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4899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修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姓 名: X X X学 号: XXXXXXX教 学 院: 人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2008级本科1班指导教师: 张仁明教授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0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毕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作者姓名:XXX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2009级学号:xxxxxxxxxxx 指导教师:张仁明摘 要:媒介素养是人们生活在媒介社会必不可少的素养,是一项基本技能,如同人的识文断字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基础条件。良好的媒介素养,使人们可以更好

2、地与外界进行交互,在社会中发展自我。为了研究当前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本文以毕节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当前毕节学院在校大学生媒介接触、利用、认知的整体状况,探讨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思考Bijie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Survey analysisCandidate: LI Hong-sheng 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tudent No.:xxxxxxxxxxx Advisor: Z

3、HANG Ren-mingAbstract: media literacy is people living in the media society is essential literacy is an essential skill literate capacity as the person i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and basic conditions. Media literacy, so that people can better inter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o develop t

4、hemselves in socie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stage students through media literac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Bijie College of college students, describes the current Bijie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in media contact, use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lite

5、rature, the overall state of cognitive explored the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Bijie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investigation; thinking目 录前言1一、相关概念解释1(一)媒介1(二)媒介素养2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3(一)研究思路3(二)研究方法31.文献研究32.问卷调查3三

6、、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3(一)毕节学院大学生的媒介信息选择能力分析4(二)毕节学院大学生的媒介信息理解能力分析5(三)毕节学院大学生的媒介信息创造能力分析6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建议6(一)校园文化环境6(二)大众传媒应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7(三)学生自我教育7结语8参考文献9致 谢10前言大学生作为现代大众传媒最为关键的受众,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形象。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对于当代大学媒介素养分析,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辨识能力低下,对负面信息的自我免疫力差,媒介素养尚

7、未成为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因此,从我国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来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毕节学院为例,对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一、相关概念解释(一)媒介媒介与媒体都来自英文单词“media/medium”,两者意思相近,但却不等同。根据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媒介一般指整体的抽象的名称,而媒体则是代表个体的具象名词。下文不特别说明的,两者按同一意思理解。 广义上讲,杨颉(2003)指出媒介是双方(人或事物)联接起来或发生关系的中介。在传播学中,李曼丽(2001)认为:媒介一般有两

8、层涵义:一是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工具,即既可指抽象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也可以指承载信息的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如报纸、电视、电脑、电波、网络等;二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专门从事媒介传播活动的团体组织如报社、新闻电台等。目前学界对媒介的界说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媒介”是指以图文声像等符号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信息的实体,是连接传输与接受双方的中介物。“媒体”相同于“媒介组织”概念,是指依托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传播和营运,并对其拥有完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机构。“传媒”具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名词意义的“传媒”,他等同于“媒介”,即传播媒介;二是作为动词意义的“

9、传媒”,其重点是对媒体信息的传播。 姚云.传媒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设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二期.(二)媒介素养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新媒介的不断出现使媒介素养不断纳入新的内容,媒介素养的概念就逐渐清晰而丰满起来。许多著名的国外著名学者都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做出过不同的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学者 James potter、英国学者 David Buekingharn、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美国学者爱伦鲁宾等等。媒介素养引入中国后,许多中国的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认知和解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张冠文、林爱兵、张志安、张开副等人。不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他们对

10、媒介素养这一概念的解读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普遍认为媒介素养是一种获取媒介信息、解读媒介信息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二是他们都认为把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给媒介素养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 )、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 )、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 )、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

11、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ability to response and thoughfully ) 。 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2009年5月也就是说,一个具有全面媒介素养的人,他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选择媒介和媒介信息,在接受信息时能够理解信息的内容和传播者的意图,同时对信息能有深入的认识,以及主动的分析和批判能力等。综合国内外不同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对媒介素养概念的理解和诠释,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有效掌握关于媒介一般基础知识和技能,自主选择自己在某个时候最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在接受特定信息时充分理解媒介信息传播者意图

12、,对各种媒介信息解读、评估、批判和思辨性应变的一种基本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发展服务的一种基本社会素养。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大学生接触媒介的机会和途径都大为增加。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在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使用情况到底如何?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主要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能力,以及对媒介素养的差异分析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途径及策略,为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可靠的参考及依据。(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以掌握国内

13、外先进的动态和理论为基础,通过广泛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整体情况和调查地媒介水平发展的发展情况等相关因素的引鉴、整合和分析,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的相应策略和对策。2.问卷调查 本研究在毕节学院开展,受访者包括从大一到大四的本科阶段的学生。调查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共发放问卷100份。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初步的筛选和审核,剔除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无效问卷(漏选,涂改,多选等),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比各种指标进行各项数据的处理分析。三、毕节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为了充分客观地了解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12年12月到2013年3月份,对

14、毕节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的抽样调查,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访谈等。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7份,回收率为97%。统计有效问卷为95份,比重为95%。具体调查情况如表1。表1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表(人)性 别男(48) 女(52)学科类型文史类(33) 理工类(33) 其它(34)年 级一年级(26) 二年级(24) 三年级(28) 四年级(22)电脑水平一级以下(5) 一级水平(70) 二级水平(24) 二级以上(1)月均消费300以下(1) 300700(15) 7001200(72) 1200以上(12)家庭住址大中城市(34) 县城乡镇(30) 农村(35) 其它(2)(

15、一)毕节学院大学生的媒介信息选择能力分析大学生媒介信息选择能力通常意义上是指在信息化社会发展急速的背景之下,大学生能够从众多媒介信息中及时正确地选择出自己所需要的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信息选择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内容的选择,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视来反映。关于上网目的的调查中(如表2),居于首位的是娱乐、打发时间和其他,比例为41.1%;其次为了获得资讯,占比例的32.1%;而为了学习的学生只占26.8%。关于看电视的调查中(如表3),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分别是影视剧类(83.2%)、文体娱乐类 (56.2%)、社会新闻类 (40.2%)、广告类(7.2%)、其它 (l.2%)。表2 毕节学院大学生上网目的所占比例上网目的娱乐、打发时间和其他获得资讯学习比例41.1%32.1%26.8%表3 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