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7026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教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 辅导讲座,一 坚持并强化确认与整合意识, 巩固并提高确认与整合能力。,高考语文试题是一份语文明确化、精确化的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因此,确认与整合,尤其是对基础语言单位的确认与整合就必然处于关键地位。需要在教学与备考中,给予高度重视。 0,确认整合意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例1 2003北京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答案A,难 度 0.33区分度 0.31, 例2 2003全国卷 2下列词语中没

2、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答案A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 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答案A, 例3 2003北京卷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 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答案D,难 度 0.69区分度 0.31,答案C, 例5 2003北

3、京卷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0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0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0,非、不,平常,答案D,难 度 0.36区分度 0.14, 例6 2003全国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

4、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答案D,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 例7 2003北京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

5、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C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足迹遍及搭配不当,2000余处搭配不当,此次植树公益活动,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不仅助学,而且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国际成分赘余,发扬节日文化传统。 搭配不当,答案C,难 度 0.74区分度 0.26, 例8 2003全国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6、一句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高品质词曲,演唱中也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平均年龄仅有20岁。句式杂糅,答案A,突出语段重点

7、 保证话题一致,前后语序一致,答案B,难 度 0.32区分度 0.19, 例10 2003全国卷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谛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答案B,现代文阅读,信息学阅读,*信息学阅读又称精读, 是一种以获取新鲜信息为 主要取向的阅读方式; *信息阅读能力可示意为: W = a b ( X + Y ),例一北京卷科学类文章(710题)文本思路,例1 2003北京卷 7 通观全文,准确说明蓝蝶翅膀独特的光学性能的一项是 A.反射70%以上的蓝光

8、,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 B.光线反射率极高,反射光具有广角性和颜色选择性 C.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对于垂直入射光的反射率极高 D.反射光耀眼生辉,对半公里以外的雄蝶有示警作用,答案B,难 度 0.85区分度 0.24,例2 2003北京卷 8 对蓝蝶翅膀反光机理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羽状物的分支各具不同的倾斜角,所以增强了蓝光的反射 B.翅膀的结构是多层的、立体的,因此反光颜色随不同视角而变化 C.羽状物的分支各具不同的倾斜角,所以反光是广角的。 D.翅膀结构是多层的、立体的,因此反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些羽状物的分支

9、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各具略微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到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翅膀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难 度 0.81区分度 0.31,答案C,例3 2003北京卷 9对有关蓝蝶的仿生研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蓝蝶仿生的各类应用研究中,证券防伪的研究最有成效。 B翅膀上的羽状物的构造和尺寸,是仿生学家们极感兴趣的课题。 C新型的变幻色彩的迷彩服,可能将与蓝蝶翅膀的反

10、光结构有关。 D对蓝蝶翅膀的反光机理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没取得突破性的结果。,目前人们正在研究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C,D,A,B,答案A,难 度 0.70区分度 0.36,例二北京卷文学类文章(1922题)文本思路 夜雨诗意 余秋雨,例4 2003北京卷 1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

11、两项是 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 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 E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的态度。,答案D E,难 度 0.54 区分度 0.19,例5 2003北京卷 20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 第三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第四段中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由产生的关

12、键?,难 度 0.40 区分度 0.45,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夜雨诗意 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第三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

13、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不能。因为教授领受到的只是一种环境的改变,而我感悟到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第四段中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由产生的关键?,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

14、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不认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艰难,例6 2003北京卷 21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

15、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难 度 0.73 区分度 0.37,例7 2003北京卷 22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