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14511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节国际收支理论幻灯片(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章,国 际 收 支 理 论,重点与难点,国际收支理论 研究的基本问题,决定国际收支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效应,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对策,第 一 节,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论,一、概念 在国际金本位制条件下,国际收支通过物价涨落 和现金(即黄金)输出输入所具有的自我平衡机制。,二、主要内容,三、主要贡献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货币角度解释国际收支与货币数量、价格之间存在的自动循环、制约的关系,阐释了市场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四、局限性 1、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因而得出物价仅因货币数 量变化而变化; 2、在金币流通下,黄金流动不一定引起物价变动, 因金属货币可以自发调节到必要

2、的数量; 3、强调相对价格变动,忽视产量和就业的变动; 4、黄金流动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自动联系起来,金 融当局没有进行干预的余地。,第 二 节,弹 性 分 析 论,一、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大危机冲击下,各国为使本国国内政策目标摆脱对外经济平衡的束缚,纷纷放弃金本位货币制度,采取竞相性货币贬值政策,企图用货币贬值扩大出口,以促使经济复苏和缓解失业,其结果造成货币汇率频繁波动和国际收支进一步失衡。经济学家开始探讨“货币贬值是否真能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国际收支”等问题。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在其外汇一文中,运用马歇尔经济学中个别商品的供求弹性原理提出了弹性分

3、析理论。,二、前提假设 1、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2、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3、不考虑劳务输出入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 易收支; 4、收入水平不变,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 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三、基本观点 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功能,但功能效果如何取决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只有在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足够大而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时,调低本币汇率才可能削减逆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加剧国际收支恶化。而当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调低本币汇率则无助于国际收支的调整。,四、主要贡献 它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

4、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正确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五、局限性 (1)把国际收支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资本移动。 (2)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做出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不适用于经济复苏与高涨阶段。,(3)它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 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的影响。 (4)它是静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的“时滞”问题, 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是呈“J形曲线”的。没 有看到贬值不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供 给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来改善贸易收支的。,J曲线效应 (1)涵义 指货币贬值对国

5、际收支产生影响的运行轨迹。 (2)基本观点 货币贬值初期,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存在“粘性”,进出口数量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贸易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3)原因 贬值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须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增加不能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减少不能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 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等周

6、期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第 三 节,吸 收 分 析 论,一、时代背景 二战后,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复苏西方经济出现了就业充分,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而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弹性论对当时的国际收支问题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此时由于凯恩斯主义盛行,五十年代初英国的米德和美国的亚力山大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原理,将国际收支问题纳入一国总体经济活动中加以研究,形成了国际收支吸收分析理论。,二、基本观点 1、国际收支差额是一国国民收入与国民吸收不均衡的结果。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办法是针对国内就业和资源利用的不同情况,采取改变收入或吸收

7、的措施加以调节。,2、面对逆差,调节措施主要包括支出转移政策或支出减少政策。但对不同国家而言,采用哪一政策或以哪一政策为主,要视其国内资源与就业情况而定。 对资源闲置和就业不充分的国家应采取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收入和控制吸收,反之,则应实行紧缩财政货币政策和货币贬值相结合方法实现增收减支。,3、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但改善的程度则要看货币贬值所带来的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以及货币幻觉效应的方向和变化程度而定。,三、观点依据 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 国民收入(Y)C十IXM 国民支出(E) 移动恒等式得: XMYCIY(C 十I) 令XMB; C 十I=A

8、则:BYA,四、政策主张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一国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时应运用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对进口的过度需求,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但紧缩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因此,还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消除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使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能增加。,五、主要贡献 1、在理论基础和方法上,吸收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而弹性论则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2、在分析角度上,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弹性论则是从价格与需求的

9、相对关系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3、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强调面对逆差,资源闲置和就业不充分的国家应采取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收入和控制吸收,反之,则应实行紧缩财政货币政策和货币贬值相结合方法实现增收减支。 4、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吸纳了弹性论的某些合理内容,指出弹性论的缺点;另一方面,它强调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并关注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因素。,六、局限性 1、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生产要素转移机制平滑的假设不切实际。 2、过分强调贸易在国际收支中地位,忽视资本国际流动。 3、只站在一国立场,单方考虑货币贬值的作用,而忽视了 他国对此的反应,使该

