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96677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9-11章知识点+真题汇总.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五、社会福利函数(1)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社会福利函数W可以写成:W=W(UA,UB),社会福利函数表示的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效用水平UA和UB关系的几何表达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2)最大社会福利:最大社会福利出现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参考答案: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只有当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

2、现在的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基础。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参考答案: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

3、关假设,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除了“是什么”的问题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还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些便属于所谓规范经济学的内容。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6.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

4、托最优状态?参考答案:第一,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三,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什么是帕累托最适度?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10分;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10分)参考答案: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

5、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评析:本题是高鸿业老师编著的第五版西方经济学教材285页第4题。8.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第一,根据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第二,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意味着,不能从不同个人的偏好当中合理地形成所谓的社会偏好。换句话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函数并不存在。这表明,西方经济学没有能彻底地解决资源配置问

6、题。1.什么是帕累托最适度?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10分;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10分)参考答案: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评析:本

7、题是高鸿业老师编著的第五版西方经济学教材285页第4题。6.简述“看不见的手”原理和帕累托最优条件。(暨南大学2007年,10分)参考答案: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庭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用公式来表示即是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用公式来表示即是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商品转换率。用公式来表示即是。评析:本题和上面的题有点类似。请参考高鸿业

8、老师编著的第五版西方经济学教材263页。3.设一垄断厂商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100010P,成本函数C=40Q(1)厂商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是多少?(2)达帕累托最优时的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3)社会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的纯损失为多少?(南开大学2011年,25分)参考答案:(1)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的条件为,由Q=100010P得P=1000.1Q于是总收益为TR=PQ=100Q0.1Q2,边际收益MR=1000.2Q,边际成本MC=40,于是根据MR=MC,1000.2Q=40得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Q=300,P=70,=7030040300=9000(2)达帕累托最优时的

9、条件为P=MC,即1000.1Q=MC=40,得Q=600,P=40(3)如图9-1所示,因为边际成本为常数,所以垄断性生产时的福利纯损失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纯损三角形)。图9-2 垄断下的福利损失很显然,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00300)(7040)2=4500,因此福利纯损失为4500。评析:我们也可以用定积分的方法求得净福利损失,如下:垄断时的消费者剩余为帕累托最优时的消费者剩余为社会福利纯损失=减少的消费者剩余垄断者利润=1800045009000=4500,但根据图形求解显然要比利用积分求解简单易懂。1.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说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意义。(武汉大学2011年,25

10、分)参考答案:(1)帕累托效率又称经济效率,也叫做帕累托最优,它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也就是一种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2)西方经济学认为,帕累托效率是一种最优效率的均衡状态,而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

11、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效率”。这样,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整个经济社会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同时社会福利最大。(3)帕累托效率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处理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西方经济学中,公平是指收入的更加平等地分配,而效率是指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效率和公平这两

12、个目标有时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是相互矛盾的。为此,我们的思路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和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吻合的。效率优先就是让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领域充分地发挥作用,就是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去决定收入的分配,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各种经济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才可以使经济的效率达到最大。当然,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追求效率,公平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分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可以参考高鸿业五版教材第九章的有关内容。2.为什么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买者和卖者都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社会

13、福利最大?( 武汉大学2006年,25分)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

14、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同时社会福利最大。评析:本题答案和上题答案部分相同,都是一般均衡论中的核心内容。3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25分)参考答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认真领会和准确

15、把握这些精神,对于明确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实表明,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以后党的历届大会上都多次提到效率与公平这个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

16、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来决定收入的分配才可以使各种经济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才可以使经济的效率得到最大。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