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农林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985334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农林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word论文】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农林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农林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农林学专业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论文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化学防治 论文摘要 大豆食心虫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化学药剂防治是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方法,主要通过虫情测报,确定防治时期;根据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 15%20%,严重年份达 35%40%。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56mm,翅展 1214m

2、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 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 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 7mm,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2 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 1 年发生 1 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 7 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一般在 8 月中旬,8 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9 月初为幼虫蛀荚为害盛期,为害期 2030d;9 月下旬以后,老熟幼虫由荚边缘穿孔脱荚入土越冬,待翌年再产卵孵化幼虫为害。 成虫飞翔力弱,一般晴天上

3、午及中午隐蔽在豆棵下部,只有受到惊扰时才作短距离曲线飞行,午后 34 时开始活动,57 时或日落前 2h 活动最盛,进入盛蛾期雌雄比近 1:1,雌雄蛾常追逐飞行,在田间出现飞舞的蛾团,这时,也正是防治成虫适期。羽化成虫后 5d 即可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 80200 粒。产卵期 5d 左右,卵主要散产于豆荚侧面的荚毛之间。一般每荚上产卵 1 粒,少数 2 粒,偶见 34 粒。成虫寿命 810d,成虫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豆荚毛长而密的着卵量多,荚毛短而稀的着卵量少,豆棵上部的豆荚着卵量多,中部次之,下部很少。卵在日平均温度 24、相对湿度 80%左右,78d 即可孵化成幼虫,从幼虫孵化到蛀入荚内

4、有 12d 时间,这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最适温度是 2025,相对湿度 95%。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都不利于成虫产卵。卵的正常发育最适温度是 2030,相对湿度 70%100%,如相对湿度低于40%,则卵孵化受到抑制。降雨直接影响土壤湿度,进而利于化蛹和羽化。一般土壤含水量在 10%30%之间都能正常化蛹和羽化,低于 10%有不良影响,如果79 月份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也有利于幼虫脱荚入2土。少雨干旱则对其不利。若在成虫发生盛期连降大雨,则影响成虫活动,蛾量、卵量均减少。3 化学防治 3.1 虫情测报

5、(1)蛾量调查。选择 2 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在成虫发生期每天下午 5 时左右,每块田选 100m2 进行蛾量调查。查时用 1m 长的细棒轻拨豆株,目测点内起飞的蛾数。同时用捕虫网捕虫,记下成虫数量,捕到 3050 头成虫时,统计雌雄蛾的数量。 (2)卵量调查。当蛾高峰日后的第 4 天(即产卵高峰日)在各试验田内逐块调查卵量。方法是 5 点取样,每点 10 株,每块田共查 50 株豆荚的全部卵量,再折算出每块试验田的当日百荚卵粒数。 3.2 确定施药适期 防治适期确定应以虫情测报为根据。实践证明,只有抓住成虫盛期和幼虫蛀荚前进行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药剂防治应抓住成虫盛

6、发期和卵孵化盛期,把幼虫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 (1)根据豆田成虫羽化的高峰期来预测成虫发生盛期。从羽化高峰之日起往后推迟 7d 就是成虫发生盛期的开始,应该立即施药防治。 (2)当目测到豆田中成虫数量剧增后 23d,也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此时防治效果也很好。(3)当目测到豆田中有成虫群聚交尾打团现象时,可以认定是施药适期。 (4)因为雄蛾比雌蛾羽化早,所以当雌、雄蛾比例接近 11 时,也是施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期。 3.3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标。在夏大豆产区,蛾高峰期 1 次调查 100m2 蛾量为 40 头可作为蛾量防治指标;卵高峰期 1 次调查 100 个豆荚,卵量为 4 粒可定为卵量防治指标。 (2)防治技术。无论在成虫盛发期,还是在幼虫入荚前均可以采用喷雾法。喷雾时雾要均匀,从根部往上喷,特别是结荚部位要着药。一般用菊酯类药剂或其他触杀药剂对水喷雾;但是菊酯类农药是当前防治大豆食心虫最安全、最理想的药剂,具有用量少、残效期长、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常用的药剂有氯氰菊酯、来福灵、功夫、澳氰菊酯(敌杀死) 、甲氰菊酯等,用药量为 450mL/hm2 左右,对水 450600L/h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