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信息试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08518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信息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伫立/贮藏 和蔼/暮霭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B.绮丽/倚重 慰藉/狼藉 拙嘴笨舌/相形见绌C.炫耀/眩目 怆然/沧海 横冲直撞/蛮横无理D.空旷/粗犷 塞外/闭塞 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 人赃俱获 陈词烂调 当仁不让 斑驳陆离B. 心无旁骛 一触即发 消声匿迹 惊魂慑魄C.

2、怨天尤人 流连忘返 正襟危坐 目不暇接D. 顾影自怜 不可企及 捉襟见肘 变本加利3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写人物传记为主。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情节是最重要的要素。C.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D.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初中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中的“我”都是作者本人。4.古诗文默写

3、。(8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2012年全国农运会将在河南南阳召开,南阳人民骄傲自豪,以高涨的热情准备迎接运动健儿的到来,这正应了论语中的句子: , 。(4)修辞的运用,为古代诗词增添了不杞的神韵。李煜在相见欢中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写出了愁绪的纷繁和难解;晏殊在浣溪沙中运用工整的对偶句“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趣味;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形象的比喻,“ , 。”把冰冷的雪描绘成暖暖的梨花,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5.名著阅读。(4分)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

4、逊日记”: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1)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2)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分) 6.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但是”后面补写一个比喻句,不少于15字,写出“90后”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3分)最近,“90后”“N重门”事件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殊不知,“90后”是始于这样的一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度膨胀,各种思潮交织

5、碰撞,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冲击,人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不可否认,在一些“90后”身上体现出浮躁、焦虑、浅薄、冲动、追名逐利的倾向。但是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材料一:为了联系方便,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而现在一些中学生就患上了 “手机依赖症”,严重者甚至出现离开手机就心慌的现象。材料二:专家表示:长期处于手机依赖的学生长大后,可能由于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而导致社会性退缩。材料三:怎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与新生事物接触时懂得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这需要全社会的责任心,更需要全社会的智慧。(1)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前两种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不超过1

6、6个字。(2分) (2)材料三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修改意见: (3)假如你的好朋友小亮过分依赖手机,你想劝阻他,你会怎样对他说?(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6分)母亲的宝物他准备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妻子说:“这太瘆人了。”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 母亲站起来,摇摇

7、头。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客厅的。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

8、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妻子在旁边,忙说:“妈,您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的抱着

9、。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 了。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妻子见了,忙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

10、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8.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 (2)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 10.文章通过哪几件事凸显了母亲“老年痴呆症”的病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