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303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1 目录目录 1 编制依据2 2 工程概况.2 2.1 工程位置.2 2.2 结构型式.2 2.3 地质、水文条件.2 2.3.1 地形与地貌2 2.3.2 气象条件2 2.3.3 地震烈度3 2.3.4 工程地质3 2.3.5 水文地质4 3 车站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现况5 3.1 地面交通及建筑物5 3.2 地下构筑物及管线.6 3.3 工程特点与重难点工程.8 3.4 工程重点9 3.5 工程难点及施工对策.12 4 施工区域管线保护方案.13 4.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3 4.2 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2、14 5 周边建筑物保护方案14 5.1 影响建筑物安全的因素分析15 5.1.1 基坑开挖施工15 5.1.2 围护结构渗漏水15 5.2 对建、构筑物采取的保护措施15 5.2.1 施工措施控制15 5.2.2 加强施工监测,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控制基坑变形16 6、管线及周边建筑物保护安全管理组织17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2 1 编制依据 1.1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地质勘察报告。 1.2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设计文件。 1.3 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调查资料。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位置 武侯双楠站位于武

3、阳大道与武侯大道交叉路口以北,沿武阳大道道路偏西侧呈南 北向布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 YCK27+534.000。 2.2 结构型式 武侯双楠站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矩形框架结构,车站总长 501.4m,标准段宽度为 20.1m,岛式站台长 140 米,站台宽 11m。车站顶板覆土 2.93.7m,车站主体基坑开 挖深度约 16.5m,盾构井处基坑深度约 19.0m,附属结构基坑深度约为 9.49.9m。本站 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为柱列式灌注桩,桩间采用网喷混凝土防护,基坑设 置钢管内支撑。车站附属工程:共设 4 个出入口(A 出入口顶出)和 1 个紧急疏散出入 口、2 组风亭,并预留

4、 5 个物业开发出入口及 1 个物业开发风亭。出入口均沿道路两侧 布设, 2 组风亭设置于车站的东侧,位于跨线桥下方。 2.3 地质、水文条件 2.3.1 地形与地貌 本站位于川西平原岷江水系级阶地地貌单元,属侵蚀堆积地貌,地形开阔、 平坦,地势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 2.3.2 气象条件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 严寒。多年平均气温 16.2,极端最高气温 38.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平 均降雨量 947.0mm,年降雨日 104 天,最大日降雨量 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 59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5、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3 月,占全年的 84.1%;多年平均蒸发量 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2%;多年平均日 照时间 1228.3h,只有 28%的白天有太阳;多年平均风速 1.35m/s,最大风速 14.8m/s,极大风速 27.4m/s(1961 年 6 月 21 日) ,主导风向 NNE。 2.3.3 地震烈度 成都平原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界于龙门山隆褶带 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 部的大邑彭县什邡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 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

6、7 号线工程主要位于中央凹陷 与东部边缘构造带交界部位,所处区域基本被第四系厚层巨厚层砂卵石土或粘性土 地层覆盖。 成都市区距龙泉山褶皱带 20km,距龙门山隆褶带 5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 较微弱,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市区一带至今尚无强震记录,仅受周边 50100km 以外 的远震影响,其影响烈度不过 6 度左右。1933 年迭溪 7.5 级极震,1958 年北川 6.2 级 强震,1967 年双流籍田 5.5 级中强震,1976 年松(潘)平(武)7.2 级极震,1971 年 新都 3.4 级弱震以及 2008 年汶川 8.0 级极震均未对市区造成破坏性地震灾害。两千多 年来,成都城

7、址从未变迁,地壳稳定性良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2008 年版,7 号线工程通过地区地 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 本工程按地震烈度 7 度设防。 2.3.4 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7 号线工程地表第四系堆积层广泛分布,沿线大部分地段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4ml)覆盖;在级阶地其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粘性土,透镜状 分布粉土、砂土、含大粒径漂石卵石土;再其下为上更新统(Q3fgl+al)含大粒径漂 石卵石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 2)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液化

8、砂土 沿线级阶地区域透镜状分布的粉土、砂土,部分为液化土,液化等级轻微中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4 等。液化砂土一般埋深浅,土层较薄,分布范围较小,位于主体结构底板以上,对地 下工程影响较小。 膨胀岩 沿线下伏的灌口组紫红色泥岩(K2g) ,属易风化岩,软硬不均,具有遇水软化、 崩解,强度急剧降低的特点。根据既有工程资料显示,属膨胀岩,一般具弱中等膨 胀性。 2.3.5 水文地质 1)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渗透性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岷江水系、级阶地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 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

9、统(Q4)和上更新统(Q3)的砂、卵石土中,水量 极其丰富,含水层有效厚度从西至东逐渐变薄,厚度从数十米至几米,为孔隙潜水, 部分地段由于地形和上覆粘性土层控制,具微承压性。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该层砂、卵石土综合含水层渗透系数 K 约为 1530 m/d,为强透水层。沿线所有地下 车站和地下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均将穿越该层地下水,受其影响大。 基岩裂隙水 区内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 风化裂隙中,含水量一般较小,但在岩层较破碎的情况下,常形成局部富水段。根据 相关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数 K 约为 0.0272.01m/d,平均为 0.44m/d。属

