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021045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O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O12013福建卷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4A解析 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强制去富” “劫富”无关,故排除 B、D 项;材料内容从

2、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 C 项。21O1,O22013江苏卷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

3、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21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

4、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孝悌- 2 -仁之本”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家雍睦(和睦)” “同宗相处”作答。第(3)问的“态度”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做人的道理”作答;“做

5、法”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宣圣谕” “一族长幼悉心向善”作答。第(4)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O12013重庆卷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1C解析 本题以文字材料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他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进而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 C 项符合题意。

6、12O12013浙江卷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 B C D12C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教育,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故与题目中的信息“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相符;朱熹建立白鹿洞书院,讲学授徒,故与题意相符;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教授哲学,故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 C 项。9A1,O12013山东卷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

7、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9B解析 本题以周代王城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判断,A 项出现于战国时期,D 项出现于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皆排除;C 项中的“敬天”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王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规则、有序,在当时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宗法分封制所要求的“中正有序” 。故选 B 项。12013连云港模拟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1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

8、解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22013邯郸模拟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3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2B解析 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 B 项正确。32013长沙模拟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

9、;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3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 “非攻” “节用” “非乐” ,不仅是实践主义者,而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42013广东六校联考 汉书董仲舒传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种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4B解析 据关键信息“道” “教化” “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

10、法家等思想,故 B 项正确。A 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 项说法错误,三教是指儒道佛三家;D 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对儒学加以改造的。12013南京调研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孔子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

11、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 4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1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 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

12、,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变化进行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地回答。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6O22013福建卷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 5 -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

13、,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6D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思想和儒学的发展,考查考生准确解读、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朱熹的历史地位,以及朱熹撰文的原意。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虽出自漳州劝农文 ,但内容“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 “爱惜体肤” “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四个选项中,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选项,只有 D 项。14O22013广东卷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

14、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14D解析 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核心信息是无论读书与否都要确立“仁义”的根本,孔子突出的是内圣外王;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朱熹强调研究天理,达到内圣;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突出个人顿悟,如果从你有善念的那一念开始,就会成为堂堂正正的人。21O1,O22013江苏卷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15、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