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魏明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625604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鬼才魏明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鬼才魏明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鬼才魏明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鬼才魏明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鬼才魏明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鬼才魏明伦鬼从何来 各界人士称魏明伦为鬼才已经多时,但却大都不知其由来.因为爱写点儿东西,又和魏明伦同是自贡人,大家彼此自然就像老朋友一般熟悉.但要说魏明伦是同自己是老朋友,在某些方面看来是不恰当的。因为论年龄,他毫无疑问是我的老前辈.但好在自贡人在多年以前就已经非常开明,就是比我小好几岁的小不点儿,在每次开会或是聚会的公开场合都当面称他为“明伦”或“明伦兄”,而且他本人也乐于这种称呼。不但如此,他还曾开玩笑地对大家说:“美国人就很爱直接叫自己父母的名字,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叫法平等而亲切”。听了他的话,年龄比他大的人觉得被这个“小鬼”占了欺头,但我们小字辈的人却感到了轻松。 据我所知,魏明伦只上

2、过小学三年级,是当代中国作家里学历最低的“小不点儿”。在中国作家里,高玉宝、陈登科的学历虽然比魏明伦还低,但他们在建国后都曾到学院进修补课。而魏明伦9岁就失学唱戏,快50年了,只在小剧团里生活,连一般的省市级编辑进修班都没上过,学历只算半文盲。 人们不禁会感到奇怪,魏明伦的学识从哪里来的?尤其是对古汉语的驾驭能力。魏明伦大半辈子呆在小地方,9岁进入自贡市川剧团,48年未换过单位,直到1999年春节过完,才从自贡市川剧团调到四川省川剧团工作。尽管如此,读者却总能从魏明伦的戏剧和杂文里看出:魏明伦的思想观念与当代新潮汇合,甚至比大都市一般文化人的观念更为超前。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从魏明伦的经历看,

3、他舞台经验多、戏剧感觉好,这在情理中,可魏明伦文学功底深厚、观念又很超前,这就显得奇异。魏明伦无师自通,难道有鬼神相助?鬼才之称,便由此传开。 其实,魏明伦的学识与能力并非只靠“鬼聪明”,而是靠艰苦的自修自练得来的。他从童年就开始自学文学,舞台生活与读书生活同步进行。在魏明伦身上,兼备三种童子功:戏剧童子功、文学童子功、政治运动童子功!他从小就经历各种政治运动,自幼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从小观念就超前。他越独立思考,遭遇越坎坷;越坎坷他越加独立思考。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他的特殊思维方式,即逆向思维,辐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魏明伦一辈子创造成瘾,凡事都想再创造。他说:“烟可戒,毒也有可能戒掉;但鄙

4、人的创造瘾大,实在戒不掉。我这逆向思维、辐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积累起来,自然化合为与众不同的体制外思维!人在体制内,思在体制外。” 记得在上海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发行纪念信封时,请魏明伦题词,魏明伦写了两句话:“要大力促进体制改革,必须采纳体制外思维!”魏明伦就此题词发表自己看法时说:“我国不是号召改革体制吗?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单靠体制内思维能够真改吗?所以说,要动真格的,要大力促进体制改革,必须采纳体制外思维。”乍一听来,这又是“鬼话”!对,这就是魏明伦的“巴山鬼话”。想起有一次魏明伦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里说过:有时候,人话是假话,而“鬼话”接近真话,至少不是套话。魏明伦的这个自评正好

5、印证了黄苗子先生“有鬼无害”评语。 戏说鬼话 魏明伦是一个爱写四川人的四川人,是一个鬼话连篇的地道“川鬼”。 用四川话说:“搬起指拇儿一算”不算远,只算新时期,魏明伦的8个大戏多数选材四川,大写特定四川老乡。他的恋川情结很浓,就连只载译文作品、从来不发表中国作家作品的世界文学都很是认同他的这种恋川情结。该杂志首次破例全文登载的作品正是魏明伦的电影文学剧本四川好人。有人怂恿魏明伦趁势弄成川剧,魏明伦随口应和,说那就叫它四川好女人吧!之后,魏明伦笑起来,“听听这名字,我和四川娘们多有情份”。魏明伦常说自己生是蜀人,死是川鬼。的确,魏明伦的杂文集子不就叫作巴山鬼话吗?他的一戏一招,一书一招,招招没离

