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020936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地理地质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黄河居然也有“奔腾而不到海”的断流景观。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本世纪年代之初,从年山东利津断面断流开始,至今已有年断流,累计断流次,进入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从断流天数看,黄河断流的天数已逐年

2、增多,年首次断流仅历时天,年断流天,截止于今年月日,年黄河已断流天(月日复流后月日再次断流) ;从断流河段看,黄河断流河道向上游延伸,断流河段逐年增大,年断流仅产生于山东利津的下游,年断流上溯至河南开封附近,断流千米;从断流始发时间看,断流时间也逐年提前,过去断流一般始于五六月份,近几年来提前到三四月份,年月日黄河即开始断流。 水利专家预测,到年后,黄河会每年断流,断流最长历时可达天,山东利津水文站每年将有半年左右半涸。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将使黄河演变成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季节河。 二、黄河断流之影响 黄河断流对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 黄河断流能够引起河道萎缩,原来输入海洋的大量泥沙只能在沿

3、岸地区沉积,由此抬高河床,不利于汛期洪水下泄,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 干涸河道中泥沙的骤然增多使河道潜在着演变成一条巨大沙带的可能,久而久之,昔日黄河故道风沙弥漫、荒凉凄怆的悲剧就可能会重现,沿岸土地缺乏水源保护,土地沙化、荒漠化的可能性增大。 黄河季节性断流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缺乏足够的泥沙沉积与水量输入,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优势将丧失殆尽。总之,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流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黄河断流对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黄河断流,黄河下游地区年年累计造成工农业损失约亿元,每年平均损失亿元以上,受旱

4、农田累计万公顷,减少粮食亿吨,单是年的黄河断流就使山东东营万公顷稻田未能插秧,河南新乡万公顷稻田改种其他农作物,山东德州多家企业缺水瘫痪。 黄河断流严重地扰乱了沿岸人民的生活,山东境内万余居民长期供水不足,当地政府被迫限时限量总供水,公用水龙头前排队等水者彼彼皆是。 黄河季节性断流使其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黄河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2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黄河的季节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黄河断流成因探索 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主要自然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气候呈现出寒冷期与温暖期交

5、替的变化规律,到世纪,我国进入气候温暖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年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黄河流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 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河断流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

6、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 本世纪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 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万公顷农田,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 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亿立方米,年代初达到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 与年代相比,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亿立方米,

7、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缺乏统一、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在黄河上中游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预计到年时,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库的总库容量将达到亿立方米左右,大大超过了黄河河南花园口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上中游巨大的截流能力固然有利于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但也导致了下游地区水量的大量减少,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水费价格偏低,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

8、,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只能促使人们利用水资源时的放纵、毫不吝惜。 3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水体污染严重,水体质量不佳。 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四、黄河断流的对策探讨

9、植林种草、绿化大地、保持水土 在植被贫乏的黄河流域、尤其是水土流失居世界之首的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在努力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加强对公民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的素质教育,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水荒”矛盾。 绕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黄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库与湖泊调节水资源的能力低,洪涝与干旱并存,全流域引黄灌溉又各自为政,

10、不便管理。因此,国家有必要组建全国统一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趋于充分、合理。 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国外实践证明,在经济规模不变情况下,水价如提高,用水量则下降,水价如提高,用水量则下降,国外许多地区以提高水价来限制用水量。 我国也应该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人民的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以色列灌溉水的有效

11、利用率更在以上,我国河南商丘地区节水灌溉实验区节水,粮食却增收。干旱缺水的甘肃河西走廊也走上了节水农业的新路,敦煌滴灌实验区每年每公顷土地仅用水多立方米。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 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年代以来,日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美国、德国也在以上。 我国政府也应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4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使解决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根本性

12、措施。 相对于黄河而言,长江可谓是水资源富足有余,引长江水北上济援黄河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 水利部门推算,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全部完工后,每年可以向黄河引入约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届时能够彻底解除黄河流域缺水的困境,其中的东线工程引水量不多,但工程量小,投资也不太高,经济、技术可行性最优,完工后可以直接缓解黄河下游频繁断流、缺水之急。 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小的国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是我国国情之一。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黄河下游频繁的季节性断流不断地给我国人民敲响了“水荒”的警钟,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面对现实,正视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管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方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