10、弱中等 透水层。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成都市充沛的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 947mm,年降雨日达 140d) ,降雨入渗构成 了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灌溉入渗和沟渠入渗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此外,区 内地下水还接受 NW 方向的侧向径流补给。 测区地下水总的流向为北西南东向,水力坡度一般为 520。地下水与地表水 (河、渠水)受大气降水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形成互补。 3)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5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总的规律是西部埋藏浅,水位变幅小,东部 埋深较深,水位变幅亦较大;季节性变化明显

11、,水位西北高东南低,沿河一带高,河 间阶地中部低的特点。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丰水期一般出现在 7、8、9 月份,枯水期多为 1、2、3 月份。岷江水系、级阶地区,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 23m,水位年变化幅 度一般在 23m 之间。 4)地表水、地下水水质 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对钢结 构具弱腐蚀性。 本工程按城市 1/200 的洪水频率标准设计。 3 车站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现况 3.1 地面交通及建筑物 1)地面交通 车站站位处的武阳大道现状为机非隔离道路,机动车道为双向六车道,机动车 道两侧设绿化隔离带,外侧独立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12、车站南端为武阳大道与武侯大道形成十字交叉,武汉大道为机非隔离道路,机 动车道为设置中央绿化隔离带的双向八车道,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车站北端为栖霞路与武阳大道形成丁字交叉,栖霞路为双向五车道,两侧设置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车站中部为双丰中路与武阳大道形成丁字交叉,双向二车道, 双丰中路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武阳大道西侧有清风晓筑、城楠映象、吉馨苑、武侯别墅四个小区,小区大门 均朝向武阳大道,有车辆和行人出入,其中清风晓筑、城楠映象、吉馨苑三个小区靠 近武阳大道侧的一层为商铺,有较大的人流量。 2)周边建筑物 车站西侧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自小里程端往大里程端分别有:清风晓筑、

13、 城楠映象、吉馨苑、武侯别墅四个小区。其中清风晓筑和城楠映象小区楼房为 6 层砖 砼结构,明挖扩大基础,边坡采用喷锚支护,设地下一层停车场,地下室边墙距车站 围护结构最近处为 2.8 米;吉馨苑小区楼房为 6 层砖砼结构,基础采用管桩形式,基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6 础距车站围护结构为 1.8 米;武侯别墅的建筑物距离主体基坑较远,受基坑开挖降水 影响较小,受其影响较大的仅为大门和单层砖砌门卫房。 车站东侧有排洪渠楠杆堰,楠杆堰宽 6m,深 3m,墙身和基础采用浆砌条石;楠 杆堰东侧有双丰社区(楼高 35 层,砖砼结构,条形基础)

14、、360 普建苑小区(楼高 7 层,砖砼结构,条形基础) ,距离车站主体结构基坑约 31.5 米,距离附属结构基坑最 近处为 4.5 米。 3.2 地下构筑物及管线 1)地下构筑物 永久用地范围:车站施工永久用地范围内无地下构筑物。 周边施工影响范围:车站影响范围内有清风晓筑和城楠映象两个小区,临街楼 房设有地下停车场,地下室埋深 6m。 2)地下管线 本车站结构位于武阳大道道路下呈南北向布置,根据现状管线资料,车站地下管 线较多, 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主要有燃气、通信电缆、上水管、污水、雨水、电力管 线、电力沟等。这些管线均位于拟建车站主体结构的上方,影响主体结构的施工,主 体结构施工前需进行

15、迁改。详见“表表 1.2-21.2-2 管线保护管线保护/ /管线拆除管线拆除/ /管线迁改统计表管线迁改统计表” 。 管线保护管线保护/ /管线拆除管线拆除/ /管线迁改统计表管线迁改统计表 表表 1.2-21.2-2 现状及数量迁改及数量 站 名 管线类 别 设备及规格管线位置数量 设备及规 格 管线位置数量 处理措 施 UPVC DN200 61.5m UPVC DN300 33m UPVC DN400 115.5m 砼 DN500 104m 1 砼 DN200 砼 DN300 UPVC DN400 车站西侧居民小 区雨水支管,南 北向 355m 砼 DN600 车站西侧,南北向 33m 永迁 2 砼 DN800 四次横穿车站主 体,东西向 120m 钢管 DN800 二次横穿车站主体, 东西向 70m 永迁, 悬吊保护 武 侯 双 楠 站 雨水 3 砼 DN1400 横穿车站主体小 里程端,东西向 44m 砼 DN1400 车站主体小里程端 外侧,东西向 65m 临迁 成都地铁 7 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7 UPVC DN300 车站西侧,南北向 77m 永迁 1 砼 DN300 车站西侧居民小 区污水支管,南 北向 285m UPVC DN400 车站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