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89892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全国高三高考试卷分析教程(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全国高考试卷分析 浙江省教研室 梁旭 0571-56870061 (jyslxzjedu.org),思考: 1、你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地做过今年试卷中的每一题吗?能够得几分? 2、你心目中的试卷是怎样的?今年的试卷与你心中估计的情况一样吗?,一、2005年高考试题剖析,1、试题难度与典型错误介绍 14.一质重为m的人站在电梯上,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mg B.2mg C.mg D.mg (简单) 15.已知介子、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 )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u

2、,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u 和d组成 B.由d 和u组成 C.由u 和d组成 D.由d 和u组成(简单),16.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CD)(中等)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特点两个,两次) 17.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BD)(稍难)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b C.从bc

3、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分析:临界角为450,光线入射到ab面时,入射角为600,发生全反射,没有光线从ab面射出,光线入射到ac面时,入射角为300,既有折射又有反射,部分光线ac面射出,从几何关系分析,因同旁内角为1800,另一部分从ac面反射回的光线与开始从bc面射入的光线平行,故光线从bc面射出时,与bc面垂直,正确答案为BD。(特点两次,后又分两束对象与过程),18.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1、P2、P3。已知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20cm,P2和P3之间的距离为80cm

4、,则Pl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C) A . 0.50s B . 0.13s C . 0.10s D. 0.20s (稍难) 分析:首先作出波动图像,根据题意在图像上标出P1、P2、P3,根据平移对称性可知P1P3间距离为=1.0m,v=/T=2m/s,P1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t=s/v=0.1s,正确答案为C。(特点情景新,寻找几何关系) 19.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 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 与bc 间的距离也为l 。t 0 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

5、磁场区域。取沿abcda 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B)(稍难)(特点情景新,等效处理),分析:将线圈的切割部分等效为一直导线,该直导线的有效长度不断变化。 20.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许多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由小孔口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其中R=mv/qB。哪个图是正确的?(A)(稍难) 分析:由于所有粒子的速度和磁感应强度相同,粒子运动的圆轨迹

6、半径也相同,有序考虑速度方向的变化,动态移动圆轨迹,可知正确答案为A。(特点情景新,多粒子动态思考),21.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 。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 加热一段时间后,a 、b 各自达到新的平衡,则(BCD)(难) A. a 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a 的分子热运动比b 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a 增加的内能大于b 增加的内能 分析:学生反映最难的题目,放在最后一题,说明命题者对该题的难度有清醒的认识。 知识点综合“三

7、个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做功与内能变化”、“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等。 研究对象有两个,还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应用“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这一条件,破除“状态方程适用于研究同一部分气体状态变化”这一定势,气态方程不仅要用,还要深刻、高超地用,(不是难度,而是理解的深度)能力要求较高。,正确解答:由题意知,a气体被加热,气体温度升高,绝热隔板向左移动,说明a气体压强变大、体积变大,对b气体,因a气体对b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b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因绝热隔板是光滑的,两边压强相等,b气体压强也变大。对两部分气体,注意到题给“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这一条件,由P

8、V/T=C并注意到两部分气体的压强相等,可知b部分气体的温度高于a部分气体,正确答案为BCD。 如果不用气态方程,仅仅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考虑有一 定困难。,22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简单) (2)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 ( E 约为4.5V, r 约为1.5)。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 ,量程0.8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 = 4,滑线变阻器R,电键K ,导线若干。

9、 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 ;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_,r_ 。(用I1、I2、U1、U2及R 表示) (电路图错,答案对也不给分),思考:当你面临测量的电压表量程不够时你会从几个角度去思考? 当“测电动势须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的定势被打破后,你还相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能够测出电动势和内阻吗? 面临新情况,实验设计时你的最基本立足点是什么?,或改装表(不可能),或改变电路。 (2)正确答案 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基本方程为:E=U1+I1(r+R),E=U2+I2(r+R),

10、 相应的答案为: , . 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方程为:E=U1+(I1+ U1/R)r,E=U2+(I2+ U2/R)r. 相应的答案为: , 。 初看会觉得图1电路比图2电路更加合理一些,其实从原理上讲,这两种电路是从两个角度思考的结果,图1电路思考的出发点是为了电压表不超量程,需要用固定电阻进行分压,图2电路思考的出发点是为了电流表不超量程,需要用固定电阻进行分流。,讨论:上述两种电路设计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在具体操作时会有一定难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和计算(此处略),我们可知,为同时确保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安全,对图1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值的调节范围是3.511,对图2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值的调

11、节范围是 12,都要求滑片初始位置要设置在变阻器的中间某处,与常规操作不符,这也是这个好题的不足之处(如果改变固定电阻的赋值,例如固定电阻为10,上述不足可避免)。另外从测量的误差角度考虑,由于图2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小,可能测量产生的误差会更大一些. (3)、典型错误 典型错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违反了安全性要求,电路中的电流表与电压表不可能同时处于安全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不超过3V,电流表的读数肯定要大于1A。,另一类错误主要是违反了可行性的要求。如图5和图6所示。这两种电路设计虽然能够保证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处于安全状态,但对于图5电路来说,在所列的方程组中,电流表的

12、内阻与电源内阻已经整合为一个整体,因电流表电阻未知,故从原理上讲就无法求得电源内阻。对于图6电路,由于R是滑动变阻器,无法进行读数,使所列方程无法求解,故无法满足题目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 如果进一步考虑,图3与图4电路由于同样存在滑动变阻器R无法进行读数的问题,不仅安全性不能满足,可行性也不能满足。 错误分析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分压式是万能的”、“分压式是首选的”的定势、“缺乏实际电流表与理想电流表区分的明确意识”和课本“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的定势等种种影响的存在。,23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

13、“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 , “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 , “竖直高度”h2=0.1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点评(1)特点双过程,双物体运动的问题,还有干扰条件。 虽然是第一个计算题,但并不是往年的“送分题”,它既考查了人与跳蚤运动过程的分析,又考查人与跳蚤起跳过程的联系;既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正确理解题目意思,又需要学生排除干扰条件,具有一定的难度。 (2

14、)正确解答:用a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v2=2ad2 v2=2gh2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令V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H表示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2=2ad1 V2=2gH 由以上各式可得H=h2d1/d2,代人数值,得H=63m。,存在问题:学生在答题时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不能抓住主要内容,无法排除题目给出的干扰条件; (2)没有对过程进行分析,不是用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仅凭对人和跳蚤运动相似性的领悟,用“猜想”、“类比”(如错误认为人与跳蚤的运动

15、时间、起跳速度相同等)方法求解; (3)未知量假设不合理(如加速上升时间分别为t1、t1,减速上升时间分别为t2、t2等),导致求解困难或错误, (4)对题目要求的“竖直高度”没有仔细看文中的定义,只凭自己原来的理解和想像,出现H= h2d1/d2 +d1的情况。,24 、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 ,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 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 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 m3)的物体D ,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 状态释放,则这次B 刚离地时D的 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 速度为g 。,点评: (1)经典的力学综合题多个物体运动(看上去三个,真正参与的是二个)、多个过程。涉及机械能中的多种能量转化及涉及弹簧弹性势能这个大纲的“边缘知识点”,使题目有点超出常人的预料。因学生这方面训练的题目较少,从而使考试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能力。 (2)正确解答:开始时A、B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x1,有kx1=m1g 挂C并释放后,设B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x2,有kx2=m2g B不再上升,表示此时A和C的速度为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