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8049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篇一: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 祭十二郎文 一、导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

2、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

3、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四、题解: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五、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注意下列字词读音 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 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六、文章结

4、构: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生离之情)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段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死别之情)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12段(祭奠之情) 七思考: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叔侄深情:身世家世,三别三会,抱憾终生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5、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 4.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

6、,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八、问题:1.概括段意: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答:第十段写对十二郎子女家属的安排及改葬之事;第十一段写自己对不能与十二郎同生死 的悲痛之情,以及替他教子养女的愿望;最后一段再次表现其内心的哀痛。 2.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答: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疚之意。 3.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于呜咽处见沉痛,语句从肺腑中流出。 4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

7、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 5.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 6.从韩愈的家庭遭遇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 爱护亲人,珍惜亲情篇二: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精心安排 祭十二郎文教案 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 马金龙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

8、言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周国平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多么残酷。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的她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

9、对于作者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而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也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前人读罢此文的评价: 古文观止

10、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

11、同兄弟,从小生活在 一 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文体介绍: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

12、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正因为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而本文不落窠臼,一改过去惯例,没有一句赞颂的话(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 抒发悲伤情感 , 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五、分析课文: 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自然段诉说自己的家世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尝一日相离”,情同手足。 第三自然段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恶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

13、。从此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 第四自然段哀叹自己未老先衰本应该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强,不该早死而竟死,两相对照极度悲哀。 第五自然段倾诉自己遭受巨大打击精神恍惚,对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惨烈心情。 第六自然段表达自己希望“从汝而死”,死后与侄儿相见的愿望,倾诉视死为幸的至悲至痛。 第七自然段联想到自己的和侄儿的孩子,说他们难以健康成长,悲痛至极连忌讳和不吉利都不顾及了。 第八自然段推断侄儿猝然而死的病由,倾诉自己“未始以为忧”的痛悔之情。 第九自然段推测侄儿的死期,倾诉自己不能确切知道只而死期的悲哀。 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

14、迁葬及教养遗孤之事。 第十自然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第十一自然段为侄儿的死而归罪自己,恸哭长号,告诉侄儿自己已是万念俱灰,仅存替侄儿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 第十二自然段全文结束,“眼有穷而情不可终,为侄儿的死悲痛不已。” 全文十二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时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续写自己的惶恐、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难怪东坡先生会有“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的说法。 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15、是什么? 明确:悼念十二郎。 2、那为什么要写到自己的身世?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之间的深厚感情,为下文抒发自己对十二郎的深深思念之情打下基础。 3、韩愈和十二郎之间的感情深厚到怎样的程度? 明确:虽为叔侄关系,实为兄弟情谊。 4、第二段中有一个动人的细节,你认为是什么是? 明确:“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 世,惟此而已”仅寥寥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辞世之时,韩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凄凉。 5、第三段作者叙述了两人的三别三会。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明确:往事历历在目,记忆之深是因两人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同时也是指责自己,反省自己为“求斗斛之禄”而带来无法挽回的悔恨,使人读来无限悲哀。 6、第四段韩愈写到诸兄之死,他们都是“康强而早世”的,作者写这些有何作用? 明确: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去已令人悲痛不已,在人丁不盛的情况下,十二郎的死更令人悲伤不已,感到绝望。 7、第五段中,用到了很多文言虚词,大家找一找并说说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