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3513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 细粒棘球绦虫(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教学教学寄生虫课件重获新生.rar.mp4211.81.224.9/tp/link.asp?id=2572,第4节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Dept. of Human Parasitology Cheng De Medical College 邴玉艳,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是一种小型的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幼虫称棘球蚴(包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家畜和其它动物内脏,所致病称为包虫病和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棘球蚴病与畜牧业的发展有关,分布地域较广泛,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一、细粒棘球绦虫各

2、期形态,成虫,虫卵,棘球蚴(hydatid cyst),幼 虫:棘球蚴(echinococcus)或包虫,(一)囊壁(Cyst wall): 角皮层(cuticle layer):最外层,乳白色、半透明、无细胞结构、脆弱易破裂、似粉皮状,厚14mm。光镜下为多边形纹理。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复合物。 生发层(Germinal layer):位于角皮层之内,厚度约20m,具有细胞核。,(二)囊内含物(Contents of cyst):,1. 生发囊 (Brood capsule):又称育囊,由胚层长出,只有一 层生发层的小囊。有小蒂与胚层连接,内含数十个原头节。 2. 子囊(Daughter cy

3、st):与母囊结构同, 3. 孙囊:是子囊内长出的与子囊结构相似的小囊。 4.原头节(Protoscolex): 或称原头蚴,是育囊、子囊、孙囊内壁上生长的椭圆形、大小约170122m,有四个吸盘和数十个小钩的病原体。 5.囊液(Cyst fluid):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比重1.011.02,pH 6.77.8,内含有蛋白质、肌醇、卵磷脂、无机盐类。其中,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是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二、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成 虫 (小肠),孕节(虫卵) (粪),六钩蚴 (小肠),棘球蚴 (组

4、织),(犬、狼等),(人、草食动物),中间宿主,终宿主,虫卵经口感染,经口,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犬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 棘球蚴 (包虫)寄生于人及羊、牛、马、鹿等草食动物的组织内 虫卵是感染人体的阶段 经口感染 棘球蚴在人体内寄生的最常见部位是肝脏、肺、腹腔等。,三、致 病,致病虫期:棘球蚴(包虫) 棘球蚴病(包虫病,hydatidosis): 1.局部压迫和刺激。 特点:慢性病(类似良性肿瘤)。 临床类型: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腹腔包虫病。其他:脑、眼、骨、脾、肾包虫等。,细粒棘球绦虫的致病,2.棘球蚴囊液引起的过敏反应 3.继发感染 棘球蚴囊一旦破裂: 囊内原头蚴溢出可引起多发性种植性棘球蚴

5、病(继发感染) 因囊液具有很强的抗原性,溢出可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四、诊 断,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检查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肺、骨包虫病) CT检查(脑、肝、脾、肾包虫病等) 超声波检查(肝、脾、肾包虫病等) 同位素扫描(肝包虫病等),包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地理分布 流行特征及因素 终宿主与中间宿主的存在 感染来源 犬源于食入含棘球蚴的动物内脏 羊、马、牛源于食入犬粪排出的虫卵 人误食虫卵源于与犬密切接触和虫卵对动物皮毛的污染。因此,牧民、动物皮毛加工业工人、动物屠宰业工人等人员感染率较高,包虫病的流行与防治,防治原则 减少与犬的接触,杜绝虫卵污染环境 治疗病人,

6、首选手术治疗(囊摘除术) 药物治疗可选用丙硫咪唑,目前常用丙硫咪唑做术后化疗,狗小肠壁上寄生的成虫,包虫囊内子囊,棘球蚴囊内原头蚴,腹腔包虫手术前后,肝包虫和眼包虫病人,腹腔多发包虫病,包虫病的X线检查,肺包虫病,纵隔包虫,包虫病的CT检查,肝包虫病 (肝右叶2个包虫囊),肝包虫病 (内有许多子囊,似葡萄状),包虫病的CT检查,脑包虫病,椎管包虫病,包虫病的CT检查,脾包虫病,取出包虫囊壁,吸出包虫囊液,包虫病的世界地理分布,草原牧场上的牧民、犬、羊,狗小肠寄生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第6节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第6节 微小膜壳绦虫 (Hymenolepis nana)

7、,微小膜壳绦虫也称短膜壳绦虫。 属于膜壳科,膜壳属。,微小膜壳绦虫头节,微小膜壳绦虫成节,微小膜壳绦虫孕节,微小膜壳绦虫似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虫卵,二、微小膜壳绦虫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既可以不经过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也可以经过中间宿主(某些节肢动物)发育、传播。 (2)感染阶段 虫卵 (3)侵入途径 经口 (4)中间宿主 蚤类等节肢动物 (5)成虫寄生于人或鼠的小肠中 (6)可发生自体内重复感染,三、致病特点,1、虫体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1)成虫的机械性损伤 (2)虫体的毒性分泌物 2、临床表现 (1)轻者无明显特点,呈带虫状态。 (2)重者可出现胃肠道和神经症状。,四、实验诊断要点,从患者粪便中检获虫卵即可确诊。 水洗自然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可增加检出虫卵的机会。,五、流行与防治,1、流行特点 微小膜壳绦虫分布于全世界,国内各地的感染率一般较低,儿童感染率较高。,(1)传染源 有成虫寄生的人或鼠。 (2)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虫卵污染食物、水源、手指等,经口直接造成的。如虫卵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可造成自体内重复感染。也可偶然误食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而感染。 2、防治要点 (1)治疗病人,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驱虫可用槟榔加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 (2)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消灭鼠类。,see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