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复习1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90876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古诗复习1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古诗复习1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古诗复习1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古诗复习1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古诗复习1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古诗复习1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古诗复习1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据传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曹植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是五言诗的奠基人。现存他的 90 余首诗中,就有 60 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注释1. 持:用来。2.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3. 漉:过滤。4. 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

2、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5.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6. 釜:锅。 2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创造背景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后,曹操大儿子,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

3、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 2三国时期,魏国武皇帝曹操去世后,他的次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

4、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 曹植长叹一声,道:“ 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 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 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2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

5、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 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 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但有记载,曹丕提出此要求后,曹植的诗应声而完。作者简介曹植(192 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

6、王,去世后谥号“ 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 “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的评价。 4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2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 ,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

7、和打击的对象。公元 226 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 12 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后世文人对曹植极为推重。有曹子建集十卷。4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 ,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作品名称鸟

8、鸣涧创作年代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绝句作 者王维选 自王右丞集笺注目录1 作品原文2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白话译文3 创作背景4 作品赏析5 作者简介1作品原文编辑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注释译文编辑词语注释1.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2.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3.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4.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5.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6. 月出:月亮出来。7. 惊:惊动,惊扰。8. 时:时而,偶尔。9. 时鸣

9、:偶尔啼叫。10. 山鸟:山中的鸟白话译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或许是月光惊动山中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3创作背景编辑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古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你就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景以及祖国山河的喜爱。4作品赏析编辑这首诗

10、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 “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动静结合。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 ”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鸟鸣涧 王维小伴龙唐诗时地鸣叫几声。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 鸟

11、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世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 ,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 “落 ”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王维鸟鸣涧书法帖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

12、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 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 唐诗笺注: 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诗法易简录: 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 ;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动” 、 “静 ”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 ”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 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

13、,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 ”,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 “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 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 ”的胜景。此处的“春山” 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 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 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便是以动写静,一“惊” 一“ 鸣”

14、,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 )有异曲同工之妙。陆游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 之” ,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

15、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 短歌行 )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 ,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 ,它们与其说是“惊” ,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 短歌行 ,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王

16、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 而 人闲 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但是添加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 “鸟鸣山更幽 ”,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5作者简介编辑王维(701 年761 年,一说 699 年761 年) ,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 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