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888640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掌握使动用法的类型能力目标1.学习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的写作手法2学习用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廉颇的大度,以及他们两人顾全大局的精神知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至京师长安学习经书。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

2、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知背景战国(前475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

3、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谋楚国,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知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

4、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古代史书的体例古代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时间为纬,以事件为经,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最早的作品有春秋左传。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则是我国古

5、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以时间为纲,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强。(2)纪传体:以人物的生平、经历为线索,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人物,反映历史进程的史书体例。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先河。(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史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的史书体例。南宋学者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编写了通鉴纪事本末,首开纪事本末体的先河。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史料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它把某一专题的有关材料罗列在一块,首尾明晰,脉络清楚,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国语和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的代表。

6、秦汉以后,由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国别体这一史书编写体例就不再为人们所使用了。(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廉颇蔺相如列传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一文一武的历史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展现了秦赵矛盾和廉蔺冲突。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出生入死、机智勇敢、宽容大度的性格和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的品质。一、

7、阅读课文11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步骤一基础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授予官职 以:凭借 闻:闻名,出名 于:在(2)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遗:读wi,送给 以:用 易:交换(3) 徒见欺 徒:白白地 见:被,表示被动(4)即患秦兵之来 即:则,就患:担心,忧虑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求人可使

8、报秦者 报:答复,回复(6)窃计欲亡走燕 窃:谦词,私自、私下(7)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幸: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于:同,与,跟(8)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却亡:逃跑 走:投奔(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10)则幸得脱矣 幸:侥幸(11)大王亦幸赦臣 幸:幸而(1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以为:认为(13)秦强而赵弱 而:表并列,不译(1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权衡、比较之:指示代词,这 曲:理亏(15)臣愿奉璧往使 奉:双手捧着(16)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呈献,进献(1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示:给看(18)相如因持璧却立因:趁机 却:退,这里指后退

9、几步(19)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负:凭借,倚仗(20)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平民(2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修:整饰(22)礼节甚倨 倨:傲慢(2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辞谢:婉言道歉 固:坚决(2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25)臣乃敢上璧 乃:才(26)决负约不偿城决:必定 负:违背(2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负:辜负,对不起(28)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当:应当 就:动词,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2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唯:用于句前,表希望的语气(30)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3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32)不如因而厚遇之

10、因:由此、趁此 遇:招待、款待(33)卒廷见相如 卒:终于(34)相如既归 既:已经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女。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从这个时候起。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词。(1)舍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词作动词,穿(3)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名词作动词,上前(4)怀其璧

11、名词作动词,怀揣着(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6)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名词作状语,向西(7)怒发上冲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8)秦王恐其破璧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可译为“撞破”(9)宁许以负秦曲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0)毕礼而归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成,使回去(11)而绝秦赵之欢 形容词作名词,友好关系(12)卒廷见相如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13)大王必欲急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可译为“逼迫”(14)完璧归赵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动词

12、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2)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为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既来之,则安之”中的“安”,意思是“使安”。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译成现代汉语。(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和氏璧,是天下所共同传扬的宝贝。(3)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而您被赵王宠幸。(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见于”表被动)译文:我实在是恐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王。(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被欺骗。(6)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到诸侯国出使而不被羞辱。(7)拜送书于庭(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于庭拜送书”)译文: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8)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故燕王欲于君结”)译文: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9)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臣头今与璧于柱俱碎矣”)译文:现在我的头与璧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