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320530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11工作面通风设计[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主井、副井东翼轨道大巷东翼第二中部车场11011胶带顺槽11011工作面。 回风风流: 11011工作面工作面11011轨道顺槽东翼第一中部车场东翼第一中部车场回风联络巷东翼回风巷风井。二、通风系统图(见附图)三、风量计算、按人员计算:Q=4N=440=160m3/min Q-工作面采煤期间所需风量 N-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取40人、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602.518=2700m3/min V-根据温度应具备的风速,取2.5m/s S-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m2,取18m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100qk/c=1003.761.5/0.8=705m3/mi

2、n q-工作面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5.79m3/min,其中抽采为2.03m3/min,风排为3.76m3/min。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综采面取1.5c工作面正常生产时工作面及回风流中允许的最大瓦斯浓度,c取0.8%、按风速进行验算: Q取上述三者的最大值,则回采时配风量为2700m3/min,则:Q采15S=1526.1=392 m3/minQ采240S=24018=4320m3/min则回采时配风量为2700m3/min,符合的规定。四、通风系统管理:()通风队必须保证工作面供风量达到作业规程的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必须保证工作面以及上、下风巷满足足够的通风断面,确保风速不超限。()通风队

3、要确保采区通风系统稳定,影响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的所有通风设施必须完好,所有风门都必须实行机械闭锁。严禁破坏机械闭锁将一组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风流短路。损坏的设施通风队应及时修复,人员车辆通过风门后要及时关好,发现损坏风门、过风门后不关者要追查处理。(3)、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当空气温度超过时,相关单位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当空气温度超过3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处理,否则必须停止超温地点的作业。五、瓦斯管理措施:()通风队要设专人专职瓦检工,经常检查工作面、进、回风巷、上隅角、使用的电气设备设置点、硐室等地点的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矿

4、调度所、通风队及矿总工程师汇报,并通知受威胁人员撤至安全地点。()瓦斯检查工必须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工作面瓦斯记录牌,并将瓦斯情况通知现场班队长及所有人员。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时,瓦检员立即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由班队长负责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同时向调度所汇报,调度所通知受威胁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当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75时必须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瓦斯浓度超过0.8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电器设备电源,进行处理。(5)电机开关附近20

5、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6)若工作面及其上、下风巷、上隅角等局部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瓦斯浓度达到0.8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7)当工作面风流中CO2浓度达到1.5,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8)、工作面上、下隅角必须及时收角并充填实,煤壁两端头及时抹角,超前煤壁不小于1米。采煤一队班长必须在上隅角悬挂甲烷检测报警仪,附近20米范围内的施工人员经常观察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当瓦斯浓度达到0.8%时,工作面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煤机司

6、机必须携带甲烷检测报警仪,并正常使用。当瓦斯达到0.8%时报警,瓦斯浓度达到0.8%必须切断煤机、链扳机等工作面电器设备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10)、进入工作面的采煤班(队)长、通风班(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组长及流动电钳工必须携带甲烷检测报警仪。并经常检测工作区域内风流中的瓦斯情况,发现瓦斯浓度超过0.8%,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因瓦斯浓度超限而断电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时,方可人工通电开动。(11)、工作面上隅角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装充填材料的编织带必须为抗静电阻燃编织袋。(12)、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0.8%时,工作面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切断工作面电源,通风队必

7、须悬挂风帐导风,稀释上隅角涌出的瓦斯。(13)、工作面轨道顺槽、运输顺槽内的钻场或硐室必须采用风帐导风或局扇供风,无人作业时,通风队在硐室口设置栅栏。瓦斯检查工每班必须至少检查一次硐室或钻场内的瓦斯浓度。六、防尘管理 (一)、防尘方法因工作面回采初期为俯采,煤层顶、底板为泥岩,采用煤层注水时,水进入工作面,造成底板变形,因此,初期不采取煤层注水措施,需要采取煤层注水时,制定专门措施。工作面主要采用上、下风巷及工作面洒水灭尘,各转载点喷雾灭尘、净化喷雾、煤机喷雾等防尘方法。(二)、综合防尘措施 ()坚持综合防尘制度,采煤队必须每天对上风巷、机巷洒水灭尘一次,工作面每班洒水灭尘一次,局部积尘要有专

8、人清扫,保证整个工作面出煤系统无煤尘堆积。()必须在工作面轨道顺槽及运输顺槽分别至少安设一路供水管路,并保证水压不小于4Mpa。工作面的所有的防尘设施要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可靠,并坚持正常使用,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更换。()胶带顺槽至少设置1道净化喷雾,距下出口不超过30m ,其余喷雾靠进风侧。轨道顺槽距离工作面200m范围内设置三道净化水幕,其中第一道喷雾距工作面不超过50米,各转载点喷雾齐全,并能喷成雾状。()采煤队要加强上、下风巷及工作面管理,保证通风断面,作业人员必须戴好防尘口罩,搞好自我保护。(5)轨道顺槽、运输顺槽保证供水管路水压符合要求,每隔50m设一个三通。(6)工作面必须安装移架

9、喷雾,移架时正常使用。采煤一队每天必须检查维护移架喷雾设施,保证其完好。(7)通风队必须每月至少两次,按要求测定工作面各工序作业时空气中的总粉尘及呼吸性粉尘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以日报的形式上报总工程师。每半年测定工作面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小于10%时,总粉尘浓度最大浓度不超过10mg/m3,呼吸性粉尘最大浓度不超过3.5mg/m3。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大于10%时,总粉尘浓度最大浓度不超过2mg/m3。呼吸性粉尘最大浓度不超过1mg/m3。七、防灭火管理(一)、外因火灾的防治措施1、皮带机应采用阻燃性皮带,采用防止皮带跑偏、满仓停机措施,以防长时间摩擦皮带起火。

10、2、工作面严禁存放煤油、柴油等易燃物品,擦洗设备的棉纱、布头用后必须装入铁桶回收到地面,禁止随意丢放。工作面移变处、开关附近10米范围内必须各配备两个干粉灭火器和500公斤黄砂。3、电气设备必须有过载、短路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着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未切断电源前,只允许用不导电的材料进行灭火。油脂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或黄砂灭火,不得直接用水灭火。4、工作面发现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所,调度所在接到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

11、,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及气体有害气体情况,当瓦斯浓度达到0.8%或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4ppm时,必须立即现场撤离灭火人员。由专业人员实施灭火。八、隔爆设施:工作面胶带顺槽必须安装隔爆水袋,轨道顺槽必须安装只隔爆水袋,水袋距工作面的距离应保持在60米至200米之间。水袋距轨道高度不低于1.8米。安装后经常维护、加水。隔爆水棚设计 我矿各顺槽设计的宽度、高度、断面积分别为4.8m、4.27m、18。每条巷道均按规程要求设置隔爆水袋,水棚设置方式均采用集中横向吊挂式。1、隔爆水袋型号、数量和挂钩数量根据其断面设计其主要进、回风大巷每组隔爆水棚的水量不低于200L/m2,我矿选用40L的隔爆

12、水袋,因此水袋需求数量为90个。2、棚区长度、水袋排间距。根据辅助隔爆水棚设置的棚区的长度不小于20m的规定要求,我们将棚区长度设计为20m,排间距设置为2m,每排吊挂8个水袋,共需吊挂11排。、吊挂材料将索具(24个)套到顶板的锚索上,然后将寸焊管(6米/根,共需8根)纵向分两排,每排各4根,用铁丝固定在索具上,每根管不小于2个吊挂点且焊管距顶板应保持在0.3m且焊管吊挂要平直。焊管固定完毕后,将H形架(500mm4500mm,共10个)以2m的排间距横向均匀放置在焊管上。4、水袋吊挂在H型架上,每排4只水袋要根据巷道宽度均匀布置,间距不小于100mm。5、挂钩要相向于水袋吊挂,不能反挂。6

13、、水棚应设在巷道的直线段,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m。7、水袋吊挂完毕后,应将水充满,挂设管理牌板,巡检维护时间不超过七天。8、挂钩的设计:见图19、水袋的安设:见图3十、安全监控管理: 监测队必须在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及尾巷分别设置一个甲烷传感器。并在回风巷内设置一氧化碳和风速传感器。工作面甲烷传感器T1:安设位置距工作面上出口不大于10米。回风巷甲烷传感器T2:安设位置位于轨道顺槽内距煤层回风上山10-15米范围内。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T3:安设位置为上隅角充填带回风侧1.5米。回风巷甲烷传感器T4:安设位置位于尾巷内距煤层回风上山10-15米范围内。工作面轨道顺槽和尾

14、巷内分别安设一个风速及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设位置位于轨道顺槽内距北一煤层回风上山15米范围内。 、甲烷传感器的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及断电范围: (1)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T11.0CH4,T20.8CH4 ,T31.0CH4 ,T40.8CH4(2)、甲烷传感器断电浓度:T11.3CH4,T20.8CH4 ,T31.5CH4, T40.8CH4(3)甲烷传感器复电浓度:T11.0CH4, T20.8CH4 ,T31.0CH4 ,T40.8CH4 (4)断电范围:T1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T2工作面及其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3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

15、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4工作面及其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监控设施安全管理措施: ()甲烷传感器只有监控人员有权标校,每周必须用标准气样进行标校,工作面甲烷传感器(T1)距工作面上端头不超过10米,由监测队负责挪移。上隅角甲烷传感器由瓦斯检查工和生产单位班长负责管理。生产单位需要挪移工作面及上隅角甲烷传感器前必须汇报调度所。经同意后,方可挪移。瓦斯检查工同时加强工作面甲烷传感器附近风流的瓦斯检查。()监控断电功能必须每7天试验一次,并要有记录可查,确保断电功能灵敏、可靠。 (3)所有在轨道顺槽工作的人员,不得损坏传感器和影响传感器的正常监测。()工作面监测人员或瓦斯检查工每天必须对甲烷传感器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或光学瓦斯机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汇报调度所及监控工区值班人员。当两个检测设备误差大于0.1%时,甲烷传感器必须以读数大的为依据,监控队必须在8小时内用标准气样对甲烷传感器进行调校。(5)因瓦斯超限断电的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