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34219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建议书模板】XX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议书V1.0-20100319(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20XX年XX月 - 29 -目 录第1章项目建设背景21.1数字城管概念简介21.2数字城管运行模式简介21.3全国数字城管推广状况41.4建设数字城管的必要性41.5数字城管有丰富的拓展前景5第2章XX市数字城管项目总体规划62.1项目建设目标62.2项目建设原则62.3建设阶段划分72.4运行管理模式82.5系统总体框架102.6系统运行支撑体系规划12第3章项目一期建设内容143.1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143.2成立数字城管办公室143.3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153.4业务角色建设163.5工作流程建设163.6单元网格划分1

2、73.7城市部件、事件分类173.8城市部件数据普查183.9硬件设施平台建设183.10应用软件系统建设193.11办公场地建设223.12管理规范及考核机制建设22第4章数字城管社会效益分析234.1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234.2促进城市管理各部门协作配合234.3打造现代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34.4建立起城市管理长效机制234.5群众对城市管理满意度明显提高244.6产生大量经济效益24第5章项目一期实施计划25第6章项目建设领导机构27第7章XX电信承建优势分析28第1章 项目建设背景1.1 数字城管概念简介在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中

3、,“数字城管”称为“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也常常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数字城管”概念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科学快速、有效的城市管理;二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三是创建城市管理

4、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中心的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指挥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督与制约互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四是建立外评价与内评价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到位。1.2 数字城管运行模式简介从已建成“数字城管”的城市的经验看,“数字城管”的运行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一、 划分单元网格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针对城市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体性、无缝并接等原则进行网格划分。由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

5、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单元网格的划分,为城市的管理对象(城市部件)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同时,为城市管理、规划、建设和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可延伸的地理空间。二、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编码和定位在对所有城市部件进行拉网式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测绘单位进行勘测普查、定位标图,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7大类85种(建设部标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部件都赋予一个8位代码,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

6、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这个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只要输入任意一个代码,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它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对管理对象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从而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的对接,形成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三、 采用安装“城管通”软件的智能手机作为手持信息采集终端城管通基

7、于无线通信网络,以手机为原型,通过对手机进行应用系统的研发,扩充出多种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功能,并输入网格化地图,使其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城管巡查人员(“数字城管”模式下被称为“信息采集员”)使用城管通与数字城管监督中心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实时交互。城管通的使用,可以使城管巡查人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中心,为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提供快速采集问题和实时交互信息的保证。同时,也可以对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

8、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四、 创建监督和指挥分离的“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重整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一是成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二是成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部件事件处理任务的派遣和协调。这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表现在:一、将监督职能和指挥职能分离开来,使城市管理由一个“轴心”变成两个“轴心”,“城市管理有没有问题,监督中心说了算;问题怎么协调处理,指挥中心说了算”,这两个轴心各司其职、互相协作而又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分工责任更加明确:二、可以整合管理资源,发挥专业部门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能,更加敏捷、有效地指挥调度,实现了从多头管

9、理到统一管理、从单兵出击到协同作战的转变。五、 “闭环”工作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流程的合理再造“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新的管理流程可以克服原有流程没有监督和回流、监督和指挥分工不明、案件过程难以掌控、信息交互缓慢等弊端。六、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新的监督评价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自动生成对各单元网格、各归属部门、各专业部门的考核评价结果,予以公布,使其一目了然,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1.3 全国数字城管推广状

10、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获取滞后,管理被动后置,经常是要由群众电话反映、信访,或者媒体进行曝光后,城市管理部门才知道问题的发生;城市管理各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造成出现问题时,有的事无人管、有的事多头管的局面;没有建立起一套长效城市管理的机制,使问题屡禁不止、越管越多;规划和管理滞后,城市管理各部门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为主。2004年10月北京

11、市东城区在全国率先建成并运行“数字城管”,这一管理模式被建设部列为推广项目。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探讨数字化城市建设,“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号召在全国推广,并确定上海、南京、杭州、扬州、烟台等10个城市为先期试点。2006年,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17个试点城市名单,2007年公布了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在这样的基础上,全国各地都开始推广该项目。建设部于2007年1月27日发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提出2005年2007年为试点阶段,2008年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1.4 建设数字城管的必要性一、建

12、设“数字城管”的必要性: “数字城管”是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的要求; “数字城管”是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城市居住环境的需要; “数字城管”能切实解决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二、建设“数字城管”的可行性: “数字城管”在很多城市得到推广,已取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各地政府的规划、测绘部门已有标准化的数据编码和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源; 各种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成熟、功能多样。三、建设“数字城管”的紧迫性: 城市迅速扩张和发展,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巨量增长;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遍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1.5

13、数字城管有丰富的拓展前景广泛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城建管理-危险品、静态交通、市政设施、旅游风景区等管理; 突发应急事件管理-自然灾害(如台风),以及城市突发事件的指挥抢险等; 社会事业管理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文物保护等管理; 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产品、文化市场违法等管理; 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执法、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管理;上述各个领域的数字化管理,都可以在“数字城管”平台建立的基础硬软件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各个部门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精细化的管理思想、网格化的管理手段、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各种信息化的技术支撑等这些已有的基础上,增加少量投入即可快速

14、实现,无需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重复投资和建设。第2章 XX市数字城管项目总体规划2.1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实施“数字城管”,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一、 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包括政务专网、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构建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集中监督、统一指挥和实时管理。二、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行指挥、监督、管理适

15、度分离,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管理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三、 统一建设标准,拓展服务功能统一网格管理数字平台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物理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同时提供功能全面的应用维护子系统,使系统可以动态更新基础数据、灵活调整业务流程,具备快速适应的扩展性,以满足城市管理中不断的信息更新、流程变化、模式变迁等情况。四、 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达成上述目标,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为广大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更好地实现“人民政府为人民”。2.2 项目建设原则一、建设部标准规范与XX市实际相结合在建设部标准的前提下,结合XX市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两个中心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方式、环环相扣的工作监督闭环、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