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7598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应对教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高考 历史复习应对,一、考试大纲的变化及简要分析 二、试题的变化和史学观的发展 三、学生的现状 四、应对专题和举例,考试大纲的变化,1.新增知识点: 西周的强盛、井田制和分封制、夏商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刺史制度、编户齐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府兵制与募兵制、隋唐时期社会生活、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史学、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京变乱与重新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清政府的“

2、新政”与“预备立宪”、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亚洲人民民主国家、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2.强化和细化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效果、戊戌变法的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以及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3.提法有变化知识点: 如袁世凯专权、三大改造、经

3、济建设方针的确立、拿破仑帝国。 4.合并知识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5.删除的知识点: 苏联的建立。,简要分析,1.增加一些经济知识点的考查,侧重物质文明的考查。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更强调人类文明与经济生活的发展,更关注民生与改革。如增加了庆历新政、洋务运动等知识点。,2.增加对农民问题的考查,涉及农民改革、农民起义等。如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3.增加古代制度创新的考查,强调制度创新。如府兵制、募兵制、西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刺史制度等。,4.突出思想方面的改革、论战。如增加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等。,5.部分提法有变化。如世

4、界史部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变为“拿破仑帝国”;删掉了苏联的建立,突出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增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在亚洲经济发展中,增加了“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1.从试题考查内容来看:对识记能力的考查逐步下降,注重对能力多层次考查。前几年的文科综合测试对历史试题的考查,100分的试题中,涉及到直接运用教材知识的占50以上,2008年的试题发生了根本改观。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超越教材,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试题变化和史学观的发展,2.从出题的形式来看:注重创设“新材料

5、、新情境”,较多采用了文献资料和图表的方式,注意了试卷呈现方式的多样性。随着教材编撰的“一纲多本”趋势,严格依照教材内容来命题已变得难以操作,因此,超越教材来灵活命制试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例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以教科书知识为依托,提出新材料,直接从材料中解析出答案。要求考生分析出“兵归将有”特点。,材料题第38题(1)根据材料一,指

6、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9分) (1)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3分)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3分)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3分)。,3.从试卷结构来看:2008年选择题命题开始改变以往的专题式,只出现一组专题。专题与非专题相结合的考查方式,使命题更具灵活性,拓宽了知识覆盖范围。,4.从史学范式看,体现课改精神:采用现代化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及混合型范式命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思路,体现了现代史学研究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结合。 一种新的史学范

7、式即社会史范式被引入高考历史试题设计之中。,社会史范式试题举例 全国卷的第20题“恢复高考体现社会公正重建”题、文综山东卷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题(第27题)和某君征婚题(第34题)、广东卷的“西餐题”(第10题)和明朝妇女婚姻观题(第26题)、文综天津卷的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社会文明题(第1820题)、文综四川卷的“民生问题”题(第1518题),“文综”上海卷的上海新姓氏题(第9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题(第3035题)、历史上海卷的民谣反映社会风貌变化题(第8题)、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状况(第36题)。,2004年: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回答1215题。(

8、主题:经济文明发展) 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回答1619题。(主题:中华文化、文明)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2023题。(主题:中俄关系),高考题主题回顾 选择题,2005年: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回答1316题。(主题:民族关系) 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回答1720小题。(主题:中华文明)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2124题。(主题:中美关系),2006年: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回答121

9、5题。(主题:政治民主化) 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回答1619题。(主题:社会主义运动);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回答2022题。(主题:国际关系);,2007年: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回答1417题。(主题:军队近代化),非选择题(学科内综合),2006年:整体世界史观(国际关系、民族主义主题),37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3)指出材料三反映

10、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分),(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2007年:文明史观(中华文明、民族融合主题),37(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分),(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

11、分),2008年:整体世界史观(国际关系、战争与和平主题),38(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9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7分),(3)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10分),(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非选择题(跨学科综合)所考的“区域+主题”,2007年:考查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主题),39、(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

12、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6分),(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14分),2008年:考查的是北京地区(中华文明、民族融合主题),(1)指出1141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4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6分),学生的现状,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框架尚未形成,知识点落实不了;,基本史实识记不准确 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 教材线索梳理不清晰,2.部分学生能力培训效果体现不出,答题思维和框架不清;,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不会按照有效的条理模式思维

13、和答题,3.部分学生对历史高考主题的意识不明,不能适应多角度、多变化的出题方式。,不会站在出题者角度思考问题 不会以不变应万变(史实、观点),热点问题专题举例,走向整体的世界(参考必修二) 1、新航路开辟交通联系的开始,殖民贸易的加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孕育和成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政治思想文化交流(意识) 4、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公开、公平、公正),举例,从奥运会看全球化进程和发展 1、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它是在怎样的世界背景下召开的?反映出怎样的趋势? 2、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有一系列参赛国与运动员都须遵守的体育运动规则,为的是人人参与、公平竞争、公正裁判。这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与反映。试举例说明全球化进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政治、经济规则? 3、美、苏两国都曾相互抵制过在对方境内召开的奥运会。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具有浓重的中国色彩(标志、运动图示、火炬、奖牌、鸟巢等体育场馆),反映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兼容性。中国可以做出怎样的贡献?从世界盛会中可以获得怎样的机遇和经验?,一、考试大纲的变化及简要分析 二、试题的变化和史学观的发展 三、学生的现状 四、应对专题和举例,选择就是被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