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7472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思考幻灯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现代空气动力学 基础理论的思考,吴介之 北京大学力学与空天技术系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5,基础空气动力学(含内、外流以及水动力学)的任务是发展理论方法、实验技术和计算手段,为应用空气动力学研发各种气动构形(含内、外流以及水动力学构形)、提高它们的性能服务。 这里就基础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谈几点浅见,向大家请教。 这些思考是近年来撰写论文和与审稿人的争论中逐步形成的。,内容 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 经典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战略 现代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战略 结语,1、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作为流体力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每个时代的空气动力学、尤其是其基础理论的发展,都推动当时流体力

2、学的理论发展,又反过来建立在其成就之上。每个时代流体力学的理论局限也必然是该时代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局限。 近代流体力学经历的几次主要发展都集中表现于每个时代的代表著作中。,在西方,第一代著作以Lamb的Hydrodynamics(18791932)为代表,重点处理无粘不可压势流,加上Helmholtz(1858; 英译本:1868)和Kelvin(1869)的涡与环量的理论。 随后,有了处理压缩性效应的无粘无旋气体动力学,包括一维无粘可压缩等熵流理论、二维(轴对称)双曲型方程特征线理论和无粘激波理论,反映在Liepmann & Roshko的Elements of Gas Dynamics (1

3、957) 等著作之中。,第二代著作以Batchelor的An Introduction to Fluid Dynamics (1967)为代表,它与Lamb和Liepmann-Roshko不同,集中处理粘性不可压有旋流。这两个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胀压和剪切两个流体运动基本过程。 湍流问题还没有解决,有很多佳作,但选不出一本最权威的代表作。,可否这样估计:第三代著作将处理粘性可压缩有旋流,其理论基础应当是胀压过程和剪切过程的分解与耦合。 内流中压力波(声波、激波)与涡量波在流场内部和固壁上的闭环耦合是个典型例子(王明皓)。 这种耦合在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中有重要应用。,Experiment on

4、 combustion instability in rocket motor (from Flandro 2006),Nonlinear instability theory prediction (Flandro 2006),显然是剪切和胀压过程的耦合效应,2、经典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战略,CFD 和 PIV 之前的空气动力学可称为经典空气动力学。理论发展的唯一战略是建立尽可能简化的数学模型并求出解析解理论模化(童秉纲)的近似理论。 最了不起的理论模化范例是100年前的环量理论。,低速空气动力学赖以形成的理论全在Lamb的书中。内流依靠的无非是一维无粘管流的不可压Bernoulli方程。外流则

5、在20年(18941914)内作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迹(”dazzling developments”, J. C. Wu 2005)。这20年的飞跃发展是后来再也没有过的。,Kutta 和Joukowski居然钻了二维绕固体的势流场为多连通域这个空子,在势流中引入不确定的环量并证明它正比于升力,再用一个条件使环量唯一确定,从而建立了有清晰物理解释的翼型理论 (倘若他们一开始就研究三维机翼,又将如何?)。 Lanchester和Prandtl 居然能仅仅根据Helmholtz涡定理和Kelvin环量定理,构思出三维机翼产生的整个涡系并把Kutta-Joukowski二维理论嵌入三维升力线理论之

6、中,得出最小诱导阻力机翼的平面形状,而无需求解三维流体运动方程。,Prandtl依靠对近壁流动的物理洞察力得到边界层理论,使人们能对环量、摩阻、全部定常机翼涡系、因而全部升、阻力的来源作出统一的解释。 von Karman继承了低速空气动力学理论模化的传统,主导了高速内外流空气动力学的诞生,它的流体力学理论基础全在Liepmann & Roshko的书中。,经典理论模化战略的主要适用范围: 流线形物体的无粘附着流加边界层修正; 定常或小振幅周期流; 线性近似少量弱非线性摄动。 这样得到的气动构形是第一代航空流型:附着流型(Kuchemann 1978)。 成功的理论模化来自对流动机理的深刻洞察

7、。基于不正确物理理解的理论模化缺乏生命力(如Helmholtz-Kirchhoff用定常自由流线理论解释阻力)。,有一种广为接受的观念: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业已成熟,没什么可发展的了。如果这指的是经典空气动力学,那是对的。人们停顿在无粘附着流小扰动理论和边界层理论的简单迭加这种框架中已达半个世纪。这种停顿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CFD的发展,很多5、60年代时髦的解析解已如过眼烟云,只剩下历史价值。 然而,如果这种观念指的是整个空气动力学(定常、尤其是非定常),那是错的。分离流空气动力学迄今尚未完成。本质的困难在于涡运动的高度非线性。,60年代以来,人们对流体运动的丰富形态,如定常与非定常分离、激

