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05157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节第3节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资环幻灯片(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主讲人:刘志刚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演进,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节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三节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第三节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基础 1、社会经济背景 工业化、工业城市 =城市问题 (1)城市急剧发展 (2)社会矛盾尖锐,2、理论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 要点:欧文的“新协和村” 傅立叶 “法朗吉”单位 评价: (1)从社会制度方面考虑,把大众阶层的普遍关注置于首位 (2)强调集体生活与协作 (3)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

2、现的空想。,3、其他基础 法律实践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行政实践巴黎改建(豪斯曼)。 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二、霍华德与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1、提出 霍华德(Sir Ebenezer Howard 1850 - 1928) ,英国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 1898年: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 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为名再版。,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 Ebenezer Howard (

3、1850 - 1928),2、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委托他人为社区代管。,3、模式与布局 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单个田园城市布局 城市联盟,面积6000英亩 人口32000人,单个田园城市布局: 圆形,中央为公园, 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 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 兼做公园的环行林荫大道, 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城市联盟: 若干个田园城市(3.2万人)围绕中心城市( 1.2万英亩、5.8万人)形成一个城市群 “社会城市” 霍华德思想的核心,理论要点: 城、乡结合,构建城市乡村磁铁

4、限制单一城镇的人口规模 土地的公有,开发利益的社会还原 设置生产用地,保障职业的自足性,4、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 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转移,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 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5、田园城市的实践 1899年 田园城市协会 1903年 田园城市有限公司 1903年 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Letchworth)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1920年 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Letchworth The first Garden City in the World,三、卫星城理论,1、概念 恩维1922年提

5、出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2、卫星城发展的三个阶段 “卧城”阶段 “半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独立的卫星城”阶段,“卧城“阶段 特点: 距母城较近。公路交通16公里左右 没有生活服务设施,主要解决居住问题 生产工作依赖母城 如巴黎卫星城的特点:距母城较近,工作在母城,休息在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1918年芬兰的建筑师沙利宁提出,卫星城不能仅停留在居住功能上,而应该有生产的功能。 1928年翁文灏提出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和人口的规划出发。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扩展了卫星城规划的理论

6、。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独立的卫星城。,特点: 卫星城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一部分的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对母城仍有一定的依赖性。 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联系,距离母城20公里左右。 实例: 斯特哥尔摩的魏林比(Vallinby),伦敦的哈罗(Harlow),东京的多摩。,伦敦的哈罗(Harlow) 规划特点: 规划人口8万。由13个“邻里单位”构成4个居住区,道路内外分工,主干道从分割居住区的绿地中穿过,与车站和市中心连接,次干道通过各个居住区的中心,并与工业区相连接。,“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特点: 规模比第一、二代卫星城大。 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有完善的

7、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对母城依赖小。 交通便捷,高速铁路通勤,距离母城较远。一般6080公里 实例: 伦敦的卫星城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米尔顿凯恩斯规划布局的主要特点: 选择的机会:居住区的小商业网点和学校建在交通干线边缘,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就有选择的余地。 平衡: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耦合布置,混合布置居住。 网格状道路:交通道路干线系统是由1公里为间距的网格组成。 线型串连的公园绿地。 公众参与。,第三代 独立的城镇,密尔顿凯恩斯,三代卫星城的对比,四、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1、提出者 1934年伊利尔沙里宁(El

8、iel Saarinen) 城市它的发展、衰退与未来 (The City -Its Growth, Its Decay, Its Future) 2、观点: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有机秩序原则是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有机疏散的手段: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 -对集中点进行有机分散,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五、城市集中论,1、提出者 勒.柯布西诶(Le Corbusier),现代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 主持撰写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2、主要观点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a 300万人口城市 b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

9、片绿地 c 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d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e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f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 核心观点: a 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b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3、柯布西埃城市规划思想的贡献和争议 在1950年代,昌迪加尔和巴西利亚的规划由于严格体现了功能分区思想,布局规整有序,得到了普通的赞誉。 19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规

10、划思想受到了怀疑与批判。,4、霍华德与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不同点: 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 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 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 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六、其它早期城市规划思想,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linear city)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1882年提出。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只有一条500米宽的街区,要多长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实

11、践: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1、索里亚.玛马塔的线形城市理论(linear city),马德里郊外的带形城市,2、戈涅的工业城市 理论(Industrial city),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 基本思路: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扩建。 贡献: 摆脱了传统城市规划尤其是学院派城市规划方案追求气魄、大量运用对称和轴线放射的现象; 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3、C.Sitte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1889年 强调城市空间构成要素的艺术布局 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感受之间的协调 在经济和艺术之间,不能

12、走向任一极端 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4、赖特的广亩城(broadacre city),完全分散、低密度的城市形态 广亩城市,4、赖特的广亩城(broadacre city) 1935年,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Broadacre City: A New Community Plan),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散的规划理论, 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并通过技术(小汽车、电话)使人们回归自然。,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经来临。”,5

13、、盖迪斯的学说 Patrick Geddes:生物学家,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观点: 通过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surveyanalysisplan) “先诊断后治疗”,七、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上 核心内容: 明确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functional districts)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14、-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追求城市规划的终极理性方案; 高层低密度; 认识到人民的利益是规划的基础,但认为公众见识短浅; 系统阐述城市规划的区域观; 要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对雅典宪章的基本评价 功能分区的思想对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 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认为城市规划只不过是扩大了的建筑学。 理性主义所要求的事物非此即彼和黑白分明的原则,与城市发展现实相脱离。,2、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 of Machu Picchu) 1977年12月,一批建

15、筑师在秘鲁的利马开会,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 不要为了追求清楚的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和活力,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宜人生活空间的创造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规划的编制,还包括规划的实施,规划应该重视编制与实施的过程 ; 承认公众参与的极端重要性,并推动其发展; 还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文物和历史遗迹的保存和保护等提出了重要思想和建议。 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有关变化,雅典宪章: a 城市及其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b 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c 将城市规划视为终极状态描述 马丘比丘宪章: a 有机结合,强调之间的相互依赖型 b 宣扬社会文化论,强调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c 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从两个宪章看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1)城市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 (2)城市规划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 (3)城市规划由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走向了动态系统规划 (4)城市规划由对专家意志的表达走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体现了城市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