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17282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幻灯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第一节 结构电视新闻节目的技巧和方法 1、新闻事件化 2、事件故事化 3、故事人物化 4、人物个性化 第二节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技巧和方法 一、采访过程的拍摄技巧 1、早开晚关、中间不停 2、开放思维、随机采访 交警来开会,高速路堵车,在电视新闻课上,我们已比较详细地讲解了电视新闻的这几种基本结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进行新闻事件化、故事化处理基本技巧。希望大家还有印象。,电视采访技巧实际上在前面发“电视意识”中已作过介绍。,3、伴随采访、与事件同步 4、组合拍摄连续画面、还原新闻现场 5、学会挑等抢、捕捉瞬间事件 6、抓住细节 7、重视同期声 二、逆时性采访 电视画面最擅

2、长表现的是“现在进行时”,要对已经发生过的,并且缺失现场,缺失进行时态流程的事件做再现宣传,就这给用镜头捕捉现实生活形象而见长的电视工作者出了一道难题。 “过去时”的需要表现与难以表现,往往成为电视创作中天生的一对矛盾。 逆时性采访就是一种通过电视手段记录和表现过去时空的采访类型。就是用电视画面表现“过去时”。,已经发生过得事情,必然缺失现场,缺失进行时态的时间和流程,只剩下: (1)、经历过现场的人物; (2)、事件发生的环境和地点; (3)、历史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影像的。 如何发挥电视媒体视听兼备、声画结合的优势,避开场景缺失、音像资料不足的局限,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呢?

3、(一)、让历史见证人去回述往事 历史见证人是电视采访中宝贵的资源,他们的记忆是真实的现在进行时,也可能是最后的记录了。当历史见证人的记忆变为语言流淌在镜头中时,过去的事件被他们召唤回来,这是电视采访的优势。 1、当事人静态叙述。 2、利用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环境进行情景式追忆。 历史发生的现场保留着大量的信息,它们有的是可见的,,比如大到土地、天空院落等环境;小到会场、用具、照片等 细部。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总是希望能参观伟人的故居,感受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这些信息与人物追述相结合,就能比较完整地勾勒出历史的情景。 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和追述通常放在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效果最好。现场的各种信息会进

4、一步激发目击者或亲身经历人的回忆,形成对过去时空的一种召唤,唤起他们的记忆,也唤起观众的想象和感知。 当事人被唤起的状态包括: 情感:回到历史现场,对很多人来说都会有“物是人非”的触动,它会自然地打开当事人内心深处的尘封往事,从而情不自禁地将自我的情感表露在镜头中。 行为:回到现场的当事人会由于情绪等因素在追述的过程中表现出特殊的行为。 语言:回到现场,人物进入一种特殊的回述语境,语言负载了历史绝大部分的内容。由历史见证人在当年事件发生现场,追忆过去的手法能够使历史时空重新结构,创造出一种审视历史的新的角度,唤起观众回忆历史的情感。历史发生的现场环境对人物的叙述进行着补充,加强着追述的真实感,

5、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是电视采访中比较有效的表达过去时空的手法。 (二)记者根据现场环境叙述还原事件 记者利用所采访到的资料和信息,向观众述说过去的事实和真实情况。记者追寻历史真相的过程是富含信息量的,这些电视采访的过程会将过去的事情变为正在发生的状态而被摄像机镜头记录下来。 (三)展示事发环境,让观众想象历史事件 (四)利用历史资料,展现历史 在电视采访可用的资料中,最具优势和特点的是动态影象的资料画面。这些记载着历史时空的活动影象,能较好地与,现实时空拍摄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展现历史。运用影象资料,必然形成过去时空和现实时空的对比。通过对比,不仅可以表现过去时空的场景,还可以通过时空的转换

6、加深主题的意义。 例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全纪录:惊天50小时 (五)真实再现 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是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正广为流行的做法,通称为“真实再现”。 关于“真实再现”,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叫法。伊文思称其为“重拾现场”、“复原补拍”,在中国也有“情景再现”、“现场模拟”的区别。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真实再现”的说法不甚准确,因为“真实”是无法“再现”的。,“真实再现”有两个层次。本来意义的“真实再现”,是指电影电视通过其纪录功能实现人类“把时间留住”的愿望,日后通过播出、放映

7、,把过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现”出来。从学术意义上来说,电视工作者现在所拍摄的,观众在屏幕上能够看到的以前出现的影像都可以归结为“真实再现”。另一个层次的“真实再现”是指事件发生之时,任何一种纪录方式都没有记录下当时的影像,为了让后人能够理解和感受当时的发生,电视工作者用一种虚构的类似电影中的扮演的方式把当时发生的东西重现出来,然后把它用在一个非虚构、也就是真实记录的影像当中去使用。我们今天所谈的“真实再现”是针对后一个层次而言的。 真实再现的使用原则: 1、符合生活逻辑,逼近本质真实 在使用“真实再现”时所展现的“现实”是源自生活的,事物的流程和场景切合生活的原貌,叙事结构也严格遵循

