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16122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幻灯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 主编 郑杭生 副主编 李强 李路路 林克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丛书名: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书名: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 主编:郑杭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材荣誉: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本章概要,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规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

2、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从而也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因此要了解、把握社会学,就要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对象。 本章从社会运行论的角度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社会学”的定义。,本章要点(1),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本章要点(2),4、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 5、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 6、中国社

3、会学者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社会建设实践的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关键概念,社会学 社会运行 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个人与社会 社会进步 社会代价 理论自觉,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运行论观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一、历史根据: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方面:资

4、产阶级革命 生产力迅速发展 社会方面:社会弊病 经济危机、贫民窟、失业 由此,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成为时代的实践要求。 思想方面:历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自然科学的影响、社会统计调查资料的积累和定量分析的发展。,二、现实根据:我国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实际,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国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发展状态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1957年到文革之前的时期,反右倾、大跃进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文化大革命,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

5、切相关。 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最后,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国特色,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为代表。 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以韦伯为代表。 其他。 (二)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 (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应当肯定,

6、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五、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所以成为该学科的本质规定,即规律性。研究领域是指一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范围。 联系: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确实存在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或者说,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二元对立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 从现

7、实上说,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 这三个层次的关系,事实上是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来看,个人与社会关系之所以基本,是因为它处在元层次,并贯穿于“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和分问题层次。,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对

8、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人的社会化 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 基本群体 家庭、婚姻与性 社会组织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制度 社区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 社会问题 社会越轨 社会控制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方法的内容,社会学调查 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 社会指标 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 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

9、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历史演变 总和说 综合说 普遍说 平等说 共通说,讨论:社会学是万学之王还是万学之余?,or,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者的视角、学科性质和层次不同,但目的

10、一致,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理性功能 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是这样(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第三,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它不仅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二)人文价值功能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理性功能,而且还有

11、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 所谓“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减缩社会代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三)服务建设功能 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同时综合起作用的,从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理论自觉”中的中国社会学,(一)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成熟中的中国社会学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与中国

12、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郑杭生:“理论自觉” 要求我们跳出西方的笼子,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我们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思考与练习,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P4-P6)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P10-P12) 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P21-P24) 4 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P25) 5 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P26) 6 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是何关系?(P27),推荐书目,1 美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宋林飞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郑杭生,杨敏.社会互构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