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997330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内容项目代表哲学观认识论程朱理学二程(1)理是万物的本原(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朱熹(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5

2、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

3、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

4、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概念阐释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轻巧识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点因素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答题术语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

5、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即是“理”。3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5明清之际新儒学产生的背景包括:政治上,专制统治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

6、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6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8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考向预测一:“理”与“心”的激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

7、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解析:选C专制皇权的强化不是摒弃权威,而是加强权威,故A项错误;心学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对个性的追求,要求打破权威的束缚,心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故C项正确;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伦理价值观依然是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故D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8、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理”与“心”的激辩,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15年全国卷第40题,宋明理学的发展;2014年 全国卷第26题,对人性的认识;2013年 全国卷第25题,儒学名称的演变;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7题,王阳明心学思想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考查的。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9、尊儒术”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基本格局,形成“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完备模式魏晋隋唐时期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宋代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基础上,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明代王守仁把理学发展到“心学”,更多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考向预测二:明清儒学的新风尚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

10、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解析:选C王夫之提出“预定奕世之规”,已有“立宪”的意义,但并非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影响的结果,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王夫之提出的“虚君共治天下”理论被思想界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王夫之“虚君共治天下”理念,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反思达到新高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制的严重削弱无关,故D项错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出现了思想活跃局面,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

11、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开时代之新风。2014年全国卷第25题,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6题,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民主色彩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明清之际,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

12、,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因而缺乏群众基础。主题: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史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它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史料二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13、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朱熹的主要哲学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是什么?提示: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精华:但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提示:思想:“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在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实现人的价值等方面,有其重要意义。

14、史料一中从哲学本体论和在认识论上体现了朱熹的主要哲学观点。其思想精华可从人性与天理的关系上去认识。史料二中可从“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分析王阳明的思想。根据思想内容,可推知其意义。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

15、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