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1020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7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指向标生物一轮复习教程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主要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既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也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温调节、糖类代谢、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同时与水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人尿多、喝水多、吃得多而身体逐渐消瘦,就可由此得到解释,而在糖类代谢中,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也有充分的体现。 免疫也有保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这种稳定的功能与其他特性的相对稳定是不同的,它保证了内环境中无“非己”成分,预防接种能够产生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关于免疫机制的分析、免疫失调的机理及实例,如艾滋病(AIDS)的致病过程及艾滋病药物研制与治疗展望,特别是前几年“非典”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和2009年甲型H1

2、N1病毒在全球的暴发,已成为免疫生物学的焦点、热点,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1以反射弧模式图、突触结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模式图为背景,命制选择题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以理综形式成卷的地区,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本部分内容很可能渗透到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命制的题目中进行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进行实验设计或探究是一种趋势。,2激素调节的考查可设置一个新的生命情景,联系免疫调节等其他有关知识,命制一个较综合的非选择题,考查利用本部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或实验评价等形式检测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而免疫调节方面,

3、不论是以免疫调节单独成题还是与体液调节、内环境及稳态结合,对本部分的知识考查很可能都集中在免疫的概念、类型、机理上。,32012年高考命题不排除以人类面临的比较严重的免疫疾病为情景,结合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等命制综合的非选择题,考查与本部分有关的知识,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人体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等。,1血糖平衡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密切。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本质规律。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列举实例进行分析,如艾滋病与人体健康;器官移植的

4、排异问题等,将该部分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1(2010全国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膜内外离子的变化知识。根据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可知,细胞受刺激后,膜外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由于膜外的Na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因

5、此此过程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Na带正电核,Na进入细胞内,改变了局部的电核数量比,使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当降低S中的Na浓度时,再受刺激,由于膜外Na浓度变小,进入细胞内Na数量就少了,内外电位差就会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内K外流造成的,因而不受影响。因而选D。,2(2010江苏高考,1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兴奋在

6、神经中的传导等有关知识。由图可知,I为传入神经,II为传出神经。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所以图中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刺激的感受器,又有产生运动的效应器;b神经元为脊髓灰质的低级中枢的神经元,受高级神经大脑皮层控制;I为传入神经,当感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其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但恢复静息时,又变为外正内负;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完成必须反射弧完整,II处受到刺激,是神经产生的兴奋直接引起肌肉收缩,应该属于一种应急,不是反射。,3(2010北京理综,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膝跳反射弧

7、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答案 C,解析 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膝跳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是感觉神经元;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短而分支多的树突和长而分支少的轴突;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后,一般很快会被分解,以利于突触后神经元再接受新的刺激;核糖体是蛋白质和多肽的合成场所,所以肽类激素分泌旺盛的细胞的核糖体会较多。,4(2010浙江理综,5)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

8、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板化状态 D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变化。图电流表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A错。图电流表右偏,说明电流方向为甲乙,甲膜外为正,为极化状态,乙膜外为负,为反极化状态,B错。图电流表左偏,电流方向为乙甲,甲膜外为负,处于反极化状态,乙膜外为正,处于极化状态,C错。图电流表不偏转,甲乙都处于极化

9、状态,D对。 易错分析,极化状态、去极化过程、反极化状态、复极化过程的关系如图,自主梳理 1反射 (1)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指在 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 应答。 (2)反射包括 两种类型。 (3)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 和一定的刺激。,神经系统,规律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弧,2反射弧 (1)结构:包括感受器、 五个部分。 (2)作用:完成 。 互动探究 反射弧和反射具有怎样的关系?如果反射弧的结构不能保持完整,则反射能发生吗? 提示 反射弧与反射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进行。,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活

10、动,要点归纳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神经元及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以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为例):,由图示可看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应包含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人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如上图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即包含三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11、、中间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感悟拓展 1如何判断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方向 (1)传入神经与脊髓后角相连,传出神经与脊髓前角相连; (2)兴奋在突触的传导方向是单一的; (3)有神经节的属于传人神经; (4)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2举例说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反射进行的必要条件 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青蛙)的搔扒反射(将沾有一定浓度的硫酸的纸片贴在脊蛙的腹部皮肤,脊蛙四肢扒动)实验中,如果破坏了脊蛙的脊髓(等于破坏了神经中枢),则反射因为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而不能进行。该实例说明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必要条件。,典例导悟 1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

12、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 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 答案 B,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答案

13、 C 解析 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发生收缩。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则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根据提供答案的组合,可以确定为C。,自主梳理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1)概念: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后,由相对 变为 的过程。 (2)常见的可兴奋细胞有 等。,受到外界刺激,静止状态,显著运动状态,神经细胞、肌肉细胞,2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静息电位和动物电位 静息电位的特点是 ,是由 外流形成的,如图中的 点

14、(填数字)。 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是由 内流形成的,如图中的 点。,外正内负,K,外负内正,Na,(2)局部电流的形成 膜外:与、与的电位不同,于是形成局部电流,方向是 。 膜内:与、与之间也形成局部电流,方向是 (3)兴奋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形式:以 的形式进行的。 特点: 。,、,、,局部电流,双向传导,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由 、突触间隙和 三个部分组成。 3形式: 。 4特点: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单向传递,互动探究 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提示 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要点归纳

15、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兴奋过程其实就是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类型 根据以上两种类型的突触,可以看出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传递过程及特点 (1)过程: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

16、制。 (2)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的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析(abbd)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感悟拓展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类似于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某种药物阻止了这种结合,则兴奋的传递不能完成。(3)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要进行分解,如果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