收安置员工子女共十批次,合计356人。其中:第一批:2007年8月,接收安置大学生31人;第二批:2008年3月,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17人;第三批:2008年8月,接收安置大学生25人;第四批:2009年6月,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6人;第五批:2009年8月,接收安置大学生6人;第六批:2010年2月,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5人;第七批:2011年1月,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42人;第八批:2011年5月,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1人;第九批:2011年9月,接收安置大学生40人;第十批:2011年11月

4、,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25人;第十一批:2012年9月,接收安置大学生45人;第十二批:2013年8月,接收安置大学生62人;第十三批:2015年12月,接收安置大学生51人。自2007年至2015年都有通过招聘考试的新员工进入公司,2016年以后虽然每年都向上级投资公司争取招聘新员工,但由于受主业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整体业务量的下滑较大,投资公司没有批准进行新员工的招聘计划,造成公司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平均年龄每年递增,如果公司完全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原则,且保持目前很少有新员工入职的情况,企业总体人工红利或将持续下降,三至五年之后,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或将面临严峻挑战。(二)专业匹配

5、度不高背景情况公司自2013年至今,共对外招聘3次,2013年通过委托湖南人事考试院公开招聘印刷技术专业2名、包装材料专业1名、包装设计专业1名、精细化工专业1名、分析化学专业1名、设备维修专业2名,共计8人,其中包装材料1名、分析化学1名、设备维修1名,共计3人已离职;2014年通过公开招聘1名印刷技术人员;2015年通过委托湖南人事考试院公开招聘电气维修专业1名、机械维修专业2名、暖通专业1名、包装工程1名、印刷技术1名、包装设计1名、精细化工2名、分析化学1名,共计10名,其中电气维修专业1人、暖通专业1人、印刷技术1人、分析化学1人、精细化学1人,共计5人已离职。2013至2015年公

6、司共计公开招聘19人,现已离职8人,核心技术人才流失情况严重,且均为关键技术岗位,造成我司技术研发工作开展困难。对外招聘专业性岗位数量少,流失率大,而通过内部子弟招聘的新员工专业多为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工科类如机械、电气、包装设计、印刷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极少,造成虽然人员多,学历水平高,但是专业匹配性小。三、针对问题建议采取措施为了更好的加强与本地本科高校和职高院校交流与合作,校企双方应加强交流沟通,并建立一套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合作上的新方式、新模式,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根据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结合本地院校的专业设置和

7、对外合作机制情况,与本地高校签订合作交流战略体制机制,让校企合作在制度规范可循,在交流中健康持续的发展。(二)校企互设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有条件的本地院校互设实习培训基地,将学生课堂开到企业,一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前就能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的需要,从而缩短企业培养人才的周期;二是让想继续深造的公司员工通过在学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最终到达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三)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可以和本地院校在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方面,校企的资源优势互补作用和成效将会更加明显和有效。科技创新是每个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拥有企业无法比拟的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而企业在在资金、场所和设施充足,管理机制健全,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合作方式,迅速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部 2018年6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