6、四川,常常流露乡情。 魏明伦的戏鬼气十足,他的潘金莲、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等等戏一红再红之后,他却对自己的另一剧作夕照祁山情有独钟。魏明伦何以偏爱这部夕照祁山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夕照祁山是潘金莲的姊妹篇。当魏明伦重新审视了中国家喻户晓最坏的女人潘金莲之后,又更加斗胆地重新审视中国家喻户晓最“神”的男人诸葛亮。在魏明伦的眼里,最“坏”的女人没有那么坏;最“神”的男人也没有那么神。在他的笔下,潘金莲是善恶并举,伟人诸葛亮是晦明并存,都是复杂组合性格。重写潘金莲,是他对古典名著水浒的女人观提出质疑;再塑诸葛亮,是他对又一部经典巨著三国演义的圣贤观提出商榷。魏明伦认为自己绝不是在做简单的翻案文章,要

7、突破传统必须吃透传统。他钻进故纸堆,潜心做学问,进行沉重的历史反思、艰苦的艺术探索。夕照祁山5次改稿,问世之时,正逢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但夕照祁山的剧本没有随演出夭折,这戏的文学价值受到海内外出版界高度重视。1992年,邓公南巡后,大型文学期刊中国作家全文发表此剧。接着,该剧又被香港大成艺术杂志破例全文转载,后又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出书,收进魏明伦剧作三部曲。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曾亮出醒目标题:“要了解魏氏剧作,应细读夕照祁山!” 魏明伦不仅写戏鬼气十足,对自己剧中人的评判更是鬼话连篇,其对自己剧作潘金莲中潘金莲的评判便是很好一例。魏明伦说:十几年前,我写作“荒诞”戏潘金莲,让一群古今中外知名人士

8、跨朝越国同聚一台,与潘金莲比较命运,其中就有安娜卡列尼娜。她俩都是家庭婚姻不幸,第三者介入,造成更不幸的后果。安娜是帝俄时代贵族阶层的荡妇,潘金莲是封建中国下层社会的荡妇。一个出自托尔斯泰笔下,一个出自施耐庵笔下,两个文学形象知名度都很大。但托翁对待安娜的气度不像施耐庵对待潘金莲。川鬼论蜀人 人上一百,五艺俱全;人上一亿,千奇百怪。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川鬼魏明伦便是有名的一个。川鬼对蜀人的看法,不一定有名,但却很有趣。用魏明伦的意思来说,就是按人口比例,四川也应比小省的人才出得多。话说四川好人。文学大师巴金如何?他老人家是在“文革”后提倡说真话、且有忏悔诚意的代表人物,可钦可佩。“文革”前

9、呢?大文豪郭沫若也是四川人,此公有两个“盖帽”:二十年代宣称叛逆精神之最,五十年代渐变为文化仆从之最。他写历史剧尊屈原,鄙薄宋玉。但剧作家郭沫若本人的行为方式与屈原相反,却与宋玉合拍!这位川籍大诗人曾经自喻“天狗”,敢吃月亮,敢吞太阳。但在“文革”中,我们的“蜀犬”不敢吠日了。“天狗”服服帖帖,成为翰墨“御猫”!由叛逆到仆从,由“天狗”到“御猫”,四川人变化两极的幅度惊人,可悲可叹。 但同样是“蜀人”的巴老却不善于变脸。他老人家虽然偏受家乡川戏舞台上的变脸技巧,却没有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其诚实品质九十年如一日,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魏明伦曾与余秋雨笑谈:你们上海文坛圣者巴老,是我们四川