8、波边界层干扰、分离流、流动稳定性、涡破裂、转捩、湍流等等的认识都大大深化了。流体力学基础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阐明复杂物理现象的重要理论成果。 但是,由于这些运动高度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在经典战略的框架内,流体力学的成果在分离流空气动力学中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理论反映。基础空气动力学家不得不回到基础流体力学,逐一掌握大量有关复杂流动的知识,再用来发展新的气动构形并优化其性能。,上述状况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现代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需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向何处去? 下面,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希望引起讨论。,3、现代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战略,对于高度非定常、非线性、非附着流,理论方法不可能产生第一代空气动力学

9、那种近似有效的解析解。在CFD和PIV时代,至少在原则上可以得到全流场信息,也没必要刻意寻找那种解析解。,然而,不能因此就认为,现代空气动力学只需要两头:一头是基本方程,另一头是现代实验测量和大规模计算得到的海量数据。两头之间其实有巨大空白,仍只有理论能够填补。 空气动力学从来不等于基本方程和流场数据的简单组合。现在,人们至少在以下方面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给出严格、精确、广泛适用的气动力性能表达式,它们能直指性能的物理根源,并作为导出各种近似公式的基础。 在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对构形气动力性能有直接贡献的流动结构,获得深刻的物理认识,如同经典理论中的环量和涡系那样,并反过来指导气动力性能的改进、

10、优化和控制; 为用实验测量得出构形气动力性能所需要的高精度、高可行性方法(包括指导实验手段本身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现代空气动力学应当也能够发展精确的理论来研发和优化新的气动构形。 空气动力学从经典向现代的发展,要求理论结构和特色的转型:跳出小扰动的限制,抛弃寻找解析解的不可能任务,转入提供最具物理洞察力的、针对所需气动性能的、解读数据的精确理论(整体和局部),而把求解流场的任务交给CFD和实验。 当然,经典战略在若干情况下仍然很有用,任何可以做理论模化的机会都不应放过(田方宝)。 解读数据的精确理论在现代流体力学各基础研究领域(如稳定性、转捩、湍流、控制)已经成为主流。,就积分气动性能而言

11、,低速(或不可压)空气动力学、包括生物外流力学的转型,始于吴镇远(1981)的涡量矩理论。它适用于推出任何刚性或变形物体(包括另一种流体,甚至同一种流体的一个物质团,如一个孤立的涡环)在不可压流体中作任意运动或变形时所受的力和力矩,同时揭示出这些力和力矩只依赖于物体运动产生的涡量场的一阶及二阶矩的变化率,其中尤其包括物体加速运动引起的表观质量力,它历来被认为是纯势流效应。 经典空气动力学理论是涡量矩理论在简化的近似假设下的直接特例。 一般情况下,应用这些理论需要知道涡量场的运动。除简化情况外,这种知识靠计算或实验提供。,此后1/4个世纪,在涡量矩理论的启发带动下,陆续出现了另一些形式的、用涡量

12、表述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例如边界涡量流理论、有限域涡量矩理论、一般导数矩理论(陆夕云、杨延涛)、投影理论,等等,涡量矩理论本身也得到检验和提炼(吴镇远)。 这些理论相互包容,相互补充,从涡量场演化的不同侧面展现了外流空气动力的同一物理来源,各有自己方便的应用。 有限域涡量矩理论(Noca et al. 1999)由于能用PIV数据推算合力,引发了一系列论文(上述第三项任务)。,借用吴镇远的命名,这些理论的有机结合可称为涡量空气动力学。这套理论的出现及其在各种问题中的初步应用,标志着低速空气动力学突破了传统的定常附着流小扰动理论框架,预示着现代空气动力学理论基础的统一雏形正在形成。 将在研究复杂构

13、形非定常分离流和发展优化构形中起指导作用。,吴锤结小组的三维鱼游尾流模拟 (用Jeong & Hussain判据显示),高速空气动力学也有理论转型的任务,以精确给出物理意义最清晰的气动力性能理论为目的。应当以粘性可压缩有旋流体力学为基础,核心问题是两个基本流体动力学过程的分解与耦合。 考虑到超高速飞行中的传质、传热、化学反应、多相、稀薄、微尺度等效应,还要研究流体运动过程与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分解与耦合。 事实上,上述涡量空气动力学理论的不同表述中,有些已经能直接推广到可压缩流,直接显示两个基本流体动力学过程的分解与耦合对构形性能的影响,并在跨超音速复杂内外流诊断(航空发动机压气机

14、、乘波飞机)和构形设计(压气机转子叶片)中得到初步应用。因此,这个转型过程也已初露头角。,一个全机标模非定常可压缩分离流 在M=0.5的Lattice-Boltzmann 数值模拟(北大),对流场数据的深入诊断可能导致性能的重大改进!,4、结语,三届涡动力学研讨会,对我国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检验和应用,起了独特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某些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处于国际前列,坚持做下去会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派,对整个现代空气动力学的更新换代会有所贡献。 就外流而言,比较薄弱的是复杂构形的高精度计算能力和配套的实验能力。这两条腿跟不上,解读数据的理论得不到检验和广泛应用,也不可能被承认。,请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