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54993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解亚宁 第一军医大学 Joff 等人认为, 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 变化有意识、 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 1。 Martin 指出, 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 件的作用, 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 调节 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 2。 目前, 评估 个体的应对方式, 了解其与心身健康之间的 关系已成为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 外已发展了不少应对方式的评估方法, 如 Folkman 和 Lararus 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 ( ways of coping questionaire, WCQ) 等 3 , 有人曾将该问卷试用于我国人群, 但发现由 于文

2、化背景的差异, 国外的量表并不适合于 我国人群, 一是某些内容不适合, 二是因素分 析的结果不一致。 因此, 本研究结合我国文化 的特点, 将国外应对方式量表简化和修改, 编 制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下是对该问卷信 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取样对象为城市人群, 共 846 人, 其中男 性 514 人, 女性 332 人, 年龄范围从 20 岁至 65 岁, 平均 38 岁。职业以工人( 87 人) 、 干部 和技术员( 374 人) 及大学生( 327 人) 为主。 文 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 其中小学 44 人, 初中 112人, 高中和中专 292 人,

3、大学 398 人。 1. 2 方法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 20 个条目组成, 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采取的不同 态度和措施, 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寻求 社会支持和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等。为 自评量表, 采用多级评分, 在每一应对方式项 目后, 列有不采用、 偶尔采用、 有时采用和经 常采用 4 种选择( 相应的评分为 0、 1、 2、 3) , 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种回答。 2 结 果 2. 1 信度 ? 重测检验。 对 20 例大学生受试者测查 了二次, 间隔二周时间, 重测相关系数为 0. 89。? 内部一致性检验。本量表采取多重 记分, 故选用 Cronbach 的 ?

4、系数检验可信 度。本研究全量表的 ?系数为 0. 90; 积极应 对量表的 ?系数为 0. 89;消极应对量表的 ? 系数为 0. 78。 2. 2 效度检验 1) 根据已有理论和实际观察的结果表 明, 人们在经受挫折时的应对方式可相对分 出“ 积极” 和“ 消极” 应对两类, 这种分类是否 合理呢?拟通过因素分析进行检验, 采用主成 份分析法提取因子, 并对因子模型作方差极 大斜交旋转。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应对方式项 目确实可以分成二个因子, 两因子的方差为 48. 5% 。 第一个因子由条目112 个组成, 重 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 第二个因子由条 目 1320 组成, 重点反映了消

5、极应对的特 点。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构想。各因子 的条目负荷结果见附表。 2) 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 6, 7。 我们编制的问卷是否能反映这 种关系呢? 在本研究和另一研究中 8应用本 量表与心理健康量表测查人群后进行相关分 析的结果表明, 积极应对分与心理健康水平 有显著相关, 并且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的作 用是不同的, 消极应对评分高时, 心理问题或 症状评分也高; 而积极应对评分高时, 心理问 题或症状评分则低。实用结果表明此量表能 反映出人群不同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心理健 114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6

6、No. 2 1998 康之间的关系。 附表 简易应付方式量表因素分析 各因子条目负荷的结果 应对方式项目因素因素 积极应对维度 1 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 解脱 0. 63390. 1844 2 与人交谈, 倾诉内心烦恼0. 49790. 1975 3 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0. 71420. 0951 4 改变自己的想法, 重新发现生 活中什么重要 0. 62770. 2803 5 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0. 63400. 1571 6 坚持自己的立场, 为自己想得 到的斗争 0. 53420. 1580 7 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 0. 77480. 1592 8 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

7、求建议0. 67180. 1965 9 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 一些问题 0. 76520. 2034 10 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 办法 0. 71310. 2200 11 寻求业余爱好, 积极参加文体 活动 0. 46040. 4406 12 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 悔恨、 悲 伤和愤怒感情 0. 55920. 4401 消极应对维度 13 试图休息或休假, 暂时把问题 ( 烦恼) 抛开 0. 26680. 5753 14 通过吸烟、 喝酒、 服药和吃东西 来解除烦恼 0. 12870. 3184 15 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 唯一要 做的便是等待 0. 18000. 6173 16

8、试图忘记整个事情0. 15580. 6658 17 依靠别人解决问题0. 11490. 5376 18 接受现实, 因为没有其它办法0. 28180. 5480 19 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 现状 0. 00830. 6728 20 自己安慰自己0. 33620. 4050 3 讨 论 由于应对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前 对其尚无统一的认识。Lazarus 和 Folkmam 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 8 种具体应对方 式, 如对抗、 避开、 自我控制和寻求支持等 3 。 Stone 和 Neate 也提出 8 种应对方式: 如分 散注意力、 重新评价环境、 宣泄、 放松等 4。 杨德森则

9、提出应对方式 6 种类别, 如选择性 忽视, 改变价值观念体系, 蛮干或挺而走险 等 5 。从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可以 看出, 应对方式确实多种多样, 但进一步分析 发现, 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应对方式都有共同 特点, 即某些应对方式积极的成份较多, 如寻 求支持, 力图改变, 而有的则以消极成份为 主, 如回避、 发泄。应对方式的积极与消极的 特点确实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 易于为 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就是 将多种应对方式根据其共同特征归类发展而 成的, 简捷、 容易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被评估者 提供指导。 本研究表明此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因素分析也证实其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二个维

10、 度。进一步研究表明此问卷能反映出人群不 同应对方式特征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所谓积极和消极是相对的, 并不是积极 的应对方式就一定有积极的后果, 或者消极 的应对方式就产生消极的后果, 如“ 接受现 实” 和“ 自己安慰自己” 被归为消极应对, 却有 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 不同应对方式, 在不同 时间和情景, 在不同的人身上, 会有不同的结 果, 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Joff PE, Bast BA. 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man. J

11、nerv Ment Dis, 1978, 166: 537- 552 2 Neuferld RWT . Advan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stress.Pub.WillySerieson Health Psychology. 1989, 217- 218 3Zeidner M and Endler NS.Hanbook of coping. John Wiley & Songs, Inc. 1996, 107- 131 4 Parker G. Coping behavior as predictors of the course of

12、clinical depression.Arch Gen Psychia- try, 1986, 43: 561- 565 5杨德森( 主编). 行为医学.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1990. 26- 29 6Nakano K.Coping strategie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Janpanese sample. Journal of Clini- cal Psychology, 1991, 47, 346- 350 7张雨新, 方 新. 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 心症状. 心理学报, 1990, 22: 217- 223 8 张育昆, 解亚宁. 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与少数民 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 1995, 3(增刊) : 74 (1997年 10 月收稿) 11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年 第 6卷 第 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