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徐展****is 文档编号:8998143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2019年目录1.机器人行业概况及现状41.1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41.2中国机器人市场与应用前景广阔62.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92.1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92.2机器人企业还未形成规模92.3使用密度低92.4技术水平低102.5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低102.6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尚待完善102.7工业机器人规模化水平低103.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123.1我国机器人行业需求情况分析123.2中国机器人市场分析133.3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154.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164.1行业的全球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格局164.2国内的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格

2、局175.机器人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185.1机器人行业政策185.2机器人行业环境195.3区域机器人发展政策206.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56.1具有越来越多样化功用256.2体内能量贮存越来越大266.3各种动作的完美化266.4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积极开发、扩展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276.5逻辑剖析才能越来越强286.6外形与人越来越相似或越来越科幻286.7加大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的研发研制,提高自主率286.8培育自主知识的产权、品牌,研究实施政策支持,把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强做大296.9解放思想,顺应规律,机器换人,人控机器,大力提高劳动水平301. 机器人行业概况及现状1.1 全球机

3、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智能机器人是当今高新科技的一个“集大成者”,集材料、机械、电子、生物、控制、传感、软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身。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已经成为各国比拼综合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的“比武场”。在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版图中,传统上存在着日、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日本在机器人方面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尤其在控制机器人精密动作的伺服电机技术和产业方面,日本的松下、三菱等企业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日本在仿生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下足了功夫。美国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更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欧盟中的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都是老牌的工业强国,基于它们在机械与电子

4、领域的扎实基础,欧盟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底蕴极深。伴随着智能革命时代的到来,智能机器人吹响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号角。在这个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历史转折时期,涌现了许多机器人产业的新贵,新技术与新应用也在驱动着机器人产业格局发生巨变。丹麦的“universalrobots”和美国的“rethinkrobotics”融入更多的协作与智能,波士顿动力完美融合动力学与结构力学,这些机器人新贵正在向传统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德国库卡、瑞士abb和日本发那科和安川)发起挑战。美国“intuitivesurgical”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索尼aibo等极大地拓展了医疗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从而使得服务机器人

5、和医疗、军事等特种机器人已经和传统工业机器人平分秋色,占据全球机器人产值的一半。最新研发成功的可用于多种形状变形的3d打印液晶弹性体致动器和通过尖端生长可以导航的新型材料将提升与推动软体机器人的发展。肌肉模拟自我修复和液压放大致动器能够提升其重量200倍以上的物体,进一步增强机器人的“肌肉”能力。来自dna的自组装纳米级机器人、delfly仿生机器人和柔软的可穿戴式机器人推动了新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重新界定了机器人市场疆域。产业格局的重塑,势必引发产业转移与产业重组,这为世界各国都带了新的契机。以韩国为例,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浪潮中,韩国政府发起猛烈攻势,打出一套以“重点技术突破、横向产业扩

6、散、强化国际标准、构筑生态网络”为重点的组合拳,意图角逐全球机器人产业之鹿。在2018年韩国平昌举办的冬奥会,韩国大秀了一下其“机器人”科技的“肌肉”,机器人不仅担任了安保、负责了解说,更是担当了全球首个机器人火炬手,还参加了“机器人滑雪大赛”。经过十数年不懈努力,韩国的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韩国在全球各国的机器人密度(每10000名员工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排名中已经连续蝉联第一。可以说,韩国已经成为能和日、美、欧抗衡的一股新兴势力。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重构中,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势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巨大的开放市场吸引着全球所有顶尖的

7、机器人巨头。德国库卡在上海布局其新工厂,瑞士abb更是直接将其机器人业务总部搬迁到中国上海,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积极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设立机器人公司,发展中国市场业务。美国irobot将其特定高端扫地机器人推向中国,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robotics研发的pepper机器人借助阿里巴巴、海尔等国内企业的力量也正在积极走入中国。这些全球机器人巨头公司走入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既是重大契机,又面临巨大挑战。机器人产业所需要的技术沉淀非常之深厚,而我国目前无论是在传统的机械和电子,或者是在新兴的生物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短板。2019年科学杂志所评选的十大酷炫机器人技术

