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16126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节__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幻灯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个案工作基本程序的主要观点,接触阶段:包括问题界定、目标定向、调查和资料收集、评估; 合约阶段:包括评估、行动计划、预先诊断; 行动阶段:包括计划执行、结束、评估。,1“三个阶段说”,(1)康普顿和盖乐威的观点,(2)珀尔曼的观点,主张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诊断与处置。,(3)香港学者丁碧云的观点,主张分为三个阶段:即接案、调查和诊断。,台湾学者廖荣利的观点,申请和接案、资料收集和情报研制、诊断和服务(或治疗)的计划、服务与治疗、结案与评价、以及持续服务。,2“六个阶段说”,3“五个阶段说”,(1)翟进、张曙的观点,关系建立、资料收集与诊断、治疗、结案与评估等五个部

2、分。,(2)张雄的观点,申请与接案、资料收集与分析、诊断与服务计划、服务与治疗过程、结案与评估等五个步骤。,一、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初次与案主进行接触,了解案主的需要与困难,对案主面临的问题初步做出判断。 主要以会谈方式进行,是个案工作程序的第一个阶段,也称申请与接案阶段。 前来机构申请服务的案主大致分为三类: (1)自愿前来 (2)根据父母或亲友的要求前来 (3)由其他机构转案而来,案例分析,某女士来向社工求助,以治疗其丈夫的毒瘾(drug addiction),此时,社会工作机构的案主先是该女士,然后再扩及其丈夫。然而,真正需要改变的并非案主(女士),而应该

3、是其丈夫。所以,精确地说,社会工作的案主并非每个人都是工作的对象,也不是每一案主都必须由社会工作者直接与之接触,非治疗对象的案主与社区资源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协同工作者。,1案主特征,求助性。 情绪低落。 复杂性。 迷茫性。,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接受申请。 转介。 既不提供服务也不转介。,2工作准备,(1)回顾 (2)电话记录 (3)社工的准备 包括案主的资料准备、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准备与会谈环境的布置等。,3暖身减低案主的焦虑情绪,布拉默指出,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有关助人关系的一些事实: 自动地寻求协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承认自己需要改变是一件困难的事; 由于求助者本身的自尊、自我完整及

4、独立人格,接受他人的影响是一件困难的事; 对一个陌生人坦诚、信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时问题似乎太大而无法克服,或者太特殊而不容易加以处理。,社会工作者应表现出对案主的尊重、接纳与关心,适时地表达出同感,使案主获得安全感,从而更好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社工的主要技巧: 自我介绍 说明会谈目的 避免将案主视为“问题人” 专注聆听 激发案主的希望及平复不舒服的感觉 简明扼要、具体化 避免盲目承诺,4建立初步关系,5主要工作内容,(2)做好会谈的准备,(1)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3)确立会谈的目标,(4)熟知会谈的内容,(5)掌握建立关系的技术,(6)总结与

5、判断,6初步收集资料并作出初步的预估,接案的主要工作是对案主及其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作出初步的预估。,在探索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案主应为资料的主要来源 (2)资料收集应与案主的问题有关 (3)获得的资料应与案主分享,文英是一位16岁的湖南少女,高中未毕业就来到上海打工。因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只好作“三陪”。半年之后,她怀孕了,自己内心十分想留下这个孩子,但不知道将来如何让孩子面对自己的身份,也不知道自己能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她前来社会工作机构需求帮助。假如你是社会工作者, (1)你如何看待“三陪女”从事的工作?与你的价值观有无冲突? (2)你准备怎样表达你的同理心和进行“自我袒

6、露”? (3)你如何与她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 (4)你对她的问题有什么初步的评估?,案例分析,7转介与转案,转介的基本原则,(1)要了解案主到机构寻求帮助不是一件简单或随意的事件; (2)要了解一个人决定与别人探论他的困境,并真正采取行动的时候,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转案的主要步骤,原工作者和接替者一起开展工作,并向接替者介绍案主的有关情况 。,原工作者安排接替者和案主见面。,接替者以观察者身份参与原工作者对案主的服务。,通知案主,解释转案原因及过程。,接替者开始负责案主事务。,社会工作者接案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充分确认问题,以便确定适当的服务目标和目的; 案主须了解问题的意义和性质,并明确地允

7、诺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案主的问题适合机构的方案、资源和服务; 案主的问题必须是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技巧所能胜任的。,二、收集与分析案主资料,1与案主本人会谈,2与案主关系人会谈,(1)生理功能: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基本资料。 (2)心理功能:自我概念、心理感受、态度反应、行为方式及学习能力等。 (3)社会功能: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角色的执行情况等。 (4)环境体系: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阶级、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三、制定专业诊断方案,1问题性质的确认,2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家庭文化生活状况,家庭生活的功能,家庭成员间心理动态的关

8、系,3案主个人生活经历与行为特征,(1)个人的成长经历 (2)学习经历和学校适应情况 (3)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情况 (4)个人的社会生活表现 (5)人格特征和情绪因素 (6)自我功能 (7)个人的人际交往特征,4案主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能力的评估,(1)案主对困难和问题的原有认识程度; (2)案主与社会工作者接触后,对其困难和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程度; (3)案主对结构的认识、期待以及对其本身应有期待的认识程度; (4)案主对机构所提供的协助的使用能力,包括他过去接受有关机构协助的经验,与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的建立程度与情况; (5)案主面对和处理问题的准备程度。,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明确目标的步骤:,(1

9、)重述案主前来求助时的问题。 (2)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有关联的其他方面的困难。 (3)协助案主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4)协助案主把目标明确化。,治疗方案的要点,(1)提供服务的性质。 (2)案主的问题、需要与目标。 (3)确定最能满足案主需要的服务单元。 (4)服务的结构化。 (5)具体处置的方式。,四、实施专业治疗服务,(1)协助案主自我了解、探索自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格、发挥潜能、自立,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2)协助案主调整社会关系,以解决问题; (3)协助案主去除环境阻力,改善环境,给予适度的经济协助或其他社会资源,以帮助其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所扮演的调适角色(

10、interventive roles)主要有:功能促进者(enabler) 、社会经纪者(social broker roles) 、辩护者(advocate roles)等。 国内学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应当担任联系人、使能者、教师、调解人和辩护人等多种角色。,五、结束治疗和评估服务,1.社会工作者在结案时的主要工作 (1)协助案主回顾整个个案的进行过程,让案主了解已经取得的成绩;提出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使案主有一个遵循的方向。 (2)有必要提醒案主,服务虽告一段落,但案主若有问题,社会工作者仍会随时随地愿意帮助案主。 (3)必须留意案主是否出现离别焦虑,如有,则需作

11、适当的处理。,2.结案的类型: (1)有计划的结案 (2)非计划性的结案 3.结案反应(termination reactions) (1)案主的反应 行为反应(acting out) 否认(denial) 症状回复(return of symptoms ) 悲伤(sadness),回避(avoidence) 要求额外服务(asks for extra sessions ) 丢炸弹(drops a bombshell) 被背叛的感觉(feelings of betrayal) 康普顿与加拉卫认为案主在结案时可能有四种情绪反应: (1)否认结束; (2)表现退化行为; (3)有易躁不安的行为表现

12、; (4)关系突然破裂。,(2)社会工作者的反应 罪恶感(guilt) 回避( avoidence ) 提供额外服务( offre extra sessions ) 延缓结案(delays the termination) 4.影响结案反应的因素 (1)个案工作处理的成功与否及其案主对专业关系的满意度。,(2)不同处理模式的运用对结案过程的影响。 (3)对结案过程的情绪反应受到以前失落经验的影响。 (4)目前生活的状况对结案过程的影响。 (5)专业关系对案主本身的意义对结案过程的情绪反应。 (6)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对结束专业关系阶段的反应和表达方式。,思 考 题 1.在整个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中有哪些东西是贯穿始终的? 2.如何理解在个案社会工作的不同阶段中的“案主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