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118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2、和重大意义? 答: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

3、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答:内容: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联系: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

4、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3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总之: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

5、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答: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1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2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3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关系: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

6、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3大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要开展武装斗争,这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即建立统一战线,而这个统一战线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成功。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5、党在过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是什么?答:总路线

7、: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经验及意义: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

8、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

9、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6、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答: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重点:1为了

10、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

11、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7、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判

12、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答: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应当认识到: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社会主

13、义制度本身可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不需要向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他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惊醒调整得到解决。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标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4、科学内容及基本特征?答:科学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基本特征: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

15、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

16、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9、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