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152488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11111110思想综合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 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南安市溪美中学 课题组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标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部决定,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

2、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多元目标或称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多元(三维)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

3、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原思想政治更改为思想品德)的“前言”部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新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更加注重情感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分类目标的首位。在“内容标准”部分,新的课程标准列出了多达34个活动建议。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了“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

4、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课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教学改革实验的必要性。新颁布的课程标准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力求内容生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开展政治活动课教学实验,目的是探求在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

5、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的具体有效的课堂模式,印证政治活动课教学在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独特作用,以充分落实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扬弃”,提高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活动课教学的要求。2、活动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多元目标下的活动课教案设计,即怎样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实践体验,提高能力,形成信念。3、活动课教学的落实。研究活动课的模式

6、,正确把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多元目标融为一体、整体实践,体现出活动课教学的实践性、主体性、能动性、生成性,以及灵活、扎实、创新等特色。4、活动课教后反思。研究多元目标的落实情况,研究活动课教学的成败得失,结合理论的学习,反思活动课教学的典型事例。能在各类研讨课、观摩课、随堂课上学习借鉴,提炼先进的做法,揣摩成功的教例,以充实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二)预期目标探索政治活动课教学操作原理和教学策略、不同模式,适度有序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活动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和三种能力(即创新意识、实践意

7、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的优良品质,以及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见义勇为和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培养学生自觉注意和关心地球家园、自然环境、重大社会事件等与国家和人类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的态度,使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三、研究的原则(1)主体性。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和交往中充分显现,在活动中得到张扬、提升,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注入和观点灌输的

8、对象,丧失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被动学习状态。(2)能动性。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教师要转变角色行为,在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始终让学生保持主动状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生活性。活动课内容和形式,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寻找学习材料,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面向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以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4)生成性。必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活动主

9、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行统一”。(5)创造性。必须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趣味地组织活动课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四、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五、研究的措施、步骤(一) 措施:1、 实验老师全员参加新课程实验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不培训不上岗;2、 完善教研常规,健全新课程实验和课题研究制度;3、 搭建

10、活动平台,展示、交流、总结、提升成果和经验。(二) 步骤:第一阶段:(2003.92004.2)准备、申报研究目标:拟定课题方案、组织论证、申报立项管理要求:填报课题申报书、论证完善方案、参加开题会第二阶段:(2004.22005.1)实施、完善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调查;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分析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多元目标指导下初中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建构初中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完善校本教研平台。管理要求:汇报研究的阶段性工作及成果。第三阶段:(2005.22006.1)拓展、深化研究目标:切实转变教师角色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

11、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管理要求:开设研究课;积累课案、课件及相关资料,汇报相关成果,组织中期汇报活动(现场、总结)。第四阶段:(2006.22006.5)总结、结题研究目标:总结研究过程及结果,完成预定研究任务。管理要求:提出结题申请,组织专家鉴定。(开设汇报课;完成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展示相关成果)六、研究初步成效和成果:(一)初步成效 参与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充分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时机,组织学习课改理论,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组成员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提高了,提高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本课题组成员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自觉参加课改理论学

12、习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深入学习研究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自觉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与校外专家、教师交流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困惑的办法;教师主动提供研究课例,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中年教师不甘落后,迎头赶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本课题组成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论文。到目前为止,课题研究已按计划实施完毕,过程性材料保存基本完整,基本达到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实践,把握了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特点、原则、操

13、作原理、教学策略、不同模式和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落实了新课标理念,我校的政治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学习,教师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课题研究的实践表明,老师开展一定量的丰富多采的活动课教学,能让每位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每位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焕发出政治课教学的生

14、命活力。政治活动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有效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二)初步成果活动课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个案;教师论文选编;学生小论文选编;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光盘);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证书。七、存在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问题还未很好思考和解决。例如: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加强;开展课堂活动时学生声音有时过大,课堂纪律不好控制,活动内容有时偏离主题;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人力、物力负担不好解决;还有,活动课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如何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机制等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这些存在问题是我们今后实践中必须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伴随新一轮课改实验的深化发展,政治活动课会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为全面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