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5151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幻灯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 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玫瑰花环试验是体外检测人和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E玫瑰花环试验是T淋巴细胞计数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人和动物的T淋巴细胞表面有红细胞受体,因此红细胞可以粘附到T淋巴细胞的周围而形成玫瑰花样的细胞团。在红细胞中,以绵羊红细胞最为常用。B淋巴细胞则没有红细胞受体,所以不能形成E玫瑰花环,以资鉴别,实验目的,练习取外周血 熟悉淋巴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方法 学习E花环试验的操作方法 观察显微镜下E花环的形态,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该方法是根据各类血细胞比重的差异(外周血中各种细胞的密度不同,人红细胞密度为1.093,粒细胞为1.09

2、2,淋巴细胞为1.0740.001),利用比重介于某两类细胞之间的细胞分离液对血液离心,使一定比重的血细胞依相应的密度梯度分布于不同的独立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验原理,人 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分子即绵羊红细胞受体(ER),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与绵羊红细胞(SRBC)结合,形成玫瑰花结,称为E玫瑰花环试验(erythrocyte-roseette formation test)。 应用最广的有总E花环试验(Et,t为total的缩写)和活性E花环试验(Ea,a为active 的缩写)。Et代表被检标本中T淋巴细胞的总数,Ea则反映具有高亲和力绵羊红细胞受体的T细胞数,这部分T细胞的免疫

3、学功能更能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动态变化。,实验原理,E花环试验主要用于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及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免疫学方面的重要参考。,实验原理,T细胞,SRBC,E受体(CD2),E玫瑰花环实验判断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电镜照片,T淋巴细胞玫瑰 花结示意图,实验步骤,1.抽取人外周血2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再加2ml的Hangs液稀释(动作要快); 2.用毛细吸管吸取抗凝血,将抗凝血全部沿管壁缓慢加入,注意保持两种液体界面清晰 (动作缓慢),以2000rpm 离心20分钟,离心后分为4层。 3.用毛细吸管仔细吸取血浆与分层液界面

4、处淋巴细胞层(灰白层)至一刻度离心管内。 4.加入3ml的Hanks液吹打混匀,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沉淀主要为淋巴细胞 。,稀释的血液,分离液,离心,稀释的血液,分离液,实验步骤,5,取0.1ml淋巴细胞悬液,加入等量1RBC悬液,1000rpm离心5min,取出. 6,用手指轻弹试管来轻悬沉淀(不能吹打),取一滴滴加在载玻片上,显微观察。,人静脉取血,四个同学一组; 严格无菌操作(消毒由中心想外周,半径2-3cm,手不能碰触针头金属部分); 绑好止血带(肘上5-6cm,两端向上)右手持注射器刺入静脉(枕头斜面向上成15-30角,扎入后平行前进),徐徐抽取血液,达所需量时,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 静脉血立即注入肝素管中(除去针头后再向试管加血,防止细胞破坏)。,实验结果,计数花环个数,结合3个以上的SRBC为一个花环,计算活性E花环形成率,正常值为50%-80%。 E花环形成率 形成花结的淋巴细胞数 /淋巴细胞总数 (形成花结+未形成花结)100% Et(总E花环:放入4冰箱中过夜8h后的结合率):60%-80% Ea(活性E花环:能立即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活性较强): 25%-40%,实验结果,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光镜照片,分析讨论,1.你的实验结果怎样?请加以分析。 2.能否用涂片法来观察RE花环形成情况?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