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3305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溪棹歌、桃花溪教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景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资料汪国霞一、 兰溪棹歌(22分钟)兰 溪 棹 歌(5分钟)(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 作者简介(3分钟)戴叔伦(约732-约789)字幼公,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2、 课文题目解释(3分钟)兰 溪: 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zho)歌:船家摇橹(lu)时唱的歌。3、 词语解释(3分钟)A、凉月:新月。B、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C、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D、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4、 译文

2、(3分钟)一弯峨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5、诗文解析(5分钟)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二、桃花溪(23分钟)桃 花 溪(3分钟)(张旭) 隐隐飞

3、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作者简介(3分钟)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2、译文(2分钟)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3、词语解释(5分钟)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飞桥:高桥。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尽日:整天,整日。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5、 诗文解析(10分

4、钟)A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B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C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

5、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D 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E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F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