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8056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教程(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经济建设中曲折发展的历程等是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考向预测 (1)本专题中“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

2、性及特点。 (3)命题可能从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备考策略 (1) 复习本专题,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时期、六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二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包括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和“文化大革命”十

3、年(19661976年);三是新时期(1978年至今),包括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2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年至今)两个阶段。,(2)注意横向梳理。梳理每个主要历史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苏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自己道路的重大创新,比较中苏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探索上,联系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和相互借鉴的问题。, 探究点一 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及三大改造,1建国初期的工业化 (1)1953年,

4、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其经济建设目标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2三大改造 (1)实质:三大改造就是把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由农民、手工业者、资本家私有变为国家公有。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标志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从革命

5、任务看,新中国成立后,需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然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直到1956年底才基本完成这种过渡。 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看,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 从经济基础看,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统治地位,实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例1 2011海南卷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例1 C 【解析】

6、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二者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全国这些地区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作为原来工业的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所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选C项。,变式题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探究点二 社会主义探索中“左”倾错误表现、危

7、害及启示,1“三面红旗”的特点、评价 (1)特点 1958年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点是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虽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

8、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2)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具体原因。,2“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

9、济建设的轨道。在“文革”时期,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虽然在1973年、1975年出现了“文革”中经济建设最好的时期,但“文革”十年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3二十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完全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可以适当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反对片面

10、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例2 2011广东卷 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例2 A 【解析】 本题利用图片材料考查“大跃进”运动带来的浮夸现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图片的有效信息:1958。按照这一时间限制,排除B、C、D三项。由此做出判断,该图片反映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所带来的浮夸现象的盛行。,变式题 A 【解析】 本题较容易判断应是“大跃进”时期的特色。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

11、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材料是这一时期浮夸风的反映。, 探究点三 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影响,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980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和安徽、四川等省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责任制的试验基础上,国家开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

12、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分配方式并存。 (2)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自身的活力,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1)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提出了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开始了建

13、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世纪初期,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例3 2011山东卷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例3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新时期经济所有制方面的新变化个体经济等所有制出现和发展,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样化发展。由图片中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判断其属于个体经济,由题干中的时间,判断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只有C项

14、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沿海港口城市开放都始于1984年,A、B、D三项均晚于1980年,不合题意,可排除。,变式题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解。农业税的取消是在2006年;1992年党的十四大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是在1958年,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导致农业生产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正确选项是D项。, 探究点四 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内容、途径及特点,1. 我国对外开放的内

15、容和途径 (1)内容: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人才等。 (2)途径: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经济开放区,进一步开放内地城市。 2. 开放格局的特点 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例4 2011福建卷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例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从图表中可

16、以看出,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较快增长是在1984年以后,与此相对应的重大事件是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特区从1980年就已经开始,A项错误;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别是在1990年和2001年,C、D两项错误。,变式题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要清楚题目重点考查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政治改革也是为经济改革服务,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目强调政治经济关系的内容不符;B项没有点出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D项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热点视角 视角1: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关注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体制是当前国家调整的重点。高考从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及背景命题考查角度。 视角2: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经济与能源消耗结合在一起,命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和成就。,热点演练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