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59410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峨山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A. 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 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 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甲骨卜辞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由此可知甲骨卜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故D项正确;甲骨卜辞能够反映我国早期社会的一些状况,但未必真实,故A项说法错误;甲骨卜辞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体现不出自然与人的和谐,故B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政治文

3、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2.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A.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B.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的大意是: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这表明“天子的巡狩制度”的目的是了解民生,解决民困。材料中“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的大意是:饥饿的人不吃饭,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这是孟子揭示的

4、战国时的民情。由此可见,孟子意在提醒统治者了解民情,重视民生,解决民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主旨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排除;D项,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才确立的,孟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不符,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

5、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3.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A. 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 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C. 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 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来看,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主要是从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说明西汉的经济控制是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前提,排

6、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4.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

7、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 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宋代路制与扩大宋朝疆域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晚唐诗人陆龟蒙描绘的松江甫里是:“四邻多是老农

8、家,百树鸡桑半顷麻”(唐代百姓授田数按杜佑推算,天宝中每户合一顷六十亩),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农村A. 封建自然经济已开始逐步解体B. 形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 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 以丝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百树鸡桑半顷麻”可知当时江南农村多种植桑树和麻,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农村以丝织业和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江南农村已经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晚唐时期当时江南农村城市

9、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6.唐代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13处。到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增加到46处,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大城市。材料反映出A. 北宋商业发展超过唐代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 北宋经济总量超越唐代D.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大城市”可知,北宋时期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增加,且其中很多都是商业城市,可见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超过了唐代。故答案为A。B项材料所说的商业城市南北方均有,排除;C项材料只说商业增加而不是经济总量,以偏概全,排除;

10、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7.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 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 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 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 夷夏观念日益固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华夏历史把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都视为华夏帝王,可知魏晋时期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门阀世族政治,排除B;材料信息与君权神授理论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是民族认同感增强,而非夷夏观念日益固化,D错误。8.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

11、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A. 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 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D. 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衣冠禽兽”从赞语到贬义词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于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明朝中期后,由于官场贪污腐败,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百姓渐渐将“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作为贬义词使用,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无关,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对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并

12、非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18世纪中山东、河北、陕西已较普遍推行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1778年北方地区使用深翻,种植绿肥等方法改良盐碱上。1838年北方出现植树治碱技术。19世纪西北干旱地区创造出砂田用地法。19世纪中台湾种植三季稻。上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B. 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C. 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D. 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可知清代在较多地区普遍推行多熟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开发盐碱土地和沙田,这体现了清朝时期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

13、息可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不只包括经济作物,还有粮食作物;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其并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特点;D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中不只包括粮食作物,还包括树木等经济作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美国好莱坞梦工厂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A. 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B.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C. 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D. 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功夫熊猫在展现“每个

14、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和美国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排除A;材料反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而非同质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解答。11.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

15、达40万。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共坚持人民战争路线B.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 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D. 中共满足广大农民要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37-1945年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发动广大人民进行抗战,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无直接因果关系;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史实可知,国民党逐渐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的原因;D选项错误,八路军兵员并不只来源于农民,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共满足广大农民要求并非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在他看来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B. 天京变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