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7366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6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教程(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2,第三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3,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ml6000ml,血液的PH值为7.357.45,比重为1.051.06。血液成分分为细胞(有形成分)和血浆(无形成分)。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4,1、白细胞 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白细胞 (1)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2)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3)新生儿:(15.0-2

2、0.0)109/L (4)6 个月-2 岁儿童:(5.0-12.0)109/L,5,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用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接触放射线、化学品等。 (2)白细胞增多各种细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急性中毒。,6,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1.正常值参考范围 (1)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2)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3、) (3)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4)淋巴细胞0.200.40(2040) (5)单核细胞0.030.08(38),7,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毒:尿毒症、酸中毒;汞(早期)、铅、有机磷及催眠药中毒;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溶血、术后、恶肿、白血病、组织损伤、心梗和血管栓塞等。 减少:疾病(伤寒、疟疾、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等)、中毒(重金属)及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药、抗癫痫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等)。 (2)淋巴细胞增多:传染病(百日咳、结核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等)、血液病及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减少

4、: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者。 (3)单核细胞增多:结核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血液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8,(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皮肤病与寄生虫病;血液病;用药(罗沙替丁乙酸酯、咪达普利,或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减少:疾病或创伤;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西酯、甲基多巴等)。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也可见增多)。减少:疾病(速发性

5、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用药(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9,3、红细胞 男性4.095.741012/L 女性3.685.74 1012/L 新生儿6.07.0 1012/L 儿童4.04.5 1012/L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增多:病理代偿性(慢性肺心病、高山病、肾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2)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及继发性贫血。,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1012/L,10,4、血红蛋白 男性13

6、1172g/L 女性113151 g/L 儿童120140 g/L 新生儿180190 g/L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增多: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病等)、严重烧伤及用药(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 (2)减少: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出血、缺铁性贫血慢性和反复性出血(胃溃疡、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g/L,11,5、血小板 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每天产生的量相当于每升血液中

7、增加35109个,其寿命仅有7-14天 6、血小板 儿童、新生儿、男性 100300109/L 女性101320109/L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创伤等。 (2)减少: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使用阿司匹林、甲砜霉素(骨髓抑制)、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药、细胞毒性药。,12,六、红细胞沉降率(ESR),1.正常值参考范围: Westergren 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增快: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8、 (2)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13,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14,15,16,(七)尿沉渣白细胞 镜检法:正常人混匀一滴尿白细胞03/HPF;离心尿白细胞05/ HPF 增多: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女性白带混入尿液,药物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多。 (八)尿沉渣管型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异常可见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及用药(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嗯唑、顺铂等)。 (九)尿沉渣结晶检查的临床意义 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痫酮等。,17,(八)尿沉渣管型检查的临床意义,尿沉渣管型 镜检法:0或偶见(01/HPF

9、透明管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偶见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宽大管型。 (3)肾病综合征 常见有脂肪管型,容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有透明管型。 (4)急性肾盂肾炎 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 (5)慢性肾盂肾炎 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 (6)药物: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顺铂等,18,(九)尿沉渣结晶,(1)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特别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间,如发现有x线可透性结石并伴血清尿

10、酸水平增高,则为有力的证据。 (3)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4)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草酸盐尿增加提示有小肠疾病及小肠切除后食物中草酸盐吸收增加。 (5)胱氨酸结晶可见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可伴随有胱氨酸结石。 (6)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7)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 (8)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痫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19,7、尿成渣中的无机沉渣 主要为结晶体,多来

11、自食物和盐类代谢的结果。,20,(十一)尿肌酐,1.病理性增加 (1)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消耗性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 2.病理性减少 (1)疾病 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瘫痪、进行性肾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其他 碱中毒、肾衰竭等。,21,(十二)尿尿酸,体内尿酸来源:来自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占80%)和食物的分解代谢过程(占20%)。 1.增高 (1)疾病:痛风、肺炎、子痫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CO2中毒、

12、牛皮癣等。 (3)生理性: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人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4)用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使用促皮质素(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 2.减少 (1)疾病: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 (2)饮食:高糖、高脂肪饮食。,22,(十三)尿淀粉酶(又称淀粉酶),正常100200u。来源:主要由胰腺分泌,称淀粉酶;由唾液腺分泌,称唾液淀粉酶 1.增高 (1)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上升晚于血清淀粉酶,且维持时间稍长。 (2)疾病 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 2.减少: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等,23,第三节

13、粪常规检查,24,一、粪外观,色(受粪胆素影响、饮食、药物); 柱状软便、成形;味臭 (二)临床意义 (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 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 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冻状便 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 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

14、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 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 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 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1)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 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便 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 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25,二、粪隐血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其他疾病如肠结核、克罗恩病、紫癜、急性白血病、回归热、钩虫病。 三、粪胆原:正常为阳性反应 1. 增加:溶

15、血性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2. 减少: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可增加或减少。 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肠道炎症。 (2)红细胞:痢疾、结肠癌。 (3)吞噬细胞增多:急性肠炎和痢疾。 (4)上皮细胞: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致真菌二重感染,26,9.影响粪便色泽的主要因素:饮食、药物 10、影响粪便色泽的药物有: 口服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 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 服用解热镇痛药,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可使大便变成红色或黑色;水杨酸钠可使大便呈红色至黑色 抗生素,利福

16、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 抗凝血药,华法林、双香豆素、双香豆素乙酯、醋硝香豆素(新抗凝)可使大便变红,27,11、病理粪便隐血可见: 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其他疾病 12、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28,(四)肝功能检查,29,(一)ALT、AST,正常值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胆囊炎等。 2.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骨骼肌病、严重烧伤等。 3.接触化学品: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 4.用药 (1)有肝毒性药物如红霉素酯(依托红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 (2)一过性或偶见升高者抗生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黏菌素及一些头孢菌素等。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及大剂量灰黄霉素。抗病毒药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