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59043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一级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酸、碱、高、低温都能使酶失活D. 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详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强酸、强碱、高温都会使得酶的活性丧失,但是低温不会使

2、得酶的活性丧失,C错误;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可以发挥作用,D正确。2.某种生物体内,存在某RNA时,有一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水解此RNA后,此种化学反应即刻停止。由此可以说明 ( )A. 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B. RNA可起到生物催化剂的作用C. RNA结构不稳定D.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立即停止”可知,RNA可

3、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催该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故选B。3.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 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 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 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作用受温度是影响,酶有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嫩肉粉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蛋白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详解】炒肉过程中加入,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A错误;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也很高,此时加入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

4、B错误;用沸水溶解后,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C错误;室温下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的反应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炒熟,效果好,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活性的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明确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活性,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加入物质试管号1号2号稀淀粉糊(mL)22新鲜唾液(mL)2蒸馏水(mL)2恒温处理(15min)370碘液(滴)22A. 1号试管不必加2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mL新鲜唾液B. 2号试管不必加入2mL

5、新鲜唾液,而应加入2mL蒸馏水C. 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D. 1号试管应加入2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酶的活性);除了温度以外的变量为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淀粉酶属于无关变量,因此两支试管都要加入等量的淀粉酶,且都不需要加入蒸馏水,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号试管的处理措施是正确的,而1号试管需要加入2 mL新鲜唾液,而不应加入2 mL蒸馏水,B错误;1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而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

6、温处理,C错误;1号试管应加入2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D错误。5.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 自变量和因变量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在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在实验中存在着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温度是自变量,设置不同的温度,实验过程pH是无关变量,不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pH应适宜且保持不变,A、B、D错误,C

7、正确。6.通常胃的pH值约为1.5,在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 不断上升B. 没有变化C. 先升后降D. 先降后升【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约为1.5,当胃蛋白酶溶液的pH为10时,其中的胃蛋白酶已经失去活性,再将胃蛋白酶溶液pH由10降到

8、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没有变化,故选B。7.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A点时酶活性很低,因此酶促反应速率也很低B. 图2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因此酶活性较低C. 图3中,将相关因素从G点调至H点,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升至最高D. 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pH、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图1横坐标可以表示底物浓度,图2横坐标可以表示温度,图3横坐标可以表示pH。【详解】图1中,自变量是底物浓度,底物浓度不影响酶活性,反应速率低是因为底物浓度低,A错误;图2中,D点低温不破坏酶的空

9、间结构,F点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B错误;图3中,G点酶变性失活,酶促反应速率不会升高,C正确;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温度、pH,D错误。故选C。8.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B. 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C. 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使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迅速下降D. 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动物、植物和人细胞的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A正确。动物、植物和人的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10、。细胞内ADP和ATP含量不多,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并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ATP形成过程中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在能量上,、之间不可逆,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ATP的细胞场所有( )A.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B. 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C.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D. 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ATP,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过程,能产生

11、少量的ATP,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是在线粒体,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ATP。【详解】细胞核中进行DNA的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需要消耗ATP,A错误;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于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需要消耗ATP,BD错误;能产生ATP的生命活动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C正确。10.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 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 过程

12、可产生H,也可消耗HD. 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D【解析】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A正确;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过程却是消耗H,C正确;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错误。【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1.水果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A. 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

13、OB. 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 乳酸菌呼吸,产生 CO2和 C3H6O3D. 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 H2O【答案】B【解析】水果罐头瓶内是真空缺氧环境,若盖子鼓起,则说明厌氧型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气体所致,A、D项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项正确;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气体产生,C项错误。【考点定位】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罐头盖子鼓胀是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产生气体所致,罐头瓶内为真空缺氧环境,据此分析各选项即可作答。12.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

14、化分解的产物有酒精 乳酸 CO2 H2O ATPA. B. C. D. 【答案】D【解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ATP,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ATP;人体白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故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乳酸、CO2、H2O、ATP,所以D正确,ABC错误。【考点定位】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名师点睛】走出细胞呼吸认识上的四个误区:(1)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进行。(2)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3)人体内产生的CO2只是有氧呼吸

15、产生的,人无氧呼吸产物的是乳酸,无CO2。(4)脂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量产生CO2的量。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大于产生CO2的量。13.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B. 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C.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答案】C【解析】【分析】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分解成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题目以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