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81758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3单元7讲地壳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复习策略,2012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不同类型岩石的特点与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关系的判断;(2)地质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地质构造的类型、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影响、特别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影响;(5)与气压、气温等气象要素相关的等值线图的解读和应用;(6)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7)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

2、成;(8)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第三单元 复习策略,影响;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9)结合热点区域和区域灾害性天气现象,利用图表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1.本单元共安排了712讲6讲内容,本单元前三讲内容考点整合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者课后梳理的资料,讲授和掌握的重点应该是探究点,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将探究点的知识讲清讲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探究点的原理和方法。第11讲和第12讲的前半部分可以让学生将考点整合的知识点进行认真记忆,然后通过探究点的学习注重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其他各部分则要结合图表、案

3、例和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帮助学生把握相关的分析方法与相关原理的活学活用。,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2课时建议:第7讲1课时、第8、9、10、11、12讲各2课时。,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7讲 考点整合,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00多,O,Si,Al,Fe,单质,化合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富集,有开采价值,岩石圈,第7讲 考点整合,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花岗岩,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层理,化石,地质年代,古地理环境,高温,高压,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第7讲 考点整合,

4、岩石圈,软流层,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热能,机械能,岩浆,岩石,新岩浆,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探究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第7讲 要点探究,第7讲 要点探究,2.三大岩石的对比分析,第7讲 要点探究,第7讲 要点探究,第7讲 要点探究,(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大理岩 B.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C.长石、方解石组成大理岩 D.在石灰岩石中能够比在大理岩中找到更多的化石 (3)下列岩石中,与图示岩石类型不同的是( ) A.花岗石 B砂岩 C煤 D板岩,第7讲 要点探究,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常见岩石的种类。

5、石灰岩是沉积岩,沉积岩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而大理岩是变质岩,变质岩一般不含有化石,所以在石灰岩中能够找到化石是正确的。,答案 (1)C (2)D (3)A,第7讲 要点探究,第7讲 要点探究,(1)图示区域广泛分布的岩石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图示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关于其形成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质差异 B气候差异 C.地势差异 D植被差异 (3)该地区为解决农业用水、人畜用水问题,广泛采用“小水窖工程”,其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少 B降水变率小 C.蒸发旺盛 D地表径流少,第7讲 要点探究,解析 喀斯

6、特地貌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在该区域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没有明显差异;由于石灰岩地区多漏斗、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使得这里地表水缺乏。,答案 (1)A (2)D (3)D,第7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其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几种模式图:,第7讲 要点探究,第7讲 要点探究,解析 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通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 B,第7讲

7、要点探究,第7讲 要点探究,(1)甲图中与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 B C D (2)乙图中若沿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于判别,第7讲 要点探究,解析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但各类岩石均可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各类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已生成的各类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A、B、C分别代表岩浆岩、沉积岩

8、、变质岩,所以代表变质作用,与所示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2)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所以应属于甲图所示的B类岩石。,答案 (1)D (2)B,第7讲 备用习题,1.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某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读图分析,为什么地点3缺失B层?有哪几种可能?,解析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已缺失,有的甚至层序颠倒或层序遭到破坏,这就需要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第7讲 备用习题,答案 从图中可以看到,地点1、2、3中的不同岩层,不管哪一层,不管处在哪一高度,只要含有相

9、同化石的,我们就认为它们是在同一时代形成的。根据地点1中自下而上有四种不同化石代表的四个由早到晚的不同时代,可以清楚看出,地点2缺失D地层,地点3缺失B地层。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该地层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在当地可能发生过地壳的隆起,使当地的地势高于附近地区,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沉积过程间断,代之为侵蚀和搬运作用,原有沉积物也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如气候变干,径流减少,失去了搬运的能力,没有形成沉积物。,第7讲 备用习题,点评 化石之所以能够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其理论依据是: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

10、且演化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因此一定种类的生物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就一定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我们掌握了化石出现的顺序和生物演化规律,就可以应用化石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和相对地质年代。,第7讲 备用习题,第7讲 备用习题,2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2)题。,(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依次是( )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 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第7讲 备用习题,解析 沉积岩地层由下至上分布,由老到新,故沉积岩顺序为,沉积岩3、沉积岩2、沉积岩1;火成岩1侵入到沉积岩3、沉积岩2中,说明火成岩1形成晚;火成岩2形成了火山,属喷出岩,说明沉积岩1还未形成,因此答案为D。(2)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为喷出岩(形成了火山)。,答案 (1)D (2)B,第7讲 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