10、老乡。还有,黄浦外滩的上海市长巨大塑像,也是我们四川人陈毅啊!共和国十大元帅,4位说川话。四川人文武全才,文到魁首,武到元戒。 众所周知,大画家张大千是四川人。但世人罕知,还有一位四川人陈子庄是“梵高”式的大画家。他生前受尽政治运动折磨,穷困潦倒,沦为街头苦力,死后才被国内外画坛发现其作品的巨大价值。 还有一位四川自贡人,幸好只活到花甲之年得以善终,如果活到古稀之岁必定惨死!此人便是“厚黑教主”李宗吾。自流井土生土长,一辈子没有出过四川,1943年老死自贡家乡。他佯狂创建“厚黑学”,戏言与儒教孔子、道教老子、佛教释迦牟尼并列。其愤世嫉俗的揭露批判影响,到下个世纪仍有生命力。魏明伦在台会见李敖,

11、李敖听说魏明伦来自四川自贡,便聊起“厚黑教主”李宗吾。李敖狂傲,目空一切,但他对魏明伦说,自己一辈子只佩服两位同宗李姓的叛逆思想家,即李氏二吾:一是明代福建李卓吾,二是现代四川李宗吾。 再想一想:现在还有哪些四川人在全国“盖帽”啊?“影后”或称“妖后”刘晓庆?“首富”或叫“首骗”牟其中?“武林大师”或“夸大之师”海灯及其高足严新?其同乡胡万林三教九流,十妖八魔,褒也“盖帽”,贬也“盖帽”,真是奇奇怪怪的四川人啊! 鬼述家事 魏明伦在“文革”落魄中晚婚,妻子丁本秀比他小9岁,他们的婚姻属“先结婚后恋爱”型。魏妻相貌中上,是理家能手。说起对妻子的看法,魏明伦说:“我妻子是家庭主妇,但绝不是贤妻良母

12、。人有千差万别,我妻子能干、勤劳,但不顺从,很好强,不入贤惠公式。倒是我很贤惠,常常迁就她。夫妻之间三天两头为小事争执,总是我妥协息事。大风大浪相依为命,小吵小闹怎么也吵不散。我们的婚姻肯定是白头偕老,决不会有婚变。至于我对自己妻子的看法,借用老作家张中行的说法作答。张中行把妻子分为四种类型:可意、可以、可忍、不可忍。他与杨沫是从一类走向四类,开始可意,最后不可忍了,终于散伙。我的妻子是一、二类,始终在可意与可以之间。” 魏明伦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魏来,老二叫魏完,谐音未来、未完,寓意家事国事天下事未完未了。两个儿子性格不同:老大粗壮、爽快、活跃,大大咧咧;老二内向、俊秀、聪颖,知识面广。问及对

13、儿子的期望,魏明伦说:“两个儿子可惜都缺乏实践,更没有我这一辈的患难经历。以后他们有无作为,我现在还很难预测。我不勉强他俩从事文艺,更不奢望青出于蓝,只愿如苏东坡洗儿诗说的那样:平平安安过一生足矣。” 魏明伦大儿子名叫魏来,孙子就取名魏如来。本意是如同其父魏来,引申为佛家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魏明伦极爱孙子如来,稍有闲暇就逗孙子乐。 魏明伦业余生活不算丰富,他不喝酒,戒烟多年了,也不打麻将,不跳舞,不唱卡拉OK。从前魏明伦没事时下下象棋,现在闲暇看看电视。同夏衍、冰心、巴金、王蒙、柏杨、季羡林、钱钟书一样,魏明伦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养猫。他认为猫能唤起人的爱心,因此便把相伴5年的两只猫也视作家庭成员。魏明伦的一对猫公的叫花花公子,母的叫白雪公主。5年来,花花公子日夜伏在案头伴陪魏明伦写作,他这5年的剧本、杂文、散文、碑文,都是花猫瞧着写出来的。不料,突然有一天花花公子外出未归,从魏明伦家消失了。魏明伦对此极为伤心,语气里透着哀怨:“平时,我这猫寻花问柳,半天一宿必回,可这次却一去不返,消逝在人海里了。我四处托人寻找,悬赏也无效,花猫杳如黄鹤。我一个多月写不出作品,一到案头拿笔,就想起可爱的花猫。唉,家里留下可怜的白猫,它失去了相处5年的丈夫,白雪公主成寡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