8、离我们都非常之遥远,无论是从可能改变机器人技术未来的原创研究,还是支持基础科学和推动工业和医疗创新的商业产品,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1.2 中国机器人市场与应用前景广阔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我国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做了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同时明确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都迅猛提升,产业总体态势良好。“产业规模持续攀升,市场潜力巨大”。从2013年至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平均规模增速超过15%,平均增长率高达30%。据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

9、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接近90亿美元,占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的30%左右。“产业链初具规模,集聚效应初显”。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涵盖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智能传感器、本体加工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机器人上下游产业体系。国内几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长三角地区起步较早、优势凸显,珠三角地区数控产业一枝独秀,华中和华北正在大力引进外部资源、后发制人,环渤海地区科研人才济济、蓄势待发,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知识产权积累丰厚,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具有比较丰厚的基础,仅从人工智能专利来看,据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资源发展概况统计,中国人工智

10、能专利数量34000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产业环境逐步优化,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在城市地下管道检查、电缆线路巡检、无人机、智能汽车等诸多垂直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贴合行业实际、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机器人企业,开发了一批创新型机器人产品。2. 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2.1 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需要材料、机床、电子等行业的配套支撑。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的产业基础薄弱,工业机器人配套企业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产品系列和批量化供给能力都与国际知名企业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的差距尤为明显,研发能力落后。目

11、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70%以上依赖进口,进口成本已占总成本的40%以上,严重削弱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竞争优势。2.2 机器人企业还未形成规模据2014年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保守估计500家,但规模普遍较小,90%以上的企业产值规模一年在1亿元以下。最大规模的企业一年产量不过5000台,产值不过15亿元,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巨大,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数量不多。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很宏伟,市场很广阔,但是与目前的现状形成了较大反差。我们应看到问题,看到差距,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任重道远。2.3 使用密度低我国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量为36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

12、达国家这一数据达到二三百台,差距巨大。2.4 技术水平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仍然处于中低端水平,大多数为三轴、四轴机器人,应用在高端制造领域中的六轴及以上高端机器人主要被国外公司占领,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2.5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低只有30%。2014年国内销售了5.7万台机器人,而我国自主生产的只有1.7万台,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我国自主生产的机器人价格高,影响用户使用的积极性。2.6 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尚待完善工业机器人强国高度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和人才等产业体系。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通过建设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将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化的工艺实现信息共享、推广应用,日本机

13、器人协会也积极推广日本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同时,FANUC等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大都设立培训中心,培养专业人才。我国早期的机器人研发多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存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脱节的现象。企业的科研也各自为政,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用户之间缺少协同创新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在技术标准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2.7 工业机器人规模化水平低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100台起步、500台持平、1000台盈利”的说法,反映了规模化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年产500台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比较少见,高端工业机器人仍依赖进口,国产工

14、业机器人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仍以中低端的三轴、四轴为主,高端的六轴关节机器人占比不足6%。尽管我国早在国家863计划就已开展了机器人技术的科研攻关,但是,由于当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未现端倪,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滞后以及应用企业较长的验证周期导致我国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缺乏影响力,推广应用难度较大。3. 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

15、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服务机器人是除从事工业生产以外的,为人类健康或设备良好状态提供有帮助服务的一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根据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同,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3.1 我国机器人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00 年,我国 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 8821 万人,占比接近 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至 2016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 10.8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老龄化的加快使中国用工成本急剧上升。 2016 年,制造业平均工资达到 59470 元, 人工成本的提高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过去以劳动力价格为优势的部分企业正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中逐渐丧失竞争力,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因此,企业“机器换人”意愿强烈,从而推动对机器人的需求。3.2 中国机器人市场分析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居全球首位。 中国工业机器人自 2010 年以后需求激增, 自 2013 年开始超过日本, 2014 年超过欧洲,至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