8、生活的,客观规律,不能虚假地创造生活“真实”。 2、运用多种手段,作好艺术处理 “真实再现”作为多元化的影视语言如何能够区别于电视剧和故事片,使再现的内容能够呼应纪录片整体风格和特点,而不显突兀和虚假,就需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作好艺术处理,把握好“再现”的分寸,使之与纪实部分和谐统一。 “真实再现”的总的运用准则是:追求神似,重在创造意境。它所追求的效果,并不是演员的逼真表演,也不是历史场景的简单还原,而是一种意向性的表现,是一种历史时空、历史氛围、历史心境的营造。因此,“真实再现”多用白描而舍弃细腻描摹,多用虚写而忌实写,不是追求浮在面上的表演的真实,而是与全片的纪实风格契合的内在的“真实”

9、。 “真实再现”是一种在技术上和艺术表达上要求都很高的表现,手法,为了达到效果,它对声音光影等造型元素、拍摄技巧、演员表演、后期剪辑都有特殊要求。在造型技巧上注重对光影造型和声音的运用。光影造型要能够突出重点,交代时空关系,蕴涵更深层次的意义。声音在“真实再现”中也是重要的造型元素,尤其要注意环境音响的运用。一段切合环境的自然声音,会使再现场景的气氛更浓郁,使人物心理刻画更加细腻,更加具有人性化。 模拟场景是通过创造性的拍摄与纪录对象有关的现实场景,展现曾经发生在纪录对象身上的事件过程,重在交代事情的经过,场景中的人物关系,人物的主要活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主观镜头、空镜头在场景再现中是极有表

10、现力的,往往能够承载更多的情感和更深层次的内涵。如表现伟人晚年生活而拍摄的游泳池,表现战争残酷性的荒原衰草,表现大革命兴起的点点灯火。这些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烘托气氛的作用,表达了象征、隐喻的意味。,使用演员表演,重点是交代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主要活动,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对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的刻画,扮演的痕迹被融化在了符合情理的情景之中。 3、要有恰当交代,避免造成误导 “真实再现”是把虚构策略用于电视创作的一种方式,“再现”的部分在本质上再“真实”,但在形式上也是人为的搬演和创作。因此,为了使“再现”的部分避免给观众造成误导,在片中要有恰当的交代,即必须让观众知道这是在搬演。如果观众

11、在看过后分不清哪些是“再现”部分,哪些是纪实部分,并进而对片子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那就失败了。 4、杜绝虚假想象,坚守创作责任感 “真实再现”虽然是一种虚构策略,但是它又严格杜绝虚假想象。所谓虚假想象就是违背生活逻辑的导演摆拍和完全虚构编造,具体表现即依据主观意识去框定生活、组织场面、摆布人物。 不能用“真实再现”的名义重构生活、编织影像神话来欺骗观众。,例大明宫第1集“幻影迷城”,第三节 现场报道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 新闻事件现场直播,是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摄录、边同步播出。这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 1、时效性强 2、

12、真实感强 3、参与感强 二、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1、精心准备,全局考虑。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整个过程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现场报道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新闻背景资料要有一定的了解,在采访中真问、真听,并据此做即兴讲述。遇到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则是记者长期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的临场发挥。 从事现场报道的电视记者,不仅负责播报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组织串联整个节目内容;而且遇到突发性事件、事件重大转折或特别重要的新闻事实时,还要将即时报道与即时评论结合起来,做到边播边评、夹叙夹议。所以,记者要对整个报道做到心中有数,全局考虑,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增强可视性。 2、认真观察,

13、驾驭现场。 电视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观察的时间和空间都是限定的,记者在限定的范围内将自己亲眼看到的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通过画面、现场实况音响,以及自己的口语向观众进行报道。一次现场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一次直播,它要求记者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搞现场报道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选题、选材、构思报道的总,结构,设计如何开头、结尾;迅速物色合适的采访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的谈话场景;负责拍摄的记者要临场不乱,镜头始终跟得上;担任采访任务的记者要掌握采访进程,有把握地进行现场发挥。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能否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认真观察,提高驾驭现场的能力,直接影响报道的效果。 3、

14、密切配合,随机应变。 现场报道采摄分家,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挖掘实质性的东西,深采精拍,将报道引入深处。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在采访前、采访中要加强交流。尤其是采访记者,要具有编导意识,采访前,要将采访的意图,有可能碰到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告诉摄像记者,使双方对此次采访都做到心中有数,各司其职 ;采访过程中,采访记者要掌握主动权,摄像记者要准确无误地了解对采访记者的意图,双方要“心有灵犀一点通”。,4、表达准确,形象得体。 现场报道中,由于摄像机记录了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整个采访过程,在现场的记者和采访对象的神态、声音都将传递给观众。因此,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准确无误地将信息通过语言传达给观众,同时不但要有较高的采访技巧,还需要有一个观众喜欢、信赖的屏幕形象。要对报道充满信心,落落大方,可近可信;在着装上力求端庄大方,不穿过于复杂的服装,发型简洁,不留过于奇特的发型。此外,不妨化一下淡妆,既显示出人的朝气和活力,又不失大方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