10、理论对国际收支的解释过于简单 化。,第 四 节,货 币 分 析 论,一、时代背景 六十年代中后期,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不同程度地陷入经济滞胀,国际收支出现巨大逆差。二战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挑战,而以芝加哥学派为中心的货币主义乘机崛起,从货币领域开始探讨国际收支问题,形成了以约翰逊、佛兰克尔、蒙代尔为代表的货币分析论。,二、假设前提 1、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利率的稳定函数 2、货币供给变化不影响实物产量 3、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同向变化 4、各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5、各国商品价格和利率基本一致,三、基本观点 1、国际收支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求失衡,因

11、此,要保持国际收支均衡就必须使货币供给增长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即货币需求增长)保持一致。 2、国际收支逆差是该国超额货币供应未能在国内加以消化的结果;顺差则是超额货币需求未能依靠国内信用货币创造来满足的结果。,3、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是可自动调节平衡的。因为国际收支失衡后,在汇率和利率机制作用下,贸易与资本流动将发生变化,进而纠正货币供求失衡,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因此,从短期看,政府干预对国际收支调节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保持货币供求平衡才是保持国际收支均衡的根本。,三、主要成就 1、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国际收支分析中只强调实体因素的不足,将货币因素引入国际收支分析,激发了人们对货币

12、因素的关注。 2、将国内货币供应量变化与国际收支差额变动作为一个相互制约的整体,采用一般均衡分析使该理论 与现实经济更贴近,更具可操作性。 3、考察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四、主要局限 1、过分强调货币因素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2、过分强调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过分重视货币供求平衡对国际收支平衡的 长期作用 。,五、货币论与弹性论、吸收论的区别 1、研究重点上 弹性论、吸收论侧重商品市场,主要通过贸易收支或国民收入方程式解释国际收支变化,并假设资本流动为零。货币论重点研究货币和资本市场通过官方储备变动解释国际收支。,2、分析方法上: 弹性论、吸收论采用流量分析,注重短期和中期均衡

13、条件考察。货币论采用存量分析,注重国际收支长期均衡考察。 3、政策主张上: 弹性论、吸收论主张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国际收支失衡;吸收论主张通过合理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赞成政府干预;货币论则主张通过货币供求调整来寻求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不赞成政府干预。,第 五 节,政 策 配 合 调 节 论,为何要注重政策配合? 缓解“米德冲突”,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何谓“米德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由于汇率政策不可用,政府主要运用需求管 理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 特定区间,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何谓“经济内部均衡”? 指一国经济

14、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一致时的状态。 在劳动力方面: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劳动供求相等; 在产品方面:实现资本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产品供求相等;在货币方面:实现物价稳定下的货币供求相等。 内部均衡的标志: (1)持续的经济增长(长期均衡) (2)充分的就业(短期均衡) (3)稳定的物价(短期均衡),何谓“经济外部均衡”? 指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方面:实现国际储备稳定下的外汇供求相等; 在货币方面:实现汇率稳定下的本币对外币的供求相等。,如何进行政策组合? (1)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一国在某一 时期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 互独立的N种有效政策工具

15、。,(2)蒙代尔的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蒙代尔(R.Mundell)认为: 每个工具应合理地被指派给一个目标。每一 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影响力、 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 现内部均衡目标。因为,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 影响是确定的,而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有 两方面:收入和利率效应,但结果是负相关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3)斯旺模型 斯旺认为: 在浮动汇率制下,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可同时运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 策工具。 政策工具搭配应遵循政策效力最大化原 则。工具搭配方式应据内部与外部平

16、衡 各自的“支出汇率弹性”来确定。,斯旺原理 (1)当外部平衡的支出汇率弹性较大(EB线斜率相对较小)时,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应以实现外部平衡为目标;而支出增减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应以实现内部平衡为目标,否则会更加偏离均衡目标。,实际汇率,B,A,EB(外部平衡),IB(内部平衡),国内支出,图(1),(2)当内部平衡的支出汇率弹性较大(IB线的斜率较小)时,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应以实现内部平衡为目标;而支出调整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应以实现外部平衡为目标。否则会更加偏离均衡目标。,实际汇率,B,A,EB(外部平衡),IB(内部平衡),国内支出,图(2),第 六 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假设前提 1、资本流动对利率差异极度敏感(即具有完全弹性) 2、各国资产可充分替代 3、资本